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散文|云胖子的九斗碗(有声)

文摘   2024-10-26 09:01   安徽  




这样抢走了乡厨很多生意。云胖子也只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酒席。有时几个月不开张。由于,酒店的成本要高于乡厨,云胖子依然有生意。龙虎的乡路上时常看到云娃乡厨的三轮摩托车穿梭而过,农家的院坝里闪现着头顶白桶帽的云胖子的身影,九斗碗的烟火气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





江山文学






胖子的九斗碗|贤者无忧

云胖子赵家沟人,初中毕业后,在家里务农,一个广新场的远房亲戚,是做坝坝宴的,忙不过来时,就请他去帮忙。久了他学会了技术,就自己出来单干,做坝坝宴。如今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厨馆司了。
  坝坝宴俗称吃九斗碗或者九大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蜀都地区在民国时期流行用大碗来喝酒,称之为“九斗碗”,另一个原因说由九大菜而得名,分别为: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九斗碗在四川很流行,无论婚丧嫁娶,生子买房,乡民都请来亲朋好,在自家院坝里,院坝小的选在土里或者道路上。摆上几座,大吃一番。虽然,农家乐和馆子越来越多,但是四川人往往觉得吃馆子是吃档次,菜色好看不好吃。要想吃到好吃的川菜,就只有坝坝宴了。在成都老报人车辐的《川菜杂谈》一书中,四川作家艾芜曾如此回忆“九斗碗”:“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从历史上来看,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一点,一般婚姻宴客的风俗,都得有个‘九斗碗’,即要有九碗菜肴,摆在桌上。有钱人家,还得在‘九斗碗’之外,再加九个冷盘。”不占多少地方,也不挑剔味道,更不讲究排场。大家聚在一起,吃的不是酒席,是喜欢那种幸福、热闹的氛围。
  云胖子姓黄,名黄云,小名云娃。家住赵家沟中段,身体长得很胖,估计有一百七八十斤,体态臃肿,行动缓慢,所以大家叫他云胖子。久了,他这个黄云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他父亲黄正书养育了六个儿女。他属排行老大。由于家里弟弟姊妹很多,从小就帮助父母,撑起了这个家。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家务,煮饭、喂猪、捡柴、割猪草,样样都干,还与大人一道做农活,但他却渴望与其他孩子一样走进教室读书。
  70年代中期,大队在赵家沟二队开办了上午读书,下午回家做农活的半工半读学校。教室非常简陋,缝隙很大的石头墙,坑坑洼洼的泥巴地面,破旧的瓦房,晴天太阳从瓦缝里射到教室,遇到雨天房顶漏雨,学生们还要戴着草帽斗笠上课。社员们拆下门板,刷成黑漆就成了上课的黑板,石板做桌子,学生从家里自带板凳。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却是附近小孩求学的天堂。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基本上都是男娃。
  云胖子的几个弟妹逐渐长大,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父母就更加辛劳了。一天清晨,云娃很早就起床,煮好苞谷kaokao(苞谷糊糊),给父母和妹妹舀上一碗。去请阿爸、阿娘吃饭。才出早工回来的阿爸,一脸不高兴,端着又粗又没有油水的苞谷kaokao(苞谷糊糊),吃了一口,放下碗说道:“云娃、二娃,你们听到,现在家里很穷,挣工分的人少,家里每年都要欠队上的粮食,我们家是zhao钱户(欠钱户),我和你们阿娘商量,老大就不要读书了,帮到家里挣工分,让后面的弟弟妹妹去读一点书。”
  云娃听到后如一阵炸雷炸响在耳边,大哭起来,高声吼道:“阿爸、阿娘,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看到老大大哭起来,阿爸不知所措。为了缓和气氛,想出一个主意:“反正你们两个人只能有一个人读书,要不你们粘钩,看哪个不读?”这时,弟弟也大吼起来:“不管喔嘎(怎么),我要读书。”
  作为大哥,看到弟弟大哭起来,心一下子就软下来了。含着眼泪说道:“爸,我晓得多读书有用,确实想读书,那个喊我是家里的老大呢?老大就要给妈老汉分担一点,那我就不读了,那就让弟弟妹妹去读书吧!”说完,性子倔犟的他将筷子一摔,打在装满苞谷kaokao(苞谷糊糊)的碗上面,将滚烫的苞谷kaokao(苞谷糊糊)溅到阿爸的胸膛,将阿爸那坚实的胸膛烫出好几个水泡。阿爸知道老大喜欢读书,成绩又好,不让他读书那就是要他的命,他心中有怨气,需要发泄。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由于家里实在是困难,八个人吃饭,两个人挣工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儿子女儿都想读书,无法两全,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做父母的怎么不心疼啊!一旁的阿娘赶紧抱着云娃,抚摸着他的头,两行眼泪滴在他的头上,一家人都成了泪人,这顿早饭成了云胖子这一生最难忘的早餐。
  没有读书的云娃,用那稚嫩的双肩与父母一道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下地干活,还要做大量的家务。父母都很累,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饭,好让弟弟妹妹吃完早饭赶去学校读书。然后煮猪潲,跟做大人一道出工,
  云娃的阿爸身体一直较差,由于辛劳成疾,60年代就身患心脏病。队长为了照顾他,就让在远斌爷爷私塾读过两年书,会打算盘的黄正书做了队里的会计。除了基本工分外,队上每年还要给他一定的工分补助。这样家里的日子基本过得去。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之黄家很穷。云娃就按照赤脚医生的吩咐上山采草药,熬好给阿爸吃,日子艰难地过着……
  1975年秋的一个夜晚,一家人吃完红苕稀饭,早早就睡去了。到了下半夜云娃听到阿娘的喊声:“大娃儿,快起来,你阿爸不行了。”云娃和弟弟翻身起床,来到阿爸阿娘的房间,看到阿娘抱着阿爸,床前的泥巴地上有一大摊血,秀蓉知道阿爸已经过世了,他拉着阿爸,不停地哭喊:“阿爸,阿爸,你醒醒,你莫走啊,你走了,阿娘和我们几姊妹喔嘎办啊?”任凭云娃怎样的喊叫,阿爸再也没有醒来,凄惨的喊声冲破茅草房,飞向漆黑的夜空,惊动着这个古老的赵家沟。一生清苦,一生勤劳,为人善良的黄正书再也没有醒来。
  生产队钟队长黑夜中打着手电筒来到黄家,看到哭成一团的这一家人,心里也非常难过。作为队长的他,一心想着社员,一心想着要帮黄家人安排处理好后事。由于队里社员的帮忙,很快就修建出一座石头匣子的墓。位置选在黄家老房后面的红花梁子山嘴上,这里背靠山,前望赵家沟,视野开阔,风水先生说这里风水很好,由于棺材太短,当时也来不及做合适的棺材,只有将就使用。一米八个儿的黄正书遗体放入一米五左右的棺材,两只脚露在外面,用竹席包裹。就这样将黄正书安葬。
  安葬那天,细雨蒙蒙,老天也为这位善良的人哭泣。全队的社员都去了,看到善良公正的云娃父亲双脚外露被安葬,大家都哭了,哭声惊动着这座红花梁子,哭声是对云娃父亲的追忆,哭声是为失去家里顶梁柱的黄家人将来生活担忧。
  远斌当年只有12岁,与云娃是小学的同学,非常要好,经常跑到黄家去玩耍,乡亲们看到孤儿寡母的这一家人心里都非常难过,纷纷表示将来一定要帮衬黄家,让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后事处理完后,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又来到黄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看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几间破草房,几个未成年的儿女,干部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经过研究免去了黄家欠生产队的粮食和款项,减轻一家人的困难。让黄家人轻装前进。



  苦命的云娃就像赵家沟红花梁子那石头缝里生长的小树一样,顽强而又艰难地生长。长大成人后,勤劳的云娃种田刨地是一把好手,包产到户后,自家的土地种出的粮食连连丰收,几姊妹日子还过得轻松。后来,他也去广东打过工,但是考虑家里老母亲需要照顾,几个弟妹需要成家,也就不敢远走。回到成都神仙树一家卤鸭子店帮工,每天起早贪黑,杀鸭子,扯鸭毛,大铁锅里用沥青烫鸭毛,然后在大铁锅里煮鸭子,下午骑着拉着板板车,走街串巷卖卤鸭子。这个彭州老板人善,见云娃这么卖力,工钱一个月达到300多,几乎和广州打工的持平了。每天又是好酒好菜,甚至卤肉款待云娃,瘦弱的云娃,身体逐渐发胖,就成了如今的云胖子。但他,也熟悉了餐饮腌卤行业一些道道。
  由于长期与沥青打交道,造成云娃身体出现问题,只好回到老家与“扁担亲”换回来的婆娘一起种地。这样,日子越过越艰难了。
  世纪之交,举国同庆,云娃戴上一顶破草帽,扛着锄头,吹着口哨,正朝红花梁子自己的包产地走,听到一声喊:“云娃,你广新场的表哥肖远富打电话,到我家,让你去帮到卖卤鸭子。”云娃转身一看是赵东祥老辈子,气喘吁吁地向他喊道。“谢谢东祥老辈子,劳蔚(辛苦)你了。这条沟就你家有电话,你是好人啊!”
  “云娃,记得去广新场啊!”赵东祥反复叮嘱道。
  “晓得了,东祥老辈子,进屋喝口水啊?”云娃非常感谢东祥老辈子平时对黄家的关照。
  第二天,云娃就来到处在广新场口转角处的表哥家。门口挂着一个大牌子“肖板鸭”,一股卤肉香味扑面而来。这是一家老牌腌卤店,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卤菜是人们忙累了的最好下酒菜,也是招待客人的招牌菜。
  20世纪70年代初,广新场就开了十来家经营烧腊的店、摊,其中名气最大的当数黄州会馆侧边的邬姓人家开的“邬烧腊”和在下正街曾姓人家开的“曾烧腊”。两家烧腊的制作工艺不同、各有特色,都是按照祖传秘方用一些纯天然的植物香料卤制而成,出锅时红光油亮,品尝时香脆可口。烧腊销售的最佳时段是下午,每天下午的四五点钟,当一户户商家将摊位从店内陆续摆向街边时,一股诱人的香味便弥漫在古镇上空,让住在附近的人们无不为之心动。
  改革开放后,老一辈腌卤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批如“刁卤肉”“肖板鸭”“李兔儿”悄然呈现出来,尤其“肖板鸭”更具盛名。据老年人说:湖广填四川时,广新龙虎一带,集聚了大量的客家人,他们在此生活繁衍,也把客家的饮食文化带入当地。农耕时代的田地里,稻谷飘香,鸭鹅成群,源远流长的自然条件,为板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勤劳聪慧的广新人在当时就开始不断研习、反复试验制作板鸭。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板鸭的做工越来越考究,制作也越来越精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肖板鸭”分为卤鸭和风吹鸭两种系列,其中卤鸭为熟食,风吹鸭为生食。全部采用广新龙虎一带农家田野养殖的土麻鸭、剑鸭为原料。活鸭宰杀去毛后,利用当地清澈泉水反复漂洗,清除淤血和脏物。干板鸭加精盐、香料浸渍、烟熏、风干。卤板鸭晒干水分后,用优质柏树枝烟熏,然后选用八角、茴香、花椒、老姜、陈皮、酱油、白糖、胡椒、冰糖等多种香料下锅卤制,最后还用上等的菜籽油浸炸,最后卤鸭呈油亮油亮,香酥皮脆,入口一嚼,肉香骨脆,满口冒油,口味甜绵,香味悠远。
  如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经营户纷纷在配方用料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出奇制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火候的选择上下功夫,有的另辟蹊径,大胆进行新的尝试,如在卤料中加入香蕉、苹果等,使其具有水果的香味。肖板鸭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色香味俱全,更迎合人们多元化的口味和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孩童时,远斌经常有事莫事都想去赶场,就是冲着那街上飘着这种浓浓卤肉香味。要是花上两分钱买上一只兔前腿或花上五分钱买上一个兔脑壳、鹅翅膀,拿着它一边啃一边高高兴兴地回家,那感觉,犹如享受到一顿精美大餐。
  云娃来到“肖板鸭”家后,很珍惜这份工作,由于有成都卤鸭店帮工的经验,做起来很顺手,早上杀鸭,烫鸭,下午就在铺面上卖板鸭。长期的销售,他发现有个龙虎人,每隔几天就要买二三十只鸭子,并要求打折。细细研究原来他是在龙虎一带做九斗碗的乡厨,农民家里的办喜事和白事都要摆酒席,附近又没有酒店只有在自家院坝,摆坝坝宴。



  没多久莲花村的同学袁癫子,是个小包工头,喜欢请客,他婆娘四十岁,就在莲花村举办了40桌坝坝宴,云娃也参加了,席间他仔细问了袁同学办坝坝宴的成本、收益,他发现,做坝坝宴有搞头。于是他就告别表哥,自己出来单干了。他买来桌子板凳,笼子,大铁锅,等家什,把自己的婆娘、儿子,附近队上的留守妇女,召集起来做坝坝宴。从他母亲60岁生日做起,练习手艺,广为宣传。半年后,“云娃乡厨”在赵家沟,就有了名气。他又买来一辆三轮摩托车,把市场扩大到广新和竹林一带。开初他利用自家种植的蔬菜、萝卜、莲花白、红苕等,赚得腰包鼓鼓的。
  有了钱,云娃就将老家的泥土房子拆了,修建了两层非常气派的楼房,花费四十来万元。当然修房子的资金还有一部分建筑材料,如水泥河沙预制板都是在龙娃那里赊账的,足足有二十来万元。为了尽快还清欠账,他拼命地扩大自己的坝坝宴业务,生意一度火爆。萝卜快了不洗泥,云娃的做九斗碗的质量逐渐下来,分量也减少了,农村人一般不讲味道,只讲鱼多、肉多、鸡多,分量要是不足,口碑就会下来。
  就在这个时刻,云娃承办的坛罐窑一个老者七十大寿的宴席,就出了大事。
  喜庆的九斗碗结束后,云娃与主人家的亲友、同学,打起了麻将,四点左右,主人家接到电话,说中午在寿宴吃过饭的几个妇女和小娃娃住进了广新卫生院,症状是拉肚子,严重的还上吐下泻。到医院的人逐渐增多,很快就有三四十人住进了医院。医院杨院长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他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一边电话报告县防疫站和县卫生局;一边召集全院医务人员,全面行动,救治患者;还向乡政府主管乡长做了汇报。

一小时后,身着制服的县防疫站工作人员,乘坐的面包车进入坛罐窑村,乡政府和村干部也及时赶来。乡派出所的蒋所长及几名警察来到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防疫人员及时保存食物证据,抽样、封袋后,一辆车子很快离开了村子。派出所蒋所长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找到寿宴主人,并将云娃留置,单独谈话,不得离开。开初云娃以为是常规检查,赶紧递上中华烟,笑嘻嘻地说道:“蒋所长,好久没有和你打麻将了,来,来,来,坐到打啊,输了算我的,赢了算你的!”
  “云胖子,你娃严肃点,今天我们来执行公务。现在乡卫生院有很多人食物中毒,住进了医院,都是吃了你娃做的九斗碗,我们怀疑与你有关,你最好老实点,等防疫站的检查报告出来,看医院的救治情况,再做处理。你现在就待在这屋里,不要乱走。否则,我们还要采取强制措施。”平时都在一起打麻将的蒋所长,板起面孔,就像一个黑脸包公,六亲不认。
  听说出大事了,云娃看见警察屁股上的手铐,一甩一甩的,一下子就蔫了,那一百七八的体态,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地上。哀求道:“蒋所长,我听政府的,你们查吧,我配合!”
  “那好,你这态度还可以,你现在拿三万块钱出来,交到乡卫生医院去,医院救治需要钱。不够的话,再拿。”蒋所长将云胖子和参与做坝坝宴的人员都控制了起来,并落实了抢救的资金。乡村干部走村串户,安抚病人家属,确保社会稳定。
  最后经县防疫站检测,云娃的坝坝宴用的虾子,里面有死虾,造成40桌酒席中有近一半人中毒。由于送医及时,病人通过消炎处理,当晚就出院一大半,第二天也有些陆续走出医院,没有新增病例报告。只有一个老妇女,吃宴席时,晓得虾子是个好东西,动作麻利,一盘虾子就独吃了一半,导致病情严重,不过,也是经过救治,第三天就出院了。最后,镇村干部和派出所的人员对这起事件的理赔善后做了布置。云娃为了减轻损失,带着糖果、礼品,一家一家走访,磕头作揖请求谅解。最后,云娃总共赔偿了6万多元。让云娃元气大伤,瘫在家里半个月没有出门。
  发生这事以后,县里各部门联合发文,整治农村坝坝宴,凡是做宴席的村民都得报备,不得超过20桌。食材要经过防疫部门检查的才能使用。对现有的乡厨实行发证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发现问题,顶格处罚。
  半年后,经过严格的整改,云娃的乡厨坝坝宴又开始营业了。不过,生意没有以前好了。深刻的教训让云娃有了卫生意识,成本控制意识,他亲自采购物料,这样从源头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年后,他的生意逐渐恢复,成了龙虎和广新场一带知名的乡厨,口碑越来越好,“办九斗碗,就找云胖子”成了大家的共识。当然,云娃也就越来越胖,更加名副其实了。
  市场经济是无情的,龙虎有个孙二娃,在广东打工挣了大钱,回来开办了一家制衣厂,还承租了百亩地,开办了酒店式的农家乐,这样抢走了乡厨很多生意。云胖子也只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酒席。有时几个月不开张。由于,酒店的成本要高于乡厨,云胖子依然有生意。龙虎的乡路上时常看到云娃乡厨的三轮摩托车穿梭而过,农家的院坝里闪现着头顶白桶帽的云胖子的身影,九斗碗的烟火气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

wenxue

【编者按】云胖子,因为体重一百七八十斤而得这样的绰号,赵家沟人,真实姓名黄云,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民,他排行老大,底下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为了帮助父母分忧解难,不得不早早辍学为生计劳动,幼嫩的肩上扛起了沉甸甸的生活担子。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后来云娃的父亲暴毙身亡,让整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再后来,云娃长兄如父,接下了父亲的担子,为整个家庭打拼,勤劳种地,外出打工……机缘巧合中,云娃接触到了饮食行业,自己有了真才实学,加上头脑灵活能审时度势,兜兜转转后,云娃做起来了坝坝宴,由此,他的九斗碗也风靡当地的农村。当年穷困潦倒的云娃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赚得盆满钵满,他从云娃也摇身一变成了富态的云胖子。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云胖子风生水起如日中天时,也遭遇了食物中毒事件的打击……庆幸的是,风雨过后见彩虹,云胖子的九斗碗历经历史沉浮洗尽铅华,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乡村的一道美食风景。编按解读到这里,小编再梳理一下全文,作者围绕云胖子的传奇人生,写出来了人性之光的亮,人性之光的美。在云胖子家庭困难的时候,生产队长大队干部还有父老乡亲,都给困难的云胖子一家施以帮助,让他们有了前行的力量,再后来,云胖子在社会上遇到老板也是好心人。而作为云胖子本人,用作者的话说苦命的云娃就像赵家沟红花梁子那石头缝里生长的小树一样,顽强而又艰难地生长。云胖子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人格充满励志充满正能量,他的发奋图强励精图治让自己让自己的家庭逆天改命了,太感人了。本文还对农村的饮食文化进行了宣扬,让我们了解到它的沿途变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总之,这是一篇文情并茂,有故事性,思想内涵厚重的美文佳作,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作者:贤者无忧

实名刘元兵,男,196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现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淡雅晓荷社团顾问,成都市历史学会理事,韩滩诗社副社长,金堂县戏剧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武侯区、金堂县作家协会会员。
著《邮仔乡愁》和《驿站》两本散文集一书。人到中年,对生活有了很多的沉淀和感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用自己的笔记录人生,感悟人生的点点滴滴。

主播:微拉

从大美新疆到南国广州,转眼近30年了。人常说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心漂泊时告诉自己,“此心安放是吾乡,不妨常做岭南人”。爱诗词、爱美文,读之诵之,寄情于之,乐在其中。  从大美新疆到南国广州转眼近三十年了。人常说: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心漂泊时告诉自己“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妨长作岭南人”爱诗词,爱美文,读之诵之,寄情于之,乐在其中。

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 齐鲁文苑     

社长: 土木禾刀    

成立于:2022-09-26

副社长:成敏  副社长:叶华君  社团总编:紫玉清凉常务社长:老树听风  社长助理:邵桂香  常务社长:含笑花  荣誉社长:甲申之变  散文主编:余茵  执行社长:秦雨阳  古韵主编:白甫  诗歌主编:明月沧海  小小说主编:吴增波  社团顾问:五龙河畔  版务部长:蓝色宁静  散文主编:罗婷  特约作家:雷开艳晨曦  特约作家:秦枪  特约作家:青梅子  特约作家:醉石  特约作家:双宿双飞  特约作者:韦寒  特约作家:俞勒大叔

编辑: 成敏  老树听风  白甫  蓝色宁静  余茵  含笑花  齐鲁墨梅  叶华君  明月沧海  紫玉清凉  邵桂香  土木禾刀  雷开艳晨曦  秦枪  罗婷  宁星  青梅子  醉石  吴增波  樱桃树下的微笑  秦雨阳  孤峰皓月  

评论员: 老树听风  成敏  蓝色宁静  叶华君  白甫  双宿双飞  含笑花  宁星  明月沧海  邵桂香  朱文朝  罗婷  土木禾刀  韦寒  樱桃树下的微笑  秦雨阳  孤峰皓月  

宗旨: 广纳海内知己,为了文学爱好让我们相聚在江山

论坛: 齐鲁文苑论坛,欢迎各方文友加入大家庭!

制作:依是幽兰

江山微信推广团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江山文学
致力于传播、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