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回望——读《他乡即故乡》杂感

社会   2023-01-09 10:19   宁夏  

        

      深情回望

——读《他乡即故乡》杂感


  文/张红梅



      书非赠亦不能读也。2022的年底期末季有点儿烦乱,有幸获赠未曾谋面的同乡校友王永利同年付梓的散文集《他乡即故乡》,封皮简朴素雅,没有过度包装,轻松开卷。这本随笔回忆集读起来如书名给人的第一印象,亦近亦远,有张有弛,无形中默默助力我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星期得以烦中抽身,乱中取静,松弛跨年。
      遵循多年的读书习惯,先读完了《他乡即故乡》全部正文,最后返回拜读序言,那就先从序言说起吧。该书由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的作家张学东作序,他用“生命的底色与精神返乡”来为作品以及作家王永利定位。序言精准通透,令我叹服,想必只有认真读懂作品和熟知作家的大咖读者才能写得主题如此精辟深刻、论证如此清晰详实。阅读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庆幸读书浅薄的我也有缘同时“结识”了两位新时代优秀的作家。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和众多读者一样对《他乡即故乡》有着相同的共鸣。如遇其它好书一样,边看边记,我也在读书笔记本上用铅笔记录了七八篇读后感,诸如对书里的“旗锋小学”、“大地方高镇”、“花开满山”、“以横中的名义怀念青春”、“唯横山,最陕北”、“往事悠悠最难忘”等篇章的共鸣和思考。但感觉自己絮絮叨叨,这样的读后感更适合面对面坐下来拉话慢聊。作家张学东的序言,高度提升凝炼了如我这般碎碎念念的普通读者的共鸣,因而我不敢冗叙自己的唠叨感想,就用一句英文常用语来概括吧:“can’t agree more!”用陕北话来翻译就是:再同意不过兰(陕北方言中“兰”同“了”、“啦”)!

      我也是一名特殊读者,特殊也在于共鸣,或许更强一些吧。承蒙抬举,获赠新作。和永利一样,同样从陕北横山出发仗剑天涯,同样也算历过重洋千帆“且认他乡作故乡”,《他乡即故乡》读来感觉也是为我们这类游子而写,故乡与我(们)渐行渐远,忽近忽远。永利一方面深情回望故乡的那山那水、亲人家事,拉近记忆,温暖亲切,让人瞬间回归曾经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家园故土;而另一方面,尤其在后半部分“客居京华走四方”,永利又坦诚倾诉异域他乡、夕阳孤影,直面现实,孤独苦闷,让读者的思绪也猝不及防地随之远走他乡。读人思己,我被代入了不同时期的五味杂陈的异国流金岁月,记得那时勇闯天涯的我们,家国情怀不容置疑,但凡凑一起,总会反复演说一句话:“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国内好脏好乱好好玩!)”也遥相呼应了永利笔下的故乡与他乡的印象。
      因此,阅读《他乡即故乡》,我全程都在自然而然地共忆、共鸣、共情、共勉,用“感慨万千”来形容阅读感受也不夸张,可这个词太空大模糊。我想书名“他乡即故乡”就是答案,“生命的底色与精神返乡”应该算对作品最好的诠释。其实对于王永利而言,读后感或许并不重要,正如他在“稿酬”里写道:“写文章就是与自己对话,让自己内心安宁,将自己想说的话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看淡得得失失,这大概才是我想要的最大的稿酬吧”
      但我还是想感谢王永利,感谢他以惊人的记忆和细腻的笔法把(我们)游子和陕北家乡人的“孤独”酿造成醇厚的陕北特色美酒,留住了乡愁,以飨读者的同时,也传承着、提升着陕北人的文化自信。
      《他乡即故乡》让人掩卷难释,他乡与故乡重叠交织,二乡似乎无时不在作家的脑海里如影相随,双方不停地博弈,揪扯着作家不得不深思、不得不用笔宣泄方可做出评判,也引发读者沉思。另外,作品里无意折射出的孤独而又勇毅、无奈而又执着、沉静而又温暖、苦闷而又幽默的作家本人的形象也在读者眼前挥之不去。合上书,我的脑海里旋即响起歌手杨坤的这首《空城》:
                   “……
                   这城市那么空
                   这回忆那么凶
                   这街道车水马龙
                   我能和谁相拥
                   这眉头那么重
                   这思念那么浓
                   Alone
                   ……”
      据说这首歌反映了在物质至上、信仰迷失的现实中,一个不愿就此沉沦的男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肯放弃的坚持与信念。尽管歌词原本与作家毫无关联,但是这画面感有多契合:车水马龙的城市,那么空,孤勇者,眉头紧锁,回忆汹涌,以笔为剑.....!很像记者出身的作家王永利。
      无孤独,不作家。




作者简介:

      张红梅,陕北榆林人。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翻译、英语教学。兼任国际汉语教师,雅思官方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曾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访学、教学、推广汉语语言文化。致力于家乡榆林的文化外宣,主持多部地方文化翻译项目,助力打造榆林的国际印象。


转发就是肯定,分享就是鼓励,关注就是支持——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点击左下方“好看”或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即可),也可以加我微信(ylw694894138),我将为您奉献更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


古道铃声
乡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