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这个原材料,山东的合成生物产业强势崛起!

文摘   2025-01-31 18:00   四川  


山东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基地,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三,素来有“齐鲁粮仓”的美誉。

凭借着玉米主产地的优势,多个合成生物项目技术落地山东,让其在合成生物这一新兴产业上大放异彩。

齐力金瑞年产30万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项目落地潍坊,预计年创收12亿;阳谷华泰年产17.6万吨生物基橡胶助剂项目落地;天宜鸿达耗资近4亿,在山东潍坊投资上万吨的生物基IBD项目

不止原材料,山东还是我国的发酵强省,培育出多个生物制造产业。

济南是全国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基地;山东禹城功能糖产能占全国的75%;工业酶制剂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无论是原材料优势,还是生物制造新兴产业,都让山东在各地的生物制造的竞赛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玉米深加工,全国半壁江山


在生物制造的过程中,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个“车间”,具体的“生产活动”均在这里进行。

和生产线一样,细胞也需要人们为其提供大量的能量以及原材料。


其中碳源的成本最高,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直接因素。例如在 PHA、PLA 的生产中,制造所用底料(葡萄糖或淀粉)占总成本约50%。


目前运用工业废气固碳技术还不够成熟,主流还是运用玉米、秸秆等作为粮食作为生物制造的底料。


很多合成生物产品的原材料都离不开玉米,例如透明质酸(玻尿酸)的原料主要为葡萄糖、酵母粉等,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玉米;生物基尼龙56也以工业玉米作为原料,通过发酵技术生产出尼龙纤维。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一直有“齐鲁粮仓”的美誉。


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山东全年粮食生产总产量1142.04亿斤,连续4年站上1100亿斤新台阶。其中玉米产量常年保持2000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山东玉米深加工产业产能占全国约40%-50%,是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市场,拥有包括西王、兴贸、源发、盛泰、金玉米等大型公司。


以往玉米深加工企业以简单的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饲料为主,但合成生物技术正在让山东玉米开创了更多产能,提高产业附加值。


据报道,每吨麦芽糖或果葡糖浆的市场价格在3000元至3500元,而每吨阿洛酮糖的市场价格能达到3万多元。


借助合成生物技术,山东的玉米深加工产业正在逐步走向高新科技,加大利润增长。


以山东巨能金玉米为例,公司成立于1998年,此前主要从事玉米淀粉和葡萄糖加工,近年来,金玉米开始向生物基材料、聚乳酸、生物基尼龙等产业方向发展。


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1万吨生物基尼龙56盐项目已经验收。此外,公司首次实现用玉米淀粉生产聚乳酸中的D乳酸产品,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如今,透明质酸钠生产、生物基材料、原料药正逐渐成为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一部分。除开玉米外,山东还有丰富的秸秆资源,有望为企业提供更低廉的碳源。


正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是合成生物的创新高地,山东的能源以及原材料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心中优质的制造基地。


多个优势产业


山东省被誉为“中国化工第一大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煤炭、石油、原盐以及其他无机矿产资源,多年来化工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


而以合成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化工”,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省明确把合成生物产业作为大力培育支持的创新产业。


2024年12月,山东省发布的《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将合成生物列为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优先发展。


但实际上,在各地都在卷合成生物政策时,山东还没有出台针对合成生物的专项文件。

而早在“合成生物”“生物制造”这一概念火起来之前,山东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强省


多年来在食品、美妆、医药积累的产业优势,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助力山东生物经济的进一步扩大。


透明质酸


山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原料生产基地,成长出华熙生物、福瑞达、阜丰生物、安华生物和众山生物等一批头部公司。


其中,济南透明质酸年销量占全国份额70%以上。山东2023年,济南市透明质酸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济南明确提出要建成“世界透明质酸谷”以及“北方美谷”。


基于自身发酵平台,产业龙头华熙生物还布局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多个合成生物产品,有望持续加强合成生物美妆原材料产业。


功能糖


功能糖主要包括低聚糖、糖醇、益生元等类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功能糖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也让山东的功能糖产业在全国遥遥领先。


上市公司三元生物总部位于山东滨州,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企业,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0%。圣泉集团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L-阿拉伯糖、木糖醇和D-木糖生产基地。


目前,三元生物10000吨阿洛酮糖生产线顺利投产,有望为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位于禹城的百龙创园,也是国内较早实现阿洛酮糖量产的企业之一。


医药产业


山东医药产业发达,在原料药生产和出口以及兽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在近期发布的《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 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到2027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


目前,省内已经拥有齐鲁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优势企业,不少公司早在上世纪就以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药物。


多年来在微生物和发酵技术的积累,让这些企业在工艺上有非常强的优势。其中,齐鲁制药生物药实现了超大规模制备技术,细胞培养单罐体积及产能遥遥领先。


目前,鲁制药与1000余家企业开展产业链配套,着力构建生物药、合成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等7条细分产业链。


加大源头创新


近年来,山东不断推动合成生物技术进步,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源动力。


早在2018年,青岛能源所、山东大学、蔚蓝生物等单位共同建设了山东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细胞工厂筛选、工业菌株构建、微藻绿色制造等研究。


图: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目前,山东拥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3个。


在企业方面,蔚蓝生物是国内较早布局酶制剂及益生菌相关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中科蓝智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目前已经以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微藻生产高达99.9%纯度的甘油葡糖苷,将广泛应用于护肤品领域。


除此之外,华大基因、北京擎科青岛分公司等企业布局在上游DNA测序领域,自研了“高通量拉曼流式细胞分选仪”的星赛生物,已进入欧洲市场。


在产学研究方面,山东省正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力求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


而山东坚实的化工以及发酵产业基础,正在助力科研成果更快落地。


青岛能源所已与山东鲁抗医药达成技术转让合作,依托山东鲁抗医药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完成反式乌头酸的发酵工艺放大与工程示范,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东晓生物作为玉米深加工+发酵企业龙头企业,年深加工玉米达160万吨,已经与齐鲁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综上所述,山东省凭借其在原材料和发酵产业上的坚实基础,以及在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的积极探索,已成功打造出一系列优势产业。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和产学研合作的加强,随着山东优势产业的发展,有望为山东生物制造注入更多活力。



—The End—

推荐阅读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