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龙头入局!这波合成生物红利,动物先享受

文摘   2025-02-01 18:01   四川  


动物产业,或许会更先享受到生物制造新世界。

近日,A股兽药龙头瑞普生物在相关公告表示,将在聚焦主业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合成生物新业态。

并宣布与中科院天工所等大专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相关项目产业化落地,加速完善合成生物产业布局。

除了宠物医疗外,还有合成生物产品早已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饲料蛋白、动物营养等领域,合成生物技术及产品已经获得了诸多认可。

饲料界的“新能源”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团队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被称为“空气变馒头”,引起全球轰动。


人工合成淀粉工程化模型

如今,在正式端上我们餐桌之前,通过利用豆粕、秸秆等生物质原料或微生物菌体作为底盘细胞创制的饲料替代蛋白,已经率先得到了应用。


政策层面,中国自2024年起全面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以实现“降蛋白、减豆粕”的目标。


在国内,龙头猪企牧原集团早已开展了相关尝试,在饲料中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



在四川,新希望集团推广高蛋白玉米种植面积已达750多万亩;铁骑力士也在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将白酒糟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


还有更多新奇的非常规蛋白资源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的改造后得到应用,如昆虫蛋白、单细胞培养物、微藻等。


这些资源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助于减少对国外优质蛋白源的依赖,缓解我国饲料蛋白资源匮乏的问题。


而鱼饲料等水产养殖行业中,同样潜藏着巨大应用潜力。


精密发酵龙头Calysta就有一种发酵工艺,利用不含转基因生物 (GMO) 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单细胞细菌来制作富含蛋白质的鱼饲料。


其与中化旗下安迪苏合资的子公司Calysseo已在重庆建厂,每年可生产多达 20,000公吨的鱼饲料和宠物饲料。


根据Calysta数据,该工厂每小时生产的可食用蛋白相当于10头牛,而不需要任何耕地,用水量比同等蛋白质来源少了90%


我国合成生物企业首钢朗泽也研发出中国首个新型饲料蛋白原料,粗蛋白含量超过80%,比鱼粉高出15%以上,是豆粕的近2倍,大幅优于传统饲料来源。



目前,该微生物蛋白已经被国内领先的饲料企业采用,尤其是在高价值的水产养殖应用中是进口鱼粉的有力替代品。


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


在“大食物观”体系中提到,人民从“吃得饱”向 “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而在实际选购肉、蛋、奶等产品的过程中,人们的目光越发聚焦于其营养成分。


例如富含DHA的鸡蛋、富含脂肪酸的肉类,都是当代人餐桌上的常见选择。


而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饲料添加剂,从而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


国内最大氨基酸龙头梅花生物就提出过“氨基酸+”战略,专注于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研发和生产动物营养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



并且于宣布拟105亿日元收购协和发酵旗下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HMO业务及资产。


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安迪苏,作为动物营养添加剂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在去年携手南京江北新区、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共建生物合成产业创新研究院



将围绕氨基酸发酵生产、功能性产物的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等前沿领域,进一步深化氨基酸及衍生物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


另一方面,面对饲料中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天然抗菌肽、益生菌及其他功能性替代品也是有力武器。


—The End—



推荐阅读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