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对F教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棘手的话题。棘手到——F教是明确反对自杀的,也是反对效仿自杀行为的,但又不是绝对反对自杀的——注意这里的重点:“明确反对”,但又“不绝对反对”。“明确反对”,是一种鲜明的态度;“不绝对反对”,就又有了灵活的空间。律典中,有明确说明“是人因是自杀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人恶心自杀,以烦恼故,得罪”——不过这些论述都出自《小乘律》或《小乘论》。比如《大乘论·弥勒菩萨所问经论第三》中,有讨论到阿罗汉自杀是否得罪的问题。经中说,不得罪。原文是:何以故,已离嗔心等故,是自杀不得杀罪。所以,各位盆友们,动动脑筋思考一下,你有什么感悟呢?
实际上,在佛陀时代,就有很多比丘有过自杀行为或者自杀倾向,有的得逞了,有的没得逞。曾有两个比丘,一个叫跋迦梨,一个叫阐那,不知道他俩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三叉神经痛,反正是痛不欲生,非要自己了断。佛陀也阻止不了,只好听之任之,不过佛也说了,“若于彼身无可贪、可欲者,是则善终,后世亦善。”——如果你火候到了,即使是自杀,也能得善终——言下之意就是,自杀也未必堕在恶趣。还有个比丘名叫萨婆得萨,修了25年,没啥成就,拔刀自刎时,突然开悟了;还有个比丘,觉得自己修的不行,准备跳崖了断,结果往山上一站,“砰”家伙灵光一闪,也开悟了——如果都像这样,那真是皆大欢喜。还有个比丘,开悟6次,退转6次,第7次又开了,为了避免退转,于是抽刀自刎——这就像是一个小学生6次名列前茅,6次成绩倒退,第7次又考了个好成绩,为了避免再次倒退,干脆自杀了,听着是不是有点扯淡?但更神奇的是佛陀的态度,佛陀是明知其事而不阻止,还说他已“般涅槃”了,这简直值得庆祝。一对屠宰场的夫妇生了个儿子,儿子长大后,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屠宰事业,但儿子是学F人,不愿意杀生。于是这对夫妇就把儿子和一只羊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告诉儿子:你不把这羊杀了,就饿死你个龟孙。结果几天后父母一开门,发现羊还活着,儿子却自杀了。自杀后的儿子去了哪里呢?若依大乘菩萨,厌离生死为供养F,及为一切众生兴大悲心,无害他意,反招其福,何容得罪?故文殊师利问经云佛言,若杀自身,无有罪报,何以故?如菩萨杀身,唯得功德,我身由我故,若身由我得罪果者,剪爪伤指便当得罪,何以故,自伤身故。总结一下,从上面的典故和经文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自杀的态度起码有3种:1、普通人如果是因为自己自杀,结果可能不好,请三思,但我不会丢下你,不管你轮回到哪里,我永远救度你。
2、已开悟的人想要自杀,随便,我不管你,反正也堕不到恶趣里。
3、普通人如果是因为“舍己为人”或“舍己为众生”而自杀,只会得福,不会得罪——或者说,所得之福远远大于所得之罪。
不管众生是以什么方式命终,大乘F法慈航普渡的悲心和愿力是不变的,正所谓,虚空有尽,佛愿无穷,法门万千,总有一款适合你;对自杀者,《慈悲水忏》里说:忏悔人间自缢自杀罪报,忏悔人间投坑赴火自沈自堕罪报……而《瑜伽焰口》的包容性更是无量无边,那“一心召请”之下,统摄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一切幽幽亡魂——一句话,兜底的人,永远都在。这就是佛陀想对自杀者说的话:自杀前,先掂量掂量,如果一定要自杀,我阻止不了你,但我永远悲悯你,不管你走到哪一步,我都会设法救度你,这是我留给众生最后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