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4亿、多家净利润翻倍!合成生物晒出亮眼成绩单

文摘   2025-01-27 18:05   四川  


近日,2024年业绩预告基本披露完毕,合成生物相关股最新成绩单陆续揭晓。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接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提及“合成生物”,本季度我们选取了6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盘点。


有的风头正盛,收入利润高速增长;有的则陷入转型焦虑,亟需破局之道,如此强烈的反差,实际上折射出行业内的温差,冰与火的游戏,正在上演。


川宁生物:今年已净赚近14亿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3.6-14.5亿元,同比增长44.59%-54.16%。



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头孢产品销量、价格的同比提升,而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净利润的稳定增长,且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减少,利息支出同比下降。

净利润的暴涨背后,是合成生物产品仍处于漫长“爬坡过坎”的现实,其中用于化妆品制作的红没药醇、是首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合成生物产品。


同时其依托上海合成生物学研究院锐康生物平台,在合成生物管线中还布局有角鲨烷、肌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产品。

莱茵生物盈利大增130% 千吨级工厂投产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56-1.89亿元,同比增长90%-130%,一举实现业绩翻倍。



植物提取业务大增的同时,莱茵生物的吨级合成生物工厂建成投产,以甜叶菊RM和左旋β-半乳葡聚糖为主


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合成生物相关产品1,0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目前该产线正在产能爬坡阶段。


此外,公司拥有罗汉果甜苷V全合成技术储备,是首家全面跑通从头合成罗汉果甜苷V技术路径的企业。


华熙生物:断崖式下跌 2025有望触底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46-1.75亿元,同比减少70.47%到75.36%,从年初开始的下滑趋势仍在延续。



2024年被华熙生物视为“变革元年”组织架构升级等费用等超过7000万元,带来短期成本上升,在海口、天津、东营、湘潭等产能布局费用增加也超过1亿元。


除此之外,收入占比较高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调整仍在持续,2025年有望触底。

据悉,公司目前有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95个,包括6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完成上市,涉及透明质酸、麦角硫因、红景天苷等多个原料产品。


华恒生物:增收不增利 内卷受害者


公司预计2024年营收21-23亿,同比增长8.34%至18.66%;而归母净利润为1.8-2.2亿元,同比减少51.01%至59.92%。


核心单品缬氨酸的价格战仍在继续,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新产品1,3-丙二醇、丁二酸已经开始陆续按计划投入生产。


其中赤峰基地值得关注,2.5万吨精氨酸项目在7月全面投产,产值可达8亿。


除此之外还有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建设项目、年产 5 万吨的生物基1,3-丙二醇建设项目,及年产 1000 吨肌醇建设项目。


锦波生物:胶原蛋白龙头 净利润翻倍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7.19-7.37亿元,同比暴增139-145%,实现净利润翻倍。


截至三季度,锦波生物的营收奔向10亿元,已经超过了2023年年度营收,其中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三类医疗器械植入剂产品提升明显。


未来3-5年,锦波生物将不断研发各种具有高级结构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创新型生物材料,并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完善。


保龄宝:净利润翻倍 引入合成生物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07-1.24亿元,同比暴增100-130%,实现净利润翻倍。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原材料如玉米、能源等采购价格下降,产线优化也颇具成果全年节约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赤藓糖醇市场回暖也是重要因素。


报告中还提到,公司将续加大研发投入,对益生元、膳食纤维及代糖产品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和精细发酵技术用于新产品开发。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该公司也曾表示会推出母乳低聚糖、乳果糖、藻油DHA等新产品,其中DHA预计2024年底量产,年产约2000吨

—The End—


推荐阅读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