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代陕商如何玩转“小微经营”

文摘   2024-11-06 16:10   陕西  


陕西是中国小商品经济的发祥之地,尤其是明清时期许多陕商依靠“小微起步,终至富厚”,成为推动陕西商帮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于今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最早发生在炎帝设市时期。

公元前3000余年炎帝通过市廛将氏族成员聚拢在一起,实现互通有无,成为中国商品交易的历史起源。《易经.系辞》载,炎帝“招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财,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的“聚”,就是摆地摊进行交易的形式。

周代丰京、镐京里的市,分为“三市”,其中“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里的“夕市”就是以小商贩活动为主。到了秦汉时代,小商品经济得到正常发展。汉长安的市,随地摆放的地摊遍布于市场的各个角落,叫“阗城溢郭”。唐代实行“坊市制”,实行“夜禁”制度,催生了 “夜市”,夜市不可能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必是以随地摆摊的形式出现。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冲破“坊市制”的限制,人们“推倒坊墙,临街设市”,沿街设摊成为与商铺结合冲击坊市制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拉动,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陕西的小商品经济与全国各地一样也发展到诸色繁荣的阶段。

泾阳“商货总集,街店连衢,以担负车载之货食,四方辐辏……”这里的“担负车载”就是摆摊交易的基本形式。临潼新丰镇居民“沽酒卖饼,斗鸡蹴鞠……相携路首”,这里的“沽酒卖饼”“相携路首”也是摆地摊的形式。华阴的泉店镇 “茶烟酒帘,夹路相望。”典型表现了当时交易的形态。这种小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为陕商通过小微商品经营走上致富道路提供了条件。


明清时期的陕商,大多数人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主要是通过有关民生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领域小微经营方式,寻找经商致富路径。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摆摊设点,经营餐饮服务。如卖饼、磨面,长安刘氏“卖饼博微利”;富平马氏“母子卖饼营生”;凤翔薛氏“日竭蹶于磨中,白面作饼出卖”。朝邑冯仲阳“卖面为生”,旬邑马王氏“磨面营生”。卖饼磨面,又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如卖菜。合阳杨梦益“以卖菜果为生”;洛川县郭宾建“经营园圃”。


再如卖豆腐,宝鸡张思敬“卖豆腐生理”;华阴县李世耐“卖豆腐为生,稍积钱”。再如卖米。岐山县李争艳“与长子炳生,贩米汉中”;大荔县李春芳“策驴贩粟,勤劳不辍”;还有卖油。如武功县党佑,“业卖油”;扶风县张子贞“鬻油为业”。

还有卖酒。户县人聂宏“以市酒为业,辄易甘脆养亲”;紫阳县阎宗发“市酒营生”。更有卖肉。紫阳县陈国平“尝遣仆贩猪河口”。卖调料。安康县周氏“市醯醢(泛指佐餐的调料)为业”。

此外,亦有经营卖水贩浆者。如咸阳王克生“卖水为生,事母至孝”;礼泉县张朝仁“以卖瓜子为生”,表现了陕商产生初期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其二,设摊缝纫,手工劳作。咸宁县董从善“以服贾起家,缝纫为抚孤计”;户县王应臻,秦渡人“贸布为生”;王氏“制袜履带囊之属鬻市”。

许多陕商在纺织缝纫中注重产品质量,其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如大荔县杨氏“善女红,凡所成之布,精密绝伦,出售时价常昂于人而人多乐用”。与纺织卖布相联系的有弹棉花。如户县人张呆,“子弹棉为生”。卖线绳。蒲城县宋希寅“贸绳于市,孝事父母”;卖鞋帽。如华州张本德“以鬻帽为业,乐善慕义,终身不倦”。


其三, 摆摊设点,贩卖日用百货、药材以及银器制作。明清时期陕商中因从事中药材制作而起其家的不少。如长安县何海清“市膏药为业”;朝邑县杨霁“卖药,霁事瞽兄,教恤犹子”;紫阳余德彝,“开药店,每劝 人勿多服药”;与药材制作并行的是贩烟。如武功县马駤“业作烟丝”;延安府阎朝宰“以贩烟为业”;洋县吴姓“卖淡巴菰为业”。

明清时期陕商通过小微商品经商脱贫致富的路径选择,表现出了人间烟火丰富多彩的生动画面。摆摊设点,提篮叫卖的小微经营,只要心志专一,也会因此而发家致富。它为我们今天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提供了历史启迪。


首先,小微经营,以商求富是自强不息,自我努力的过程。明清时期的陕商,在经商初期常常是选择自身力所能及的经营项目,不耻卑陋,摆摊设点,磨面鬻饼、卖菜贩油、缝纫浆补、贩浆卖水,养蜂砍柴,挖煤烧炭,能够经营获利的项目几乎都搜罗净尽,表现了陕商不甘贫困,自强不息的致富精神。

其次,小微经营、以商求富是专心致志的经营过程。“富无经业,货无常主,”这里关键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思想专注、认真对待了,就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者辐凑”,从无到有积累起财富。纵观明清时期以商求富的中小陕商,他们都是在某一项商业经营中专心致志地恪尽自己的努力,“勤慎从事”、 “勤劳备至”才收到了经营致富的效果。


今天我们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小微经济,对于拉动内需,搞活市场,安排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生活美好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明清时期陕商小微经营历史活动所给予我们的启迪。

原标题:《陕商“小微起步,终至富厚”发展路径的历史启迪》

本文作者


李刚:系西北大学教授、博导,秦商研究专家



END


监制 | 薛晓燕 李志维

审核 |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董仲舒真的是“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吗?

刘学智:礼法是圣人创制的,那谁来教育圣人呢?

高从宜:选择以“中国蜀道”命名,完全属于数典忘祖!

为什么后世很难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秦智原
文化之美,精神之渊;冷静的思考,热情地生活。欢迎关注《秦智》杂志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