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生产:不是“量大”就能“管饱”

科技   2024-11-26 07:17   中国  


来源丨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作者丨李海翔



  时下,短视频是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出现推动了媒体的迅速转型。

  在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批评与反思的声音。稍有留意就会发现,这种批评与反思少有嫌媒体“不够视频化”的,也少有怪媒体技术不先进、融媒不炫酷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短视频过于泛滥、缺乏优质内容上。

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如学者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是媒体发展大势,它为生产者和受众带来便利,在满足人们精神和娱乐需求的基础上,为媒体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内容产品和表达手段。

  从发展背景来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短视频兴起打下了物质基础,人们日益旺盛的表达自我的需要成为其发展的内驱动力;从需求来看,短视频的形式提供了更有趣味性的、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不再依赖于枯燥的、长篇累牍的文字;从商业发展来看,短视频用户大规模增长推动行业迭代,短视频营销价值不断凸显,各类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

  持续发展的短视频打开了新窗口,滋养了新机遇,许多民间“大神”登场亮相,被无数网民追捧和热爱,时事热点一“滑”触及,拓宽了受众的视野和见识,奇闻轶事及时推送,丰富了民间的娱乐和生活。

  比如,读书博主借助短视频,对信息密度大、理解难度高的文学著作进行提炼,帮助读者理解名著;又如,历史博主借助短视频,通过考古美食,从日常生活出发,介绍几千年前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再如,军事博主借助短视频,展示我国强盛的军事实力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维护网络涉军舆论阵地,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

  短视频的发展响应各方需求,势不可挡,也不应阻挡。可铺天盖地的短视频也带来了诸如内容同质化、粗制滥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受众产生疲惫感,还导致了“劳而无功”的行业困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短视频相较于图文和传统纸媒来说,头部效应更加明显,这也导致不少媒体在竞争中头脑发热、动作变形,一味追求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内容,制造了一大批“垃圾”。

  一是全盘短视频化。文字简单清楚、直接抵达,与新闻和评论最为贴合,音视频能够呈现视觉微妙性,最能传情达意,AI等先进技术能够突破现实限制,将美好的想象呈现出来……它们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无差别地滥用短视频,不仅无法增加表达和传播的简单性、清晰性,反而会构成巨大的阅读障碍,在媒体与受众间横起一堵墙。

  二是粗暴短视频化。面对短视频带来的挑战,各界纷纷尝试短视频制作,可有的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有的生硬地将图文素材转化成视频内容,导致质量低,内容差,反而影响内容传播;有的不考虑内容意义、不讲逻辑,只为刺激受众感官,短视频内容沦为情绪贩卖,破坏互联网内容生态;还有的虚假宣传、误导观众,用夸张、虚假的标题吸引观众点击,在视频中植入大量广告或推销产品,引人反感。

  拿前段时间各地纷纷推出的AI生成的城市宣传片来说,本来用拍摄剪辑视频的方式呈现得很生动、很细节、很饱满,有的城市却非要将之进行AI转化,变成又没营养画质又糊的“垃圾片”。为什么要这么干?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赶潮流,好像不用AI就显得不时髦、不先进。

  三是内容制作套路化。各类短视频平台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利用先进技术在形式上不断更新,内容上却出现“换汤不换药”、千篇一律的现象。比如,同样的文案反复出现在部分同一类型的账号中,“工厂50名员工集体辞职,老板真的急眼了。苏州(或者重庆/上海/浙江等)有一个小厂……”“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又如,视频平台推出的各种滤镜、视频模板以及音乐模板虽然降低了用户内容制作的门槛,却同时埋下了内容同质化的隐患。

  先进技术手段好用但也不能为了用而用,短视频量再大,不用心钻研内容,一味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对受众来说也“管不了饱”。

  对短视频来说,想要发展,就不能只忙着“量大管饱”,也不能只顾着内卷和竞争,还是要摆正心态,做“差异明显”的布局,走“精品制胜”的路子。

  摆正心态。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虽然日渐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大众化,但最终赢得受众的必然还是优质内容。摆正心态,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向广大受众提供深度、权威、专业、多元的内容,仍然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借助短视频等保障内容的真实性、深层次、高质量,而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例如,2019年起,《新闻联播》推出《主播说联播》系列短视频,结合当天节目中的重大新闻和热点新闻,压缩时长,语言通俗易懂、年轻活泼,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吸粉无数,实现了“长虹”。

  差异化定位。从内容表现形式来看,各媒体要找到自己的赛道,走差异化路子。比如,印刷文字有助于清晰、合逻辑和有效率的表达,传统纸媒可以借此做好有深度、启发思考的内容,制作视频时也要借助自身特色,多做深度分析,而非一味跟热点。从受众群体来看,各媒体要做好受众分析,做好自己的用户画像。比如,杂志专业性较强,制作短视频时可以考虑延续专业性的特点,新媒体受众偏向年轻化,制作短视频时要多用年轻化的语言,选题多关注年轻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精品制胜。眼下,短视频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大媒体、平台、用户推出的短视频可谓“铺天盖地”,想要脱颖而出,必须集中精力打造精品。

  例如,李子柒制作“紫漆柜”的回归视频微博上线后,24小时内达到上亿播放量,不仅如此,李子柒还同时占据了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热搜。把每一个视频做成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是李子柒一贯的坚守,14分钟的雕漆短视频她共拍摄244天……也正是这份对打造精品的坚持,才让李子柒能够与大家阔别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总的来说,短视频发展也好,媒体转型也好,本质上是要用技术给内容生产减负,让内容出彩,让精品上位。广大从业者应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要让短视频这一“利器”绊住了自己的脚。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采访编缉圈投稿须知


媒体人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采写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