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第一起!A股上市公司大动作,8亿元加码合成生物!

文摘   2025-01-13 18:29   四川  


合成生物开年第一起并购,周末官宣了。


1月11日,圣湘生物发布公告称,拟以8.075亿元现金收购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海济”)100%股权。



收购方圣湘生物是一家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范围包含试剂、仪器、测序服务、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亿元。


被收购方中山海济一直从事基因重组产品及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为人生长激素(短效粉针、短效水针),2024 年1-11 月营收4.07亿元,净利润1.05亿元。


而这笔并购交易的达成,合成生物学成为重要因素之一。


圣湘生物表示,公司已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进行了人才储备和产业转化等布局,在核酸、蛋白原料(如酶等)设计、工程化改造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而中山海济在重组蛋白、多肽技术平台以及其整体工业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方面已具备一定产能,可以与公司在功能性生物医学产品领域形成上下游合力发展。


事实上,圣湘生物近年来对外动作频频,完成多起股权投资或收购,不过,此前这些交易均围绕体外诊断领域,此次收购中山海济,成为公司拓展下游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而此次并购带来的更大启示是,合成生物学已经从一个学术概念真正落地到具体的产业之中,行业上中下游协同正在加速形成,围绕潜在的商业机遇达成合作,探索可能的创新点和应用场景。


随着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行业内的成熟企业借此寻找新的增长来源,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老牌IVD进军新领域


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由曾担任分子诊断领军企业Gen-Probe核心研发小组首席科学家的戴立忠回国创立。


不久后,圣湘生物研发的“磁珠法”和“一步法”技术问世,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公开信息显示,“磁珠法”的检测灵敏度是当时国产同类产品的50~100倍,填补了行业空白;而“一步法”则为国际首创,可节约90%的操作时间,且操作简单方便。


2011年,圣湘生物启动了自动化仪器产品线,相继布局了全自动核酸提取、移动分子诊断 POCT 等仪器产品,并于2013 年成立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进军检验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到2019年,公司已开发了300余种产品,应用于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并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收入为3.65亿元,净利润3947万元,成为国内IVD领军企业之一,并于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



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暴涨的核酸检测需求,公司业绩随之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圣湘生物营业收入达到了47.62亿元,同比增加1204%净利润26.16亿元,是上年的66倍。

而当疫情成为往事,公司不得不面对风口后的巨大落差,2023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仅为10.07亿元和3.63亿元,同比大跌84.39%和81.22%。


针对这一情况,圣湘生物于2023年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寄希望于开拓新业务来重新寻找业绩增长引擎,对外投资或并购就成了重要方式。


好在疫情期间赚的钱以及IPO募资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子弹,2022年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到了30.99亿元。


有钱有意愿,圣湘生物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先后投资/并购了真迈生物、Firstlight Diagnostics、深圳安赛、鹍远生物、鲲腾生物、圣微速敏等公司,在IVD领域四处出击。


此次收购中山海济,成为公司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的又一大手笔,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是圣湘生物近年来首次涉足IVD领域之外、向下游治疗市场进军的重大动作。


而打动这家老牌体外诊断公司的,是生长激素这个百亿规模的大蛋糕。


掘金百亿市场


生长激素(h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的一种长度为191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是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 


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对于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机体物质代谢、增强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不仅可治疗儿童矮小症,在烧伤恢复、辅助生殖、抗衰老等领域均有广阔的临床应用。


最初,生长激素的制备极度受限,通过从刚去世的人的脑垂体中提取,该方法产量稀少、纯度较低且易受污染。


上世纪80年代,大名鼎鼎的基因泰克通过大肠杆菌包涵体成功研制出重组生长激素,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由生物技术公司独立开发、申报并销售的生物药


图:生长激素的新药申请包括12本300页的资料


此后生长激素的生产技术不断迭代,主流的制备手段是通过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再通过发酵、离心和纯化等步骤制成,成为生物制造的经典案例。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生长激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5.6亿美元,其中诺和诺德、辉瑞、礼来、罗氏和默克五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家长对于儿童发育问题的重视,推动我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元,主要厂商包括金赛药业、安科生物、诺和诺德等。



而本次被收购方——中山海济,从规模上看似乎并不能与头部玩家们相提并论。


数据显示,中山海济2023年营业收入仅为3.49亿元,相较之下,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2023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01亿元。


相较于现状,圣湘生物可能看中的是中山海济的未来潜力,据报道,中山海济近五年来销售规模及产值年增长超过30%,成长速度不俗。


更何况,圣湘生物此次收购价格并不高,8亿元的现金买下了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资产,市盈率不到8,对一家高成长的公司来说可以说是很便宜了。


当然,看中生长激素这块大蛋糕的企业不少,维昇药业、特宝生物、君合盟生物、天境生物等新玩家纷纷入局,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针对这一情况,圣湘生物也有准备,结合自身优势,从研发和销售两个环节做文章。


一方面,圣湘生物表示将为生长激素在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与协同创新,在诊断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可为生长激素产品的持续优化与迭代提供必要的验证与反馈支持。


另一方面,公司在IVD领域积累的销售能力与品牌影响力,也将派上用场。其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区超过6000 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客户,庞大的销售网络有利于生长激素等产品的推广


另外,圣湘生物也希望这次收购发挥出“协同效应”,助力布局深化儿科诊疗一体化综合服务,提供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诊疗服务。


写在最后


智药局曾做过统计,布局合成生物已经成为国内药企的新风尚。

如今,这一趋势愈加明显。


这背后当然有寒冬下的现实考量,但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合成生物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变革,实实在在地创造出了新的供给和增长点。


就像合成生物学的诞生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生命科学的奠基一样,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将带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全面提升。


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生物技术的边界将不断拓宽,而边界内,各种细分领域(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的分野又将变得模糊。


我们将会看到,应用合成生物学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跨界合作的案例也将不断涌现。


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进程,足以重塑行业格局,一系列机遇将应运而生。




—The End—

推荐阅读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