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盘点:中国地图上的148家合成生物企业(2024终极版)

文摘   2025-02-02 18:02   湖南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中国合成生物公司已经达到148

它们包含了上游生命科学工具、技术平台型企业、产品型企业、提供生物合成服务的CXO以及正在谋求转型的化工&医药企业。

这条赛道上有国资背景的老将,也有成立于2024年的新兴玩家,活跃资本与科学成果在这里碰撞、交织、融合。

这份由中国企业创造的绘卷上,我们能看到基因、蛋白、酶、微生物、多肽药物、AI平台等成果,也窥见了合成生物产业背后无尽的想象空间。

以下是公司具体情况


北上深三强 十大集群逐鹿 


本期版图进行了热力值的区分,拥有10家以上企业的高热力城市标记红色、3-9家标记为黄色。



在合成生物企业分布图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座超一线城市,凭借着学术与资本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


除此之外,十大优势集群也初具雏形。从北往南,背靠着中科院天津工业技术所的天津和传统发酵大省山东已聚集起12家合成生物企业。


而长三角经济圈,凭借杭州、苏州、南京、常州四座城市拥有足足29家合成生物企业。


以医药中间体合成为特色的成都、传统化工强市合肥武汉则是中部力量崛起的象征,化妆品强市广州也凭借着庞大的企业基数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这批地方集群企业之外,合成生物在中西部也拥有一批资源雄厚的老牌上市企业,他们多数已经是某一细分品类的隐形冠军。


例如总部位于伊犁的川宁生物在抗生素中间体赛道全球领先、总部位于湖北宜昌的安琪酵母是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YE供应商。


这些企业致力于将合成生物打造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也让生物制造的浪潮进一步渗透到祖国各地。


国家队热情不减 首批企业冲刺IPO 


在2024年,大量初创企业进入了A轮,其中微元合成分子之心更分别获得了超3亿元/超亿元的A轮融资,纵观全局,单轮融资破亿元的企业已达到了41家。


破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实现了对千万元级的反超,可见资本对于合成生物产业信心的激增,华昊中天的港股上市、首钢朗泽冲刺IPO,也提振了市场信心。


表现最突出的国投系,在去年足足布局了24家合成生物企业,并创下了今年合成生物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高热度的背后也与25家上市公司的优秀市场表现相关,其中不少企业在去年设立了子公司或开辟了产线,更有甚者直接投入到合成生物的洪流中来。

第二波创业热潮 科研集群助推


近两年间成立并完成融资的17家初创企业中,80%具有高校/研究院背景,其余为各大企业的新设子公司。


深圳、天津、北京、上海、杭州五大科研集群优势突出,具体到个体单位,则天津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10家)与中国科学院(15家)最为突出,不断为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名校博士创业群体中,麻省理工最具影响力,在高通量实验工具与AI+蛋白质领域为生物制造构筑了坚实的上游基础。


五大关键词 合成生物的无限可能


在具体的商业化路径上,合成生物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可能性。

148家企业分别布局在蛋白质合成、新型材料、医美美妆、食品日化、高附加值中间体以及创新医药等多个方向。

医药:25家企业关注创新药及医药中间体领域,重组蛋白药物、微生物药物、多肽类生物药是热门领域。

胶原蛋白:10家企业在此领域布局,涉及耐高温、螺旋结构、给药方式等技术创新。

新材料:11家企业关注新材料,PLA、PHA是绝对主角,其他生物基材料与非粮生物质利用也值得关注。

13家企业布局养和保健赛道,其中功能糖和母乳低聚糖(HMOs)热度最高。

AI:在新质生产力方面,5家企业使用了人工智能工具,其中四家均专注于AI蛋白质设计,一家使用AI辅助活性肽建模。


推荐阅读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