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来了!红包文化的“生存变迁”之道!

文摘   2025-01-29 16:00   河北  

文 | 碧晗
一个小小红包,承载着中国人千年的智慧与情谊,陪我们走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时代变更,甚至也悄然影响着世界……

你是否好奇:为什么连各国学者都开始研究红包?

为什么越来越多外国人也爱上了发红包这个习俗?

这个古老的传统是如何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的?

让我们一起揭开红包文化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独特的中国符号是如何在当代浪潮中乘风破浪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除夕最期待的就是长辈给的红包。那个红彤彤的小信封,里面不仅装着压岁钱,更承载着长辈的祝福与关爱。如今,这份传统的暖意正在跨越国界,以新的方式温暖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01

传统与传承:从“压祟”到“压岁”?

几年前,在一次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一位美国朋友曾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要在新年给孩子一大笔钱?这不会助长他们对金钱的过度重视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最早的红包可不是为了给孩子零花钱,而是有着驱邪避祸的意义。根据《清嘉录》等史料记载,我国很早就有了压岁钱的习俗。

古人认为大年夜时“祟”(不祥之物)最容易侵扰小孩,因此长辈会用钱币,给孩子们“压祟”。这些钱币用红纸包裹,取其驱邪避凶之意。后来因为此钱是一年发一次,“压祟钱”也就慢慢演变成了“压岁钱”。



至于为什么选用钱币来“压祟”,比较广为认同的说法,是起源于一种叫作“压胜钱”的传统。“压胜”是“压而胜之”的意思,而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之义,为避邪祈福而制作的一种类似钱币的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普通钱币也因为流通广,而被认为同样具有辟邪的作用。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自古以来,红色就有“驱邪避凶”之意。所以使用红纸包住钱币,叫作“红包”,在过年时送给孩子们来送上祝福,似乎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趣的是,如今这个习俗早已慢慢衍生出了一些智慧的教育方式。比如,不少家长会和孩子约定:压岁钱可以自己支配,但要记账,学习理财。这哪里是在助长物质主义?分明是寓教于乐的好办法!



02

数字时代的红包文化:吸睛新型支付方式?


还记得2014年那个特别的春节吗?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让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抢红包”的狂欢中。

办公室里、地铁上、餐桌旁,人们都在刷手机找“福”字。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仅在除夕夜,支付宝红包的收发次数就突破了数亿次。

而随着电子红包的产生,那些因为已经成年而失去了“收红包”乐趣的人们,也终于可以再一次在大年夜感受这种传统、“实在”的祝福方式了。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工程师在网上分享他的观察:“中国的数字红包革命,本质上是把一个传统文化符号转化成了现代支付场景。这种将社交属性与支付功能结合的创新,是西方很多支付巨头们也想要努力探索的。”

2019年2月11日,法新社报道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8亿人次用微信收发红包,表明“包红包、送祝福”这个在中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过年习俗正在逐渐数字化。中国已迅速接受了一个移动支付的社会,人们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收付款,“电子红包”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的社交支付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不可否认的是,红包文化也在这种推广中,起到了关键的宣传与催化作用。



03
红包文化的全球“破圈”:有趣的跨文化现象

在东京游玩时,我就注意到日本也有类似红包的传统,称为“御年玉”(おとしだま)。这个习俗据说也是受到中国影响而出现的。不同于国内的是,日本多使用白纸来包。不过当了解到日本传统婚礼也是黑白为主,也不会觉得奇怪了。因为日本人认为白色是属于神的颜色。

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也有一些会使用带电子红包的APP或支付方式。“其实很多日本人并不知道御年玉的起源”有人在讨论“压岁钱”的帖子底下留言:“但当我们了解到这个渊源时,都会感叹文化交流的神奇”。

不过虽然相隔甚远,两个国家的小朋友们也都有着同样的“苦恼”,就是在很多家庭里:到手的“压岁钱”经常要上缴父母,不能任由自己挥霍。

韩国的“压岁钱”文化(세뱃돈)也叫做“岁拜钱”。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有的地方会像日本一样使用白色信封,在上面写上祝福语。还有的地方,会直接把钱塞到孩子手里。往往年纪大的孩子得到的红包数额会更大一些,一直持续到孩子高中毕业。

而在新加坡,也早已不是只有华人在发红包了。连一些马来、印度的朋友们也开始学习在节日时使用电子红包互送祝福。“文化的融合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当地的学生说:“他们觉得这是个表达祝福的好方式,又能跟上‘国际潮流’,何乐而不为呢?”



04
红包文化的未来: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随着红包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越来越多国家和不同文化区域的人都忍不住在新年之际参与到“红包活动”里去。并且对红包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小小创新。

2019年,南非开普敦市新上任的市长丹普拉图,举办了“欢庆中国新年茶会”。在这场茶会上,市长向所有参加茶会的华人发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红包,只不过里面放的不是钱,而是开普敦市的市徽。


前些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多个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不少朋友都参与了这个试点项目:“用数字人民币发红包,既保留了传统的仪式感,又增添了科技感,很有意思”。


越来越人在了解到红包的发展后感慨道:“红包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古老的文化基因和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传统的习俗,推向了世界。”

有趣的是,当中国的“电子红包”连续流行几年甚至走出国门的时候,又有不少国人开始选择回归到了最初的纸质红包,甚至不惜专门在年前去银行取钱来准备红包。很多长辈们认为:“还是这种能握在手里的、沉甸甸的红包,更让人觉得有分量!”

而红包的外形,也伴随着这些年文创的大力发展,开始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淘宝、拼多多上搜索过年红包,能看见“白鹿逐日”“凤凰送瑞”“鲤跃龙门”等不同的图案,更有不少新型的国潮图案。通过红包的图案和设计,这种古老的习俗再一次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确实,红包承载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一种文化的温度。从纸质红包到数字支付,从本土习俗到全球现象,红包文化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总能在时代变迁中找到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种创新,恰恰是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符号,正在以它独特的魅力,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也连接着数千年来的美好愿望。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END


监制 | 薛晓燕 李志维

审核 |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除了瓷器,征服欧洲人的“神秘商品”,竟还有中国的竹子?

“宁要三原,不要西安”,为何明清陕商更钟情经营农村?

元旦快乐 | 2025,以文化滋养心灵,用思考照亮前路

唐玄宗吃过席,李商隐遛过弯,中国最早的“公园”缘何在曲江

秦智原
文化之美,精神之渊;冷静的思考,热情地生活。欢迎关注《秦智》杂志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