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姥姥的外孙》,一路从电影院哭回家
情感
2024-09-06 15:51
江苏
昨晚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姥姥的外孙》,去之前看了点评论,一开场,我已经把纸巾攥在手里,准备随时擦眼泪。没想到前半场挺安全,纸巾没用,带的水果零食都吃完了。一边看一边感慨,海外华人,跟本土中国人,果然还是不一样。电影男主角叫阿安,20岁左右,辍学在家,梦想当游戏主播,结果开播只有四个人看。都这么没前途了,亲妈竟然表现得很淡然,没有半点气急败坏,自己超市打着零工,供养儿子啃老。果然已经泰化了,这都不发火。这要放在国产剧里,至少要骂到心梗或者哭得以泪洗面,怎么可能这么淡然?看着看着忍不住想,如果是我儿子,说要辍学打游戏,我该怎么办?阿安那副什么事都凑合一下对付一下的作派,让我无数次想起了艾文。随便弄弄,随便做做,上帝啊,为什么现在的小孩都这副死样?再看下去,发现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儿子。阿安是没用,至少没啥危害性。姥姥的儿子,也就是阿安的舅舅才叫可怕,小儿子年纪一大把,没钱没工作没家庭,还嗜赌如命。摊上这样的烂人,当妈的一生该有多难过。大儿子则主动要跟老家做一个割裂,这个家配不上他,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只是他难以摆脱的丑恶原生家庭。一个烂泥扶不上墙,一个满眼都是嫌弃。女儿挺好的,可是女儿也是苦命人。电影里第一个我眼泪迸出的点,是外婆想要去卖粥,女儿不同意,拦着的时候,当妈的大骂,当初叫你好好念书,结果你非要辍学帮我卖粥,你看看你,现在做得比我还辛苦。这点非常东亚,东亚人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辈子,只为了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不那么辛苦。如果子女过得还不如自己,基本就像一把刀直扎心口。有时知道避免不了,但想到小时候还被自己好好呵护的孩子,长大了要做这么辛苦,谁能受得了?后半段姥姥病情严重,我的眼泪湿了一张又一张纸巾。这是一部中国人很容易理解的电影,姥姥把房子留给烂赌的儿子,因为她死了以后没人会帮他。在所有男主是窝囊废的电影里,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神奇女侠一样的女人,不管他怎么烂,怎么说谎,怎么从她那里偷钱。她还是那个睁只眼闭只眼的女人。因为这一点,很多人给《姥姥的外孙》打差评,说这剧的内核真是烂透了,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这种东亚魂里,压根没有一碗水端平这件事。她做出的选择,就像我们都听过的故事。帮帮那个混得最差的,选择跟最喜欢的一起生活。她没有不喜欢的孩子,但是又没办法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真正让我嚎啕大哭的,是这个女人死了之后,四个子孙一起送棺材。她怎么这么辛苦,这么累,一辈子都在给这些人托底啊?就算死了,好像也只有一个简单的梦想,有个漂亮的坟墓,这样一家人还会经常聚到一起来。很早以前,听人说南非老太太通常喜欢买大钻戒,买了之后那些不怎么爱上门的儿女,会时不时过来看一趟,坐一坐,打听打听,妈,或者奶奶,这枚钻戒,你打算留给谁?这些老太太聚会时,也喜欢拿这些事情打趣。中国老人不同,房子总是有的。房子留给谁,这是以前上海最火爆的老娘舅节目,每期都要调解的问题。现场吵得惊天动地,每个人都想要房子,每个人都图穷匕见。我那时候还搞不懂,干嘛要这样?因为我是独生子女。后来生了两个小孩,才明白爱要准确折现,真的很难。每个孩子都觉得不公平,但里面真正辛苦的,是这个伟大的姥姥。每天卖着十泰铢一袋的粥,给子女攒下一笔又一笔的钱。她的生活真的好难啊,老公不行,哥哥不行,两个儿子也不行。围绕在身边的男人,全都一塌糊涂。前两天朋友泓舟送了我一本她的新书,《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是一本关于当代80、90后母亲的访谈记,每个女人都不想伟大,可是我看了几章,好像母亲们不知不觉就伟大起来了。我也做过一些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事,在母亲这个角色里投入很久。直到有一天不想再伟大了,但是小孩依然是我的首位。为了小孩要拼命赚钱,要带他们旅行,给他们买书买玩具,周末时间尽可能陪着他们。在这种付出中,慢慢地,就没有了自我。看完电影我开车回家,不知道为什么,开出商场停车库,眼泪不停滑落。这部剧其实像一个当代神话,一个伟大的女人,最后关头感化了自己的一群不肖子孙。小儿子还清赌债,大儿子不计前嫌,外孙从一个很凑合埋头打游戏的人,变成了可以早上5点起来卖粥的小孩,还会带着外婆去看病。太神奇了。其实谁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个可能的。在一个路口,想到有次我儿子跟我抱怨妹妹,说妹妹如何如何,把家里所有东西都当成她自己的,哼,她还以为世界围着她转呢。我说:有个妹妹多好啊,将来我老了住院的时候,你们可以交替着来看我,你来一天,她来一天。等他长大了,他还会记得这样的话吗?想到那一天,想到我已经变成垂垂老矣的老妇人,不知怎么的,就哭得停不下来。一个东亚女人看完这部电影,只想做两件事,一,对自己好点。二,对父母长辈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