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稳新:陕西众多优势文化资源还有待我们挖掘!

文摘   2024-12-14 12:46   陕西  
文|杨稳新
编辑|延雪梅
本次圆桌论坛的议题关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我认为这个议题极具深远意义。

自经济文化诞生以来,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便一直备受关注。简单地将文化视为经济的附属品或决定因素,显然是片面的。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家庭及社群内部的认知与传递。若基本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更深入的文化探讨与发展便无从谈起。


因此,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与繁荣程度。另一方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不仅是经济状况的反映,更对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先进的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严重阻碍经济的进步。这种辩证关系提醒我们,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某些消极态度,如“躺平”文化,或许正是一种阻碍经济发展的落后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文明与文化的发达程度往往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当然,资源型经济是一个例外,如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经济发展虽快,但其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先进的文化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此外,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难以截然分开。例如,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常态,旅游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以文化为内核,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二者之间的关系犹如血与肉般紧密相连。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陕西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作为陕西人,我对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感自豪。然而,在推广陕西文化时,我们是否仅限于兵马俑、乾陵、法门寺等少数几个景点?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陕西众多的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在推广陕西文化时,不仅要讲述那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更要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和人物资源。例如,华胥氏作为中华民族的老祖母,其历史地位与贡献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中,她的故里蓝田华胥镇却鲜为人知,保护与开发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华胥氏雕像

其次,在开发陕西文化资源时,我们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一定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弘扬陕西的悠久文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考古研究的新发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读历史,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还有秦岭的自然美景也是陕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份宝贵的自然资源,让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遗产。

▲神木石峁遗址

我去参观过神木石峁遗址,正在建设的石峁博物馆内藏有诸多珍贵文物,其历史地位早于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以青铜器著称,其各种青铜面具造型具夸张的艺术独特,极具艺术想象力。但在石峁遗址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我见到一块极具夸张的人面石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三星堆的人面青铜面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夸张表现的手法,尤其是那硕大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三星堆不仅是中国的历史神话,更是古人的艺术传奇。这恰恰说明了三星堆遗址与石峁遗址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我们的讨论似乎偏离了主题,但实则不然。历史因缺乏文字记载而难以追溯,我个人认为虽无古文字为佐证说明历史,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形象图案等艺术元素特征捕捉线索并做出推理判断。我曾与石峁遗址管理处负责人交流,探讨石岇和三星堆两地文化堆遗址之间的传承关系。

▲渭水之滨的姜子牙钓鱼台

再次,让我们聚焦于陕西的优势文化挖掘。这包括时尚元素与文化底蕴的融合,以及在科学领域的探索。在20世纪80年曾播放风糜一时的电视剧《封神榜》,随后《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全国的17处钓鱼台,大多数分布在南方各省,竟无一处位于陕西,姜子牙曾经垂钓的渭水之滨的钓鱼台也榜上无名,令人讶异,更值得我们陕西人深思。

此外,陕西作为周礼的发源地,每个陕西人都应熟知周礼,并将其精粹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秦人的文化素养,更能为陕西的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促进旅游、弘扬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陕西故事。同时,我们也应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科学规划,并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一,人才是关键要素。没有优秀的人才团队,就无法制定出好的规划和制度,也不可执行落实好科学的规划。因此,我们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推动陕西文化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选拔真正具备文化素养、热爱文化经济并在此领域拥有一定资质的优秀人才。

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全球的目光聚焦于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尤其是成本相对较低、传播效果显著的自媒体渠道。这些媒体形式多样、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宣传成效显著,我深感陕西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应当在文化推广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本文作者:

杨稳新: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原主任、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

原标题:《先进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节选自杨稳新在秦智杂志举办的“圆桌论坛”上的发言。刊登于《秦智》杂志2024年11月刊



END


监制 | 薛晓燕 李志维

审核 |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贾平凹:再过一百年,也难出一个肖云儒

张炜:只依赖国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行不通!

书画家李艳秋:以艺载道,不妄自菲薄,更不贬低他人

陈彦辣评杨稳新:已经表现出了某种书画家的吝啬




秦智原
文化之美,精神之渊;冷静的思考,热情地生活。欢迎关注《秦智》杂志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