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规划论坛|面向高质量提升的智能规划设计响应

学术   2021-08-18 17:12  


8月21日周六下午14:00,由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LeTalwork勒拓文化、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团委共同承办的“浦东规划论坛”系列第四场即将开启。

本场论坛邀请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柴彦威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杨滔,以“面向高质量提升的智能规划设计响应”为题,探讨信息时代下规划设计的智慧化转变如何为满足人民需求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多位重量级嘉宾,他们分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甄峰;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城室科技CitoryTech创始人、CEO刘浏。LeTalwork勒拓论坛创办人,同济大学《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戴春作为学术主持,将与诸位嘉宾展开一次精彩丰富的学术对话。

当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智能化转变,多源数据的共享让规划设计和治理的智能化成为可能。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入探索,规划行业中的信息技术也开始由最初的研究方法发展成为实践工具,并已具备未来发展成为治理手段的趋势。

以浦东新区为例,其十四五规划提到加快推进智慧化治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用科技为管理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从智能化治理向智慧化治理跃升。2020年12月“城市智能体”项目在浦东启动,旨在加强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各方主体的协同开放,以数字孪生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围绕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带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提升,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更温暖。
因此,本场论坛将聚焦规划设计行业的智能化转变。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能给规划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契机?智能规划设计如何满足国家需要,满足时代需求,满足人本条件?能为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B站直播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live/22359074.html
新浪直播链接:https://m.live.leju.com/jiaju/sh/6831433106483384972.html

— 主讲嘉宾 —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然资源部社区生活圈规划编制指南专家组成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资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人员

 

个人简介

柴彦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广岛大学(硕士、博士)。柴彦威是中国时间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的学术带头人,他主持完成“以时间地理学为核心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及中国城市实证研究”等数十项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时空间行为研究前沿》等专著17部,《空间行为的地理学》等译著4部。近5年来,研究成果发表在《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Urban Studies》《Urban Geography》《Cities》《Population,Space&Plac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Tra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等国际顶级刊物上。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社区生活圈规划。柴彦威基于近三十年对中国城市居民时空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空间—行为互动的研究范式,推动时空间行为研究成果在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居民智慧出行、社区生活圈规划、智慧社区建设、安全生活圈规划、城市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在国际时空间行为研究与规划结合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发言主题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


内容简介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智慧城市研究以行为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高时空精度的地理环境与行为大小数据,借助机器学习、行为模拟预测等前沿技术,深刻挖掘居民空间—行为互动规律,并以生活空间、生活时间和行为引导三方面谋划智慧城市规划体系,为城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与人本化转型提供支撑。

 

延伸阅读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模式

城市时空行为规划与智慧管理

基于行为洞察城市时空,面向个体推进人本规划


杨  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研究院总架构师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

国际空间句法指导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杨滔,清华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委会高级会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技技术奖评审专家。曾负责雄安数字规划平台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核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大伦敦战略规划城市空间设计专项、西班牙塞维利亚总体规划、沙特阿拉伯国家空间规划等项目。

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为数字化规划,其中雄安新区的实践较为典型。以杨滔为代表的中规院团队在雄安探索孪生城市的构建,应用CIM技术(城市信心模型)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CIM平台可以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辅助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审批,优化城市建设运营的各项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物联网数据辅助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最终实现城市空间全生命周期管理,治理模式创新,数字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型。
 

发言主题

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实践


内容简介

针对新城建设,雄安提出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基于该理念,雄安围绕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力图建构覆盖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城市信息模型(CIM),探索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与之同时,面向建成区更新,基于新型测绘与多业务协同的数字孪生城市理念,也给城市信息模型(CIM)实践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延伸阅读

数字孪生与CIM平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之路

以“时空”为出发点打造城市信息操作系统

未来城市,从雄安讲起



— 讨论嘉宾 —

王  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方向责任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个人简介

王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硕士)、名古屋大学(博士)。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上海、嘉兴等省市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编委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180余篇


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规划方法论、空间与行为、城市大数据、城市模型领域。王德自2014年左右开始研究移动端数据在城乡空间分析和规划中的应用,以手机信令数据最为典型;目前主要探索城乡空间的定量研究方法,在智慧城市领域颇有建树。

 

发言主题

智慧城市与时空行为规划


内容简介

时空行为规划需要寻求空间资源与居民行为的特征的匹配,通过时间资源调整解决空间疑难问题,通过行为规划提高空间使用效率,通过三者联动实现城市更高质量的发展。时空行为规划可以带动城市规划走向人本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是时间地理学与空间规划新的结合点。新数据、新技术将为时空行为规划带来无限可能。

 

延伸阅读

基于大数据的时空间行为规划与管理

智慧城市与个体行为时空规划

大数据、智慧城市与时空行为规划


甄  峰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个人简介

甄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毕业于西本大学(本科)、南京大学(硕士、博士)。正在主持或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经济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中英文核心以上刊物400余篇,其中SCI(E)\SSCI论文40余篇,出版、参编著作10余部,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与规划方法创新》、《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等。


甄峰是我国城市规划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先行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大数据应用与城市规划研究、智慧城市理论与顶层设计等,在智慧城市与信息地理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延伸阅读

智慧城市理论再思考

数据驱动城市空间治理

基于大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研究与治理

 

牛 强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访问学者

注册城市规划师

 

个人简介

牛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本科)、武汉大学(硕士)、同济大学(博士)。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在SSCI、SCI、CSSCI、CSCD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著有《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双评价》、《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GIS方法与经典分析》等多部专著,其编著的《城乡规划GIS实践教程》作为住建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数字规划设计,规划计量模型以及信息时代规划新理论。牛强长期致力于城乡规划的定量研究,特别是以GIS为主的地理模型研究,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开始着重研究城乡规划技术方法的智能化,探索建设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发言主题

大数据赋能智慧规划之道——以武汉市居住和就业迁移大数据为例


内容简介

在分析智慧规划的运作框架的基础上,归纳了大数据应用于智慧规划的五种途径,并基于武汉市历年的联通手机信令大数据,提取出居住和就业迁移大数据,并示例了它在智慧规划中的应用。

 

延伸阅读

面向线上线下社区生活圈的服务设施配套新理念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

构建多源时序仿真模型,探索大都市职住平衡新模式

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刘  浏


城室科技CitoryTech创始人、CEO

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

 

个人简介

刘浏,毕业于同济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曾在纽约大都会交通运输署工作,分析和可视化AFC数据,并完善了GTFS的数据接收流程;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担任专业研究员,参与领导了一系列项目;2015年担任腾讯外聘专家,负责研究全国人口的空间流动问题;2018年被世界银行(北京)聘用为数据专家,负责北京TOD视觉环境评估项目;2017年创立公司城室科技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至今,2021年获评为苏州市高新区科技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主要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城市分析,发表10余篇相关论文,总引400+,参加并主持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大数据专项等各类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发言主题

基于感知体验的浦东新区空间品质评估


内容简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城市空间的要求逐步由功能性需求,升级为品质性追求。通过城市影像大数据、互联网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以及感知调研等技术手段,在浦东新区我们探索了获取公众之于公共空间反馈的技术路线,也通过此类研究为推动公众参与,建设人民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延伸阅读

城市智能,人工规划

利用AI感知城市,城室科技助力城市规划和大数据应用



浦东规划论坛第四场
(LeTalwork勒拓论坛总157场)

主题策划:戴春

责任编辑:金怡

系列统筹:唐楷

研究编撰:焦丹峰

组织协调:虞晓宸、罗柏


欢迎加入我们
letstalk1239@163.com
关注公众号
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
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UCSB),英文名称为Urban China Spatial-temporal Behavior Research Network,致力于推进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方法创新与规划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