首日摘金,为中国队创下纪录,最小的才11岁...这届奥运会上的小孩哥小孩姐有点厉害!

教育   2024-08-01 20:56   北京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还没来得及细品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些既美妙又魔幻的名场面,奥运比赛就在紧密的日程安排中拉开了帷幕。

有多少人和小多一样,首个开赛日就被我国00后选手盛李豪、黄雨婷的优异表现所震撼了。

两人以雷霆之势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项目上迅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巴黎奥运会首枚金牌

当我们还沉浸在自豪、喜悦的情绪中没回过神来时,盛李豪和黄雨婷又分别在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和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摘夺金牌和银牌。


这两个还不到20岁的00后,成功接过奥运接力棒,用奖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年轻一代运动员的实力和自信,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体育精神的传承和理解。

其实,本届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仅25岁,最小的才11岁,像盛李豪和黄雨婷一样未满20岁的小将有近40名。


在滑板项目中,曾文蕙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但是也只有19岁,另外三名“小花”朱沅铃、崔宸曦和郑好好分别只有13岁、14岁和11岁。

还有18岁的骆知鹭将会参加巴黎奥运会攀岩比赛,15岁的杨思琪是唯一一位出征巴黎奥运会的冲浪选手。

在传统的跳水项目中,历经两届奥运会的全红婵也才17岁,依然是一位“小孩姐”,他的搭档陈芋汐也是一位18岁的小将。


另外,在31人组成的中国游泳队中,20岁以下的就有10人,其中年纪最小的高唯中和孔雅琪都只有16岁。

面容或许还稍显稚嫩,但是这些00后、05后,甚至10后小孩哥小孩姐已经在国际赛场上扛起了光耀祖国的大旗。不管他们最终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因为,冠军有无数种形式。在他们的年龄,能够站上奥运赛场,就已经配得一个“冠军”荣耀。

他们都有一颗“大心脏”

巴黎奥运会自由、松弛的开幕式似乎为所有参赛的运动员打了个样,奖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惊险刺激的过程。

00后小孩哥小孩姐们也都精准拿捏了这一精髓。

盛李豪和黄雨婷在射击场上屏气凝神、沉稳冷静的模样就好像置身在自己最爱的电子游戏中,旁若无人。至于围观的上千名观众,不存在的,他们的目光、呼吸甚至偶尔发出的咳嗽声也不能干扰俩人分毫,因为他们已经沉浸在意识”心流“的状态。


黄雨婷2006年9月出生于浙江台州,才17岁,和全红婵算是同龄,同样是网友口中的“小孩姐”。

但是这个小孩姐有点不简单,教练每每提到她,都忍不住夸这孩子有颗“大心脏”,甚至还举了个例子来证明,“2019年南京U18决赛时,因为电子靶坏了,显示不了成绩,黄雨婷陷入盲打的状况。她在第一发打出9.6环,发挥不利的情况下,最后依然拿下了冠军。”

黄雨婷的另一位启蒙教练林克寒对这位爱徒也是赞不绝口,“协调性、稳定性都很好,尤其是训练的时候特别专注。只要一拿到枪,就仿佛外面的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了。”


无独有偶,盛李豪的教练沈超在他身上也发现了相似的特质:高度的专注度、良好的接受能力以及出色的理解能力。

而网友则从盛李豪赛场上的表现,一眼洞察了他也是一个拥有“大心脏”的人▼

“盛李豪心理素质太强大了,别的选手或多或少都带了隔绝噪音的耳塞,帮助瞄准的眼镜,遮光的帽子,而盛李豪没带耳塞,啥都没有 ,就靠一把枪 ,完全不受现场任何干扰稳稳夺冠 ,太牛逼了!”

可见,在赛场上专注、拥有稳定的内核和超强的心理素质,是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奥运会是全球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参赛选手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有效管理这种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导致的失误或表现失常。运动员需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持冷静和专注。

当然,自信心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自信的运动员往往能够更坚定地执行战术,更勇敢地面对挑战,即使在落后或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逆转的机会。

在小多少年时043期《体育运动之美》020期《奥运中的科学》中,无一例外都到了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重要影响。其中,在《体育运动之美》体育运动的心理技能一篇中,就举了两个真实案例:

1996年,高尔夫球手格雷格·诺曼(Greg Norman)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稳坐世界第一宝座长达331周。但却在美国名人赛的最后一天接连失误,最终以五杆之差把冠军拱手让给了尼克·佛度。

同样,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撑竿跳比赛中,22岁的巴西运动员蒂亚戈·达·席尔瓦意外击败了卫冕冠军、法国人雷诺·拉维勒尼爆冷夺冠,一度成为巴西的民族英雄。


冠军奖杯对于诺曼和拉维勒尼来说,原本如囊中取物,但为何最终被对手反转局面,遗憾落败呢?

答案是运动表现失常。不仅仅是最好的运动员,每个运动员都会遇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问题: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反复出现消极的想法,最终导致发挥失常。

针对这种心理情况,书中还给出了训练方法,比如制定计划将一个大的梦想分解为一个个小而可行的步骤逐步完成,这样有助于提升运动员实现梦想的信念,增加信心。

其次,是在教练的帮助下,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让运动员保持坚强和专注。

还有就是让运动员尽可能放松身体和意识。其中有一种非常有效和全新的放松方式,就是改变你的注意力。

其中还提到了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全聚焦” 心理训练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但能帮助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拿下冠军,对于面临考试压力的孩子、和时不时需要处理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或重大变故的我们,同样重要。

冠军属于心理强大的运动员,也属于心理强大的你。

在《体育运动之美》中,我们不仅能读到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科学方法,还有关足球、网球、滑轮、攀岩、马拉松等一系列运动项目的起源、规则和运动原理等内容,认真阅读每一篇,你将速成为一个看懂奥运的内行人。

推荐阅读👇


小孩哥小孩姐在赛场上把自己武装成大人模样,但是,下了赛场,他们又做回与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热情大方、活力四射。

如果去微博祝贺盛李豪和黄雨婷夺冠,你会发现两人的ID颇有些奇奇怪怪,一个叫@光靠干饭就 ,一个叫@A阿条本条 ,合起来就是阿条光靠干饭就夺得冠军!这是一个早有“预谋”的网名吧?


还有盛李豪夺冠当日的热搜也颇为有趣#盛李豪奥运杆菌#,外国翻译的口音快要溢出屏幕了,杆(冠)菌(军)本人倒是毫不介意,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答,“为国争光,我很开心”。


对于0.1环换惜败对手夺得银牌,黄雨婷赛后回应也坦坦荡荡,“挺遗憾的,但是没有关系,比赛结束后,想放个假休息休息,看场演唱会。”

曾几何时,我们把奥运赛场、比赛夺冠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决胜时刻。

但是如今的00后有自己的理解:尊重赛场,全力以赴比赛,理性看待结果,赛后不纠结,及时休假放松。

奥运于他们而言,不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常面对就好。
没有热爱化解不了的伤痛

来自奥运赛场的另一位小孩姐是大家公认的天才滑板少女崔宸曦。年仅14岁的她,仅用了三年零六个月,就从济南老家的广场站上了亚运会最高领奖台,前两天又在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赛的赛场上,取得了第四名,创中国队奥运会滑板项目最好成绩。


对于“天才”之名,小孩姐很清醒:“我有一点点天赋。但我从小就练习这个项目,所以更多的还是努力!”

而这位“努力型选手”经常为做好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10遍、30遍、50遍去练习,一次次摔倒又爬起,父母看她训练的视频都格外心疼,她本人却从未叫苦,更别说放弃。

崔宸曦将所有的坚持与信念,都归结为「兴趣」所致,“我一直练习滑板,是因为兴趣。最重要的是去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如果不喜欢滑板,只是要去拿成绩,我感觉这种没有必要。你要喜欢它,并且享受它的过程。”


所有的“天才”似乎都始于兴趣,谷爱凌也多次表示,“我不是为了比奥运会而滑雪,我最初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喜欢,然后顺便开始比赛,顺便开始赢。”

崔宸曦在赛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比赛:“预赛时就有一点紧张,想要进入前八。决赛的话,就是带着比较放松的一种心态,跟大家一起去玩,一起享受比赛。”

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这些优秀的运动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如果不是兴趣和热爱,谁又能忍受得了几乎全年无休的高强度训练呢?

兴趣就像糖果对于孩子的诱惑,让他们愿意主动投入时间、精力和热情去学习和探索,这种自发的学习动力往往比任何外部压力或强制要求都更为有效。


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学习的驱动力之一,而兴趣正是这种好奇心的具体体现。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

除此,兴趣还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投入到某个活动中而不感到厌倦。这种专注力和耐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该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是他们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的重要品质。


比崔宸曦大一岁的小孩姐杨思琪,在冲浪项目第二轮比赛中,战胜秘鲁选手晋级16强,同样为中国队创下了纪录。

中国冲浪队2018年才成立,15岁的杨思琪是队里唯一出征巴黎奥运会的选手,也是整个冲浪项目48名男女冲浪选手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初登国际顶级赛场的她,在比赛中所表现的淡定自若,让人钦佩。

来自大凉山的杨思琪,9岁前没见过大海。因为从小喜欢运动,被选拔到体校,开始学的柔道,后来被舅舅推荐到水上运动学校学习冲浪。起初,因为不会游泳,杨思琪非常怕水,但在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之后,她开始享受在冲浪板上直面翻滚的海浪的训练过程。并展现出极高的适应能力和运动天赋。


面对冲浪训练的苦与累,杨思琪从没想过放弃,她说,“并不是因为我是农村的,需要练体育找一条出路,而是因为我喜欢体育。”

为孩子找到他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不容易。但是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却可以让他们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知。第一次接触时,他们或许会因为陌生、不懂或者有点难度而不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熟悉、适应、理解并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主动爱上并寻求提升,就像这些找到热爱的体育项目的小孩哥小孩姐那样。

小多少年时,对还在观望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如果不去尝试参与或着阅读,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


《少年时》迄今为止一共出版了115期,每期深耕一个主题,共涉及9大领域100+种学科知识,可以说囊括了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校里校外所需的全部知识和知识拓展。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少年时的编辑们整理了从2015年第1期《宇宙大探索》到2024年第114期《宇宙的拼图:宇宙学标准模型探秘》所涉及到的所有兴趣分类,便于大家根据自己家娃不同的学习情况,更有章法地来读。

《少年时》一直强调给孩子的阅读,要兼顾“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这些话题为孩子在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选择之间架起了桥梁,弥补了教育中缺失的兴趣和职业的探索。无论孩子对哪些方面感兴趣,都可以参考以下分类找到相关内容的阅读。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或戳图订阅



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小的中国运动员,是来自广东的滑板选手郑好好,今年才11岁。她和滑板的缘分,也始于一场“惺惺相惜”的邂逅。


自从7岁那年,第一次在杭州亚运会冠军陈烨的爸爸开的店里接触到滑板,郑好好就爱上来这项运动。

一路披荆斩棘,拿到了今年巴黎奥运的入场券。很多人说这个小孩姐是玩着玩着就玩进了奥运,不假,但是郑好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在玩儿。小小年纪,常常因为比赛而摔伤膝盖,但是清理完创伤她就“忘了痛”,又开始忘我地投入到风驰电掣的训练中。


妈妈看到女儿受伤,自然会心疼、焦虑,但是为了守护女儿的这份热爱,她和教练达成了共识,尽量不向孩子灌输竞争意识,也不施加压力,而是做好技术指导和保障工作,让好好在轻松的氛围中训练、比赛,尽情享受滑板的乐趣。

这正是小多少年时《奥运中的科学》中提到的一项「奥运心理学」,即动机导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练能够营 造“任务导向”的训练环境,为鼓励运动员掌握自身技能设定训练目标,而不是关注不惜一切代价的取胜,他们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内在动机。

而「内在动机」是指因为自身的缘故而做某事,纯粹是为了快乐。


推荐阅读👇



对好好来说,她不需要任何手段去激励这种「内在动机」,因为她从一开始就享受玩滑板带来的乐趣,而这种快乐和享受让她决定“成为滑板行业精英”。如今小小年龄的她,也在这条路上拼尽全力冲刺着。

8月6日,我们的小孩姐郑好好将迎来属于她的女子碗池比赛,祝愿她取得理想的成绩。

努力的小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加油,好好,一切都“正正好”。


最后,关于全红婵/陈芋汐这对“天才少女”组合,小多无需多言。就在昨天,奥运第五个比赛日,两位小孩姐再次神同步上演“水花消失术”,以压倒性优势轻松拿捏小小巴黎”,为中国队赢得第七枚金牌,让对手和全世界心服口服。更值得骄傲的是,这是跳水“梦之队”为中国赢得的第50枚奥运金牌。


除了为这对可爱的姐妹花疯狂点赞,小多想说的是,没有理所当然的冠军,因为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灵感"。请大家在为金牌和荣誉鼓掌庆贺的同时,也为每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之下的努力和付出致敬。


体育运动之美

奥运进行时,体育运动依旧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谈论运动之美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有人看到了运动员的健康之美,有人看到了他们的技术和动作之美,也有人看到了奥运精神之美,都没错。运动之美就是一种融合了力量、技巧、激情与和谐的多元之美。

健康之美:当下流行的“白瘦幼”审美在运动员健美的身形前立马相形见绌。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展现出的健康、力量、敏捷等特质,是身体之美的直观体现。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外在肌肉线条的流畅和力量的舒展上,还隐藏在身体内在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中。我们倡导多元化审美,但健康永远是前提和基础。


力量之美:从某些角度来说,体育竞技是一场有关力量的对决。很多时候,运动员在比赛中所爆发出的力量是直观而震撼的。比如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的肌肉紧绷,短跑运动员冲刺时的爆发力,都是人类身体潜能的极限和力量之美。这种力量不是蛮劲,而是意志力和毅力的象征。

动作之美:运动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熟练掌握某些动作和技巧,而它的美在于精准、协调、难以复制。比如全红婵和好搭档陈芋汐的跳水动作,姿态标准、漂亮,入水丝滑、舒展,堪称艺术品。


速度之美:体育竞技亦是一场速度的角逐。短跑、赛车、滑冰等运动项目中的高速移动,让人感受到一种飞驰而过的快感。速度之美在于其瞬间的爆发力和对极限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人类身体机能的无限可能。

合作之美:团体比赛考验的是运动员们的默契度、配合度和相互信任,只有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达到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目的。团队合作之美在于其和谐、统一和集体主义精神,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们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伟大力量。


精神之美:体育运动的终极之美是绽放的精神力量。运动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言败的斗志,正是凝结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之美是激励全人类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

正如审美应当多元化,运动之美从来都不单一。当我们在观看奥运比赛时,如果能够多维度去欣赏运动员在赛场上所呈现出的美与力量、精神与风貌,或许也能真正享受这场属于全人类的体育狂欢盛宴。

部分参考资料:

上游新闻奥运滑板队4人组全是“小孩姐”:两个10后,还有“跨项冠军”

环球网遇见你“好好”好!11岁滑板少女逐梦巴黎奥运

红星新闻再创历史!凉山女孩杨思琪晋级奥运女子冲浪16强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图书:

小多少年时043期《体育运动之美》

小多少年时020期 《奥运中的科学》


—END—

推荐阅读👇



让孩子看见未来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4《少年时》第十辑(109-120)

少年时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