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散文】故乡的雨(王玉珩)

文摘   2024-10-13 07:28   山西  


故乡的雨

王玉珩

台湾诗人余光中想听听那冷雨,问一问一夜的雨声在说些什么,宋代词人蒋捷则是在雨声中听出人生各个阶段的无奈,晚唐诗人李商隐更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诉说着遥远的思友之情,雨巷诗人戴望舒却是要在雨巷中寻找一份浪漫,一份温暖。

世界各地的雨,一年四季的雨,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风流。江南的雨连连绵绵,朦朦胧胧,似烟似雾,如江南的女子,这才有了西湖断桥邂逅的传说;塞北的雨,风风火火,狂肆暴虐,来得快,走的急,像北方的汉子,才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春天的雨润如酥,夏天的雨凉如饴,秋天的雨密如帘,冬天的雨寒如刀或者干脆化为漫天晶莹的雪。

走遍天涯海角,走过春夏秋冬,我却独钟情于家乡的雨。

家乡是榆社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那里保留了我全部儿时的记忆,尤其是一年四季的雨雪纷飞。初春的雨,是一年收获的希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了那一块生我养我的贫瘠土地,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抓住这好雨时节,下种,移苗,播撒下一年的口粮;暮春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古屋的屋顶和窗户玻璃,一夜啊,落红满地,一片狼藉,小草嫰了翠了,树叶鲜了亮了;盛夏的雨,赶走满屋的暑气,送来一片清凉,送来沁人心脾的泥土芬芳,田园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人们尽情的享受着;深秋的雨,有一点阴冷,但这个季节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在这样阴冷有雨的黄昏,一碟小菜,一壶暖酒,全家人围坐土炕上,其乐融融。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雨是甘甜和悠闲的,不像异乡的雨充满苦涩和紧张。故乡的雨甘甜是因为故乡的人情,有无私关爱你的父母,有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有光屁股玩在一起的小伙伴,有走到谁家吃到谁家的左邻右舍,都是满满的记忆和温情。就连长在打谷场上的那株不知道生长了多久的老槐树,也显得总是郁郁苍苍,天晴时,树上的喜鹊永远叽叽喳喳,鹊巢古朴而庄重,谁也说不清楚,它已经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更换了多少代主人。在雨中,古槐更显得苍劲,树叶更浓绿,仿佛昭示着它永远的年轻。东坡先生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一种悠闲,一种豪迈。试问,又有几人能如此从容淡定?只有家乡的人在家乡的雨中,才能有这个意境和心情。城市中的雨中曲唱的是“哗啦啦了下雨了,难怪人们都在跑,无奈何望着天,叹叹气把头摇”,这就是两种雨,两种雨中的心情写照。回到家乡的我们,像住在母亲子宫里的婴儿一样,安全温暖而舒适。

故乡的雨是有趣的,是神秘的,有很多的习俗和传统。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好,家乡的人最怕数日以上的连阴雨,孩子们出不了家门,只能在家里折腾,不是老大弄哭了老小,就是老二打碎了油瓶,老三偷吃了留待走亲访友用的饼干。父母更是发愁,这几天用的干柴往哪里堆,地里的积水会不会泡了刚出头的禾苗,会不会淹倒已出秀的麦秆。此时,住在正房里的哑巴媳妇就会站在门口,突然地很暴烈地把菜刀“哐啷”一声扔到院子当中,到现在也不明白,这是要表达人间对这雨的不满和愤怒,还是要通过这暴烈的行动镇住老天爷呢?如果这一招还不能奏效,对门的二婶则会令他家的半大小子光着膀子只穿一条小花裤衩顶着风雨冲出家门,火速地在围墙下的水道口插一根火箸。结果第二天,天真放晴了。在小时候的我的眼里,这既有趣,又神秘,幻想着何时自己也可以长大到能够完成这个重要任务的年龄。

余光中老先生听的那雨是漂泊他乡的雨,所以是冷雨。楼上的灯问窗外的树,窗外的树问巷口的车,巷口的车问远方的路,远方的路问上游的桥,上游的桥问小时的伞,小时的伞问湿了的鞋,湿了的鞋问乱叫的蛙,乱叫的蛙问四周的雾,四周的雾问楼上的灯,楼上的灯问灯下的人,一夜的雨声在说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也许这雨声说的就是故乡的思念和童真。蒋捷在雨声中对人生成长过程三阶段的思考,少年听雨歌楼上,灯红酒绿;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负重前行;而今听雨僧庐下,华发苍颜,鬓已星星,才明白悲欢离合总无情,功名利禄一场空,只能一任夜雨级前,点滴到天明;李商隐客中留宿骆氏亭,听雨打枯荷,相思迢递,而戴望舒的雨巷浪漫,丁香愁怨,哪一个引发的不是阵阵的乡愁,流淌的记忆。

人老怀旧,叶落归根,其实与风花雪月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份情怀,那份眷恋,那份曾经的纯真。

故乡的雨,或从容,或激烈,或澎澎湃湃,或叮叮咚咚,或淅淅沥沥,或缠缠绵绵,古屋的灰瓦上长满苍苔,无人的老院杂草丛生,这是雨的滋养,大自然的馈赠。时过境迁,虽然显得苍凉了许多,但总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才是真实的故乡,亲切、柔软。

在雨声中回到故乡去,让故乡的雨冲刷多少年外面奔波的风尘,洗净半生铅华,让心安静下来,让故乡的雨声伴着安然入眠。


《榆社文学》欢迎赐稿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优秀习作等均在征稿之列,择优发表纸质媒体。

3.来稿文责自负,字体格式为宋体5号,首行不空两格,以word文档形式 投稿,不接收链接或PDF格式稿件。来稿请注姓名(笔名)、2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

4.稿件面向榆社籍作者及所有热衷榆社文化研究者。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


主编:水银月亮


声 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创作交流 ■文化传播 ■思想争鸣 

扫码关注榆社文学




榆社文学
搭建交流平台,展示会员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