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那一抹温暖的灯光,
在夜色中为我们指引归途;
是那一缕饭菜的香气,
让我们心醉神迷,渴望回归;
是那一声声亲昵的呼唤,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
都能触动我们心底
最柔软的角落。
课程缘起
“老师,‘娃娃家’里面的人太多了,她也想当妈妈,他也想当爸爸……”每次区域活动时间娃娃家总是非常热门的区域,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去娃娃家玩,喜欢做饭、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关注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要,于是《我爱我家》的主题课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课程目标
健康领域:
1.知道家庭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如整洁的家能减少生病。
2.能模仿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健康动作。
3.感受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喜欢在家中活动。
语言领域:
1.了解与家庭相关的简单词汇和语句。
2.能用简单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乐于分享家庭故事,体会语言交流的乐趣。
社会领域:
1.明白家庭是由不同成员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
2.学会与家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家中的玩具。
3.产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科学领域:
1.认识家庭中的常见物品及其用途,如床是睡觉的地方。
2.能区分家庭成员的不同特征,如爸爸高、妈妈漂亮。
3.对家庭中的科学现象保持好奇,激发探索欲望。
艺术领域:
1.知道可以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家庭,如绘画、唱歌。
2.能够用简单的线条、色彩画出自己的家或唱一首关于家的儿歌。
3.享受艺术创作过程,表达对家的喜爱。
课程网络图
课程实施
一、出生的故事
1.谈话:我是怎样来的
小班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阶段,其中“我是怎样来的”这个问题常常引发他们深深的好奇。他们会歪着小脑袋,眼睛里闪烁着疑惑与期待,问道:“我是从哪里来呀?” 这些天真无邪的想法和疑问,反映出小班幼儿对于生命起源最初的思考与探索,他们渴望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进一步了解自身与世界的奇妙联系。于是展开了以下谈话。
妈妈说我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我是小天使,是从天上飞下来的。
我在医院里面出生,然后就回家了。
我是充话费送的。
2.《小威向前冲》
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孩子们说出了千奇百怪的想法,答案童趣让人忍俊不禁!为让孩子更深入了解出生的秘密,带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疑问,通过集体活动《小威向前冲》,了解了生命诞生的过程,知道小宝宝是从妈妈的肚子里面生出来的。
孩子们读完《小威向前冲》,好奇心被点燃。他们拿起画笔,让想象驰骋。有的把小威画成勇士,在通道中冲刺;有的描绘小威和妈妈连接的通道。画作里,是孩子们对生命奥秘的懵懂感知,是童真与知识交融的绚烂呈现。
3.《我出生的样子》
绘本《小威向前冲》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开启了孩子们心中那扇对生命起源充满好奇的大门。孩子歪着小脑袋,天真地问道:“我出生的时候是不是也像小威一样小小的、圆圆的,在一个温暖的地方游来游去呢?” 老师通过集体活动带领孩子们观看自己出生的照片,拼凑出自己出生那一刻神秘而又珍贵的画面,那是对生命最初的探索与敬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4.《我是男生,我是女生》
在了解“我从哪里来”后,孩子们对男女性别差异产生好奇。老师开展谈话活动,孩子们纷纷发言。在交流中,他们逐步完成性别认知启蒙。
小朋友,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是男生,我穿裤子,我的头发是短短的......
我是女生,我喜欢穿漂亮的裙子、扎辫子......
认识男生女生后,孩子们在区域里开始了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手指印画。
幼儿收获: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仿若开启一场神秘又温情的生命探索之旅。谈话环节里,懵懂的好奇心被点燃,勇敢抛出内心疑惑,思维碰撞间对自身由来初有认知。集体活动《小威向前冲》,借趣味故事理解生命诞生科学奥秘,拓展知识边界同时,惊叹生命神奇。分辨“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明晰性别差异,树立初步自我认知。欣赏《我出生的样子》,透过画面与讲述,仿若穿越回出生时刻,深切感知父母爱意,见证自己初临世界模样,感恩与亲情意识扎根心底。
教师思考:
谈话环节,精心营造宽松氛围,以童真视角、通俗语言巧妙回应敏感疑惑,激发主动思考,呵护求知欲。挑选《小威向前冲》,权衡科学启蒙与幼儿理解度,借生动情节、可爱角色化解复杂生命知识。设计“我是男生,我是女生”内容,拿捏分寸,用积极正向方式传递性别概念,规避刻板印象。展示《我出生的样子》,注重情感渲染与真实还原,斟酌画面选取、讲述节奏,引领幼儿共情,让亲情纽带在回溯中愈发紧实,为其成长注入温暖底色。
二、我的家庭成员
1.《我爸爸》《我妈妈》
家庭成员中当然少不了爸爸妈妈,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学习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感受爸爸妈妈的特别之处。《我爸爸》中我爸爸是最棒的,爸爸是光,散发着热,陪伴我成长;《我妈妈》中我妈妈是一个超人妈妈,常常逗我哈哈大笑。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在绘本中体会爸爸妈妈的特点、本领,感受他们伟大而无私的爱。
阅读《我爸爸》《我妈妈》绘本故事之后,孩子们的内心满溢着对父母的爱与认知。在区域中,拿起画笔,兴致勃勃地勾勒出心中爸爸妈妈的模样。一幅幅画作色彩斑斓、充满童趣,凝聚着孩子们对父母深深的敬爱与独特的理解,也成为他们表达情感最为纯真质朴的方式。
2.《妞妞变,妈妈变》
妈妈的爱是无私、伟大的!通过集体教育活动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故事中的妞妞不管变成什么,妈妈都会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爱着妞妞,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了。
3.《我家有几口》
幼儿尝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歌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演唱歌曲,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4.我的全家福
一张全家福,定格了家庭成员的永恒大团圆,定格了太多美好回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分享全家福,“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全家福’,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看着一张张温馨的全家福,小朋友们满脸的幸福喜悦感,话语间全是浓浓的爱。
5.制作全家福相框
在分享完温馨甜蜜的全家福照片后,满心欢喜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为全家福制作美丽的相框。在孩子们的精心创作下,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相框诞生了,它们承载着孩子们对家庭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也框住了那些无比珍贵的家庭瞬间。
教师思考:
从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我的家庭成员”这一版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参与性。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与同伴交流家庭成员的信息,这有助于增进幼儿对家庭的理解和归属感。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如组织家庭亲子活动、开展家庭成员职业体验等。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我们的家
1.《家里的规则》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而家中的规则则是让这艘港湾之船平稳航行的重要舵手。那我们的家中究竟有哪些规则呢?一场围绕此话题的谈话活动热烈展开,孩子们纷纷踊跃发言。
我们幼儿园里的规则有不打别的小朋友。
我知道的规则有不能在马路上跑。
规则是不能抢别人的玩具。
我知道,要两只小手搬椅子。
在家里,爸爸妈妈会建立哪些规则呢?
我们家是妈妈建立规则。
爸爸妈妈不让我在家玩手机。
晚上睡觉不能吃糖,对牙齿不好。
不可以打小弟弟小妹妹。
我家里的规则是不能大喊大叫。
规则是为了让我们不受伤。
有了规则就能让我们乖乖听话。
小结:
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对于自己家里的规矩有着丰富的经验,能更好的对集体规则形成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我家在哪里》
在深入了解家的规则之后,孩子们心中又泛起了新的好奇涟漪:家到底在哪里呢?为了回应孩子们这份纯真的疑问,一场亲子活动应运而生。家长们拿起画笔,精心绘制出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路线图。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则站在教室前方,兴致勃勃地描述着家长所画的路线。
小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家的地理位置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更在亲子互动与同伴交流中,感受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家和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为他们小小的世界增添了更多丰富的色彩与安全感。《我家在哪里》的活动里,小班宝贝们仿若开启一场奇妙 “寻宝”。
3.《我在妈妈肚子里的家》
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妈妈,妈妈十月怀胎才生下了宝宝,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妈妈的爱,萌发深爱妈妈的情感,通过集体活动“我在妈妈肚子里的家”,知道了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要待上十个月呢!了解了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抚养宝宝的辛苦。
4.《爸爸和我》
学习儿歌,感受宛如一把神奇钥匙,为幼儿打开知识与情感的宝箱。他们能从温馨歌词、童趣画面里,体悟到爸爸陪伴的快乐,感受浓浓的父子情、父女情,滋养幼小的心灵。
幼儿收获:
在这场主题探索里,孩子们收获满满。从《家里的规则》知晓饭前洗手、轻拿轻放等规矩,开启自律第一步,生活更有序;《我家在哪里》让他们能用方位词介绍家,识别周边标志,空间思维萌芽;《我在妈妈肚子里的家》满足好奇,惊叹生命奇妙;《爸爸和我》深切感受父爱,模仿互动中增进亲子亲密度,体会家是充满爱与温暖、有规有矩的幸福港湾。
教师思考:
这一系列围绕“我们的家”主题的内容,以多元视角助幼儿构建家庭认知。《家里的规则》巧用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日常规范,培养秩序感;《我家在哪里》借助地理方位启蒙,联系生活熟悉场景,让抽象概念具象化;《我在妈妈肚子里的家》以温情科普,填补幼儿生命起源好奇,把握尺度传递知识;《爸爸和我》则重亲情互动呈现,思考如何激发幼儿情感共鸣,挖掘亲子陪伴价值,设计活动串联家庭生活点滴,深化幼儿家庭归属感。
四、我是这样爱你的
谈话:爱是什么
在“我是这样爱你的”主题版块活动里,“爱是什么”这个深邃而又充满温情的问题,成功地激起了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与热烈的讨论。老师以轻柔的语调抛出这个话题:“小朋友们,我们常常说爱,那你们觉得爱是什么呀?”
爱是棒棒糖的味道,甜甜的。
爱就是爸爸妈妈陪我一起玩。
爱就是爸爸妈妈抱抱我,亲亲我。
通过谈话“爱是什么”,幼儿们深切感受到了家庭中爱的存在和力量,他们对家人之间的关爱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爱的阅读
《我是这样爱你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爱的摇篮曲》《我的爱一直陪着你》在爱的阅读时光里,这几本绘本是暖心宝藏。幼儿在阅读区能学到丰富词汇、灵动句式,于跟读中提升语言力;借温馨画面、质朴情节,领悟爱的多样表达,像拥抱、陪伴。明白父母的爱如影随形,在心底种下爱的种子,滋养共情力,学会用纯真方式反馈爱意。
亲子游戏
《蒙眼信任闯关》《默契大挑战》亲子游戏中,亲子之间的信任是表达爱的关键密码。当孩子们与家长全身心投入其中,眼神交汇间传递出的是满满的信任与鼓励。因这份牢不可破的信任,他们仿若心有灵犀的搭档,携手攻克重重难关,最终收获了令人骄傲的大成功,也让亲子间的情谊在游戏的欢乐氛围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在亲子游戏中,幼儿收获诸多成长。通过游戏强化与家长默契,深切感受信任力量,助力亲子关系升温,筑牢内心安全感。
爱的表达
爸爸妈妈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依靠的坚强大树,是孩子们避风的港湾。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爸爸妈妈的爱。
1.《我的好妈妈》
妈妈的爱如春日暖阳,时刻围绕。在 “我的好妈妈” 集体活动里,老师带领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描绘妈妈日常的操劳与关怀,从旋律中感受母爱,也学着用歌声传递内心那份对妈妈满满的爱。
2.《我会洗袜子》
日常都是爸妈照顾小朋友,现在该我们行动啦!老师通过集体活动教孩子们洗袜子的步骤,孩子们在家挽起小袖子,拿起肥皂,在泡泡飞舞里,体验动手劳作,用洗干净袜子这份小成果,表达对爸妈分担家务、减轻负担的贴心爱意。
3.《爱的表达方式大调查》
爱有好多模样!在 “爱的表达方式大调查” 里,孩子们像小小侦探,去问问伙伴、家人,探寻不同人传递爱的独特方式,并在区域中将调查到的方式画出来,拓宽视野,更加懂爸妈默默又深沉的爱,也知晓怎么回应才最暖心。
4.《我想对你说》
平日里,爱或许藏在忙碌生活的缝隙,藏在默默守护的日常。在亲子共享时间,就让言语化作桥梁,小朋友们倾诉对爸爸妈妈陪伴、呵护的感恩,诉说小小心愿;爸爸妈妈也能敞开心扉,回应期许,传递无尽爱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5.我爱你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于幼小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在家庭的温暖怀抱里,我们感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会最初的情感表达。幼儿园里,老师的慈爱、同伴的友爱,让爱的幼苗茁壮成长。但爱不止于此,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更是将这份爱延伸至伟大的祖国。从家庭中爱的启蒙到幼儿园里对师爱与国爱的感悟。爱如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海。让孩子们在成长的旅程中领悟爱。
幼儿收获:
幼儿在这一版块收获丰富且扎实。谈话中,静心思考爱的内涵,对情感有了朦胧却真切感悟。阅读时沉浸美好故事,想象力与共情力大幅提升。游戏里,身体协调性变好,还懂得信任与默契珍贵。日常实践中,劳动技能逐渐丰富,且乐于表达表达爱,亲子情更加亲厚。
教师思考:
通过活动,全方位渗透爱的教育。谈话环节,斟酌引导方式助幼儿理解抽象概念;阅读活动,精选绘本匹配幼儿认知,激发情感共鸣。游戏要把控难度,在玩乐中育合作信任。从情感体悟到实践表达,从亲子互动至自我成长,搭建多元成长阶梯,幼儿在爱与被爱里,收获全方位滋养,稳步迈向更美好的自己。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教育渗透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仅丰富和提升了幼儿已有生活知识经验,还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以及家人之间的浓厚情感,孩子们开始慢慢地感受到家人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爱。我们会不断追随孩子的脚步,守住孩子的心声,期待更多温馨而又快乐的故事。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栖息的港湾,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五味瓶,那么家庭就是最甜的那一个;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卷,那么家庭就是最绚丽的那一笔。愿每个小天使都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幸福成长!
幼儿收获与课程反思
幼儿收获:
1. 认知收获:在生命认知上,打破“我从哪里来”的懵懂,理解生命诞生科学过程,明晰男女差异与自身性别特点;家庭认知层面,熟知成员角色、家庭规则,认识常见家居物品用途,构建完整家庭架构概念,还能用方位词定位家位置,空间认知进步。
2. 技能提升:语言表达从简单词汇拼凑到流畅分享家庭故事、演唱儿歌;动手操作从随意涂鸦、摆弄,到制作创意相框、洗袜子等精细动作;社交技能从独自玩耍到“娃娃家”角色扮演、亲子游戏默契配合;艺术技能从无目的涂画、哼唱,到有主题绘画、有情感演唱,多维度能力进阶。
3.情感滋养:幼儿内心被家庭温暖填满,感恩、爱与归属感扎根。感恩父母付出,从日常小事体会亲情珍贵;亲子游戏、爱的表达活动中,亲子情升温,家庭凝聚力在幼儿心中强化,更主动传递爱、珍惜家庭,为心理健康发展筑牢情感根基,助力积极人格养成。
教师反思:
1. 目标达成层面反思:课程紧扣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设定目标,从幼儿最终表现看,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健康领域中,幼儿知晓家庭环境与健康关联且能模仿简单健康动作,不过可增添更多实地体验活动强化习惯养成;语言领域中,幼儿词汇量扩充、表达能力提升,后续可融入故事创编,深化语言运用。社会领域中,家庭归属感建立显著,但拓展家庭与社区联系活动较少;科学领域中,激发探索欲,但探究深度可挖掘,比如深入研究家居电器原理;艺术领域中,幼儿创作热情高,可引入更多艺术形式拓宽审美视野。
2. 活动内容反思:内容围绕“出生故事”“家庭成员”“我们的家”“表达爱”循序渐进、丰富多元,贴合幼儿生活且趣味十足。但部分内容深度广度待优化,像《小威向前冲》可结合科普视频,立体呈现生命诞生;“家里的规则”可邀请家长进课堂分享家规制定初衷。同时,各版块衔接过渡可更自然流畅,避免内容切换突兀,使课程连贯性更强。
3. 教学方法反思:采用谈话、阅读、游戏、实践表达等多种教学法,激发幼儿主动性与参与度。不过,谈话环节教师引导有时偏主导,应多鼓励幼儿自主提问、深度探讨;亲子游戏环节,部分家长因忙碌参与度有限,需提前规划、充分沟通,确保全员高效参与,发挥家园共育最大合力。
撰稿:赵娥 牛琳娜
编辑:行思贤
初审:刘康平
终审:刘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