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迎难而上,我们众志成城

文摘   2025-01-27 18:42   河北  










新年的钟声洪亮,2025年已然迈出阔步。


此时的回望,意味深长。


2024年,中国发展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劈波斩浪,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


驶向新航程,中国经济无惧风雨向前进。


“稳”,是202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这一判断,经海内外媒体传播开来,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


2024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增速依旧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在外部挑战加剧、内部压力增大的复杂局势下,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向上动力。得益于党中央科学精准的决策部署: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运行逐步回稳,投资、消费、出口等领域实现了稳健增长。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显著提振,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2024年,中国经济的捷报不断传来。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标志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再上新台阶;快递业务量突破1500亿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0亿人次,象征着亿万民众奔向梦想的脚步愈加坚定。


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的是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中国精神,是无数奋斗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的背影。它们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体现,是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4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更大步伐,屡屡突破国际技术瓶颈,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是过去十年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024年,中国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创下人类首次月背“取土”的纪录;中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代表着中国在深海钻探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全球科研互动。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展示了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中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与行动。


经济发展、民生向上,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基与目标。



2024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共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2万套(间),城市更新让更多人拥有了温暖的家园。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等多业态的蓬勃发展让农民更加富裕,乡村的活力与希望正加速汇聚。


2024年,中国智库建设也迎来新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深化改革的需求,智库的作用愈加重要。国家不断加大对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智库与学界、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合作、创新的智库生态。通过集结一流的智力资源,国家智库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同时,创新和国际化成为智库建设的核心方向。2024年,中国智库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众多智库在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上积极发声,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也展现了中国智库日益成熟的能力与影响力。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


展望新的一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紧锣密鼓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纵深向前。


前进道路上,我们还将在风高浪急时爬坡过坎,在惊涛骇浪中涉滩闯关,更将在改革创新、团结奋斗中创造万千气象。鼓足干劲、提振志气、充盈信心,更加自信的中国必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携手奋进是唯一的选择;迎难而上,我们众志成城。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END


监制 | 薛晓燕 李志维

审核 |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元旦快乐 | 2025,以文化滋养心灵,用思考照亮前路

“宁要三原,不要西安”,为何明清陕商更钟情经营农村?

刘学智:礼法是圣人创制的,那谁来教育圣人呢?

唐玄宗吃过席,李商隐遛过弯,中国最早的“公园”缘何在曲江


秦智原
文化之美,精神之渊;冷静的思考,热情地生活。欢迎关注《秦智》杂志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