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为终身不毕业而上大学

教育   2024-09-01 13:25   北京  


前言:下面的文字,是2022年10月应新东方相关部门的邀请,对大学生们进行的一场直播。这几天刚好是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重新把这些文字发布出来,也许对于大学新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时因为直播的时候还在疫情期间,为了保留当时的情景,相关语境没有做调整。在这个分享中,我主要讲了大学生活应当如何度过才能对我们的未来有比较大的好处,都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观察和体悟,所以有一点“说教”,如果你阅读之后觉得不快,可以划走。

  

大家好,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做直播了,因为新东方的内部调整、业务变革占用了很多时间。今天,我想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聊聊我们如何抓住大学这个机会,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使我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所以我写了一个题目: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成长的关键。


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误区


  在我的观察中,大家似乎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有几个误区:


a)大学生活不是中学生活的延续


  很多同学都认为大学的学习跟中学的学习没什么区别。的确,由于中国大学特殊的教学情况,很多大学老师上课跟中学老师差不多,都是知识灌输型,老师拿着讲义,把知识点讲完走人,到了期末考试,你考试及格了,这一学期的功课就算学完了。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如果上大学只是为了参加每门课的考试并且拿到一个及格的分数而毕业,那大学生活、学习其实就被浪费了一大半。


  大学生活不是中学生活的延续,大学学习也不是中学学习的延续,尽管本质上大家都是在吸收知识,但背后的实质不一样。我认为在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有几点——



第一,学会自主学习。大学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你课本上的那些东西。坦率说,我在北大的时候,每学期那四五门课的考试,我大概也就用最后一个月学一学,考个及格就行了。也就是说,如果仅从那几门课的考试内容来说,我觉得根本不值得大家用一学期的时间来学习。你在大学的大量时间,应该用在课程内容的延伸和之外的内容上,比如你如何自己去研究一个专题?这会让你深入了解一个知识,而深入了解知识是打开我们思维脑洞特别重要的步骤。也就是说,在大学的时候,除了把那些课程考及格以外,要有某个领域,你必须全力以赴钻研进去,且不以考试为最终目的。


第二,沉淀学习方法。在大学学的是你对知识的吸取方法,这个方法会影响你一辈子。我认为我在北大所学到的内容最多占到了我现在知识结构的10%-20%,80%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学到的,之所以有后来这80%的收获,主要来自于在大学时候奠定的方向和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你要奠定你的研究方向或者学习基础,这样才能引领你进一步在工作中、在未来的创业中、在自己的成长中继续学习。


第三,获得广泛的知识。在中学时期,我们就是为了那几门课的考试而学习,能考到高分就能进一个好大学。这很像在做公司,一个公司可能为了发展,它的收入、利润就变成了最主要的业绩目标。但我们恰恰会发现,如果只是不顾一切地以收入和利润为目标,这个公司反而容易出事。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成绩,未来会使我们后劲不足,容易陷入到大学毕业以后知识空白的状态。所以不管我们学什么专业,都一定要在大学阶段做大量的阅读。如果你在大学,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情况下,都选择不阅读,工作以后就更难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b)上大学是为了终身不毕业


  很多人都以为大学四年的知识和专业够用一辈子,这是不对的。无论是现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还是以前知识爆炸相对不那么大的时候,都是如此。你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在你未来的工作、生活、创业中,能用到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就是说,你在大学学的东西,到你工作的时候,可能有些已经过时了,甚至已经忘记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大学四年所学到的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学习能力,这比你学到的知识本身更加重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一句话比较经典:上大学不是为了毕业,而是为了终身不毕业。如果毕业以后我们就不用再学了,那“为了终身不毕业”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上大学只是打开了正确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能一直处于学习的潮流中,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跟上时代。


  我在北大最大的收获,不是来自于老师的讲课,也不是我背诵的那些篇章,而是我对大学老师的请教、和大学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让我学会了对于知识的架构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提升了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到现在为止,我一年还能读100本到200本书,算上翻阅的书,能有四五百本,就是因为我在北大学会了一种知识的吸收方法,同时又对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产生兴趣所带来的结果。



c)大学的目标是获得不被工作局限的能力


  我们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未来能找一份工作,而是为了获得不被工作局限的能力。如果上大学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找到工作后就觉得可以终身依赖这份工作,可以安定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局限的想法。当然,如果你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可能你在大学中没有真正学习到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常常有人问我,说我的孩子现在上的是一个二本,读完以后出来找工作,还不如他高中毕业的同学工资高。他高中毕业的同学经过四年劳动以后,一个月能拿到5000块钱,结果我儿子上了大学以后,只能找一个3000块钱的工作,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上大学不划算。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想法,因为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上升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不具备学习能力,他确实经过四年的熟练工作以后,也许能拿到5000块钱,但他十年以后,可能最多随着通货膨胀能拿到六七千。


  一个大学生一开始可能拿不到多少钱,但他只要能深入到工作中去,开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在工作中的熟练速度、创造能力和上升速度一定会比高中生快很多。也许大学刚毕业时,他的薪酬没有这个高中毕业已经工作四年的人高,但十年以后,也许他就可以拿到一万、两万、三万,甚至他可以出来创业。而且,从大学四年的学习和交流来看,他未来一定会拥有一批知识结构相同、甚至知识结构比他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恰恰是未来能够构成他事业更加成功的基础。举个非常庸俗的例子,大学毕业以后,同班同学肯定有人会慢慢当政府领导,有人会慢慢做出企业,就算你再没出息,如果这些同学成功了,他们需要有个帮手,你的机会也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找一份工作,尤其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然,你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好),而是为了获得不被工作局限的能力,我可以想做什么就能跳出去做。我在北大学的是英语,后来留在北大当英语老师。如果我为了一份工作,我可能就一直在北大待到今天,只不过我的英语教学会不断熟练,自己也会从助教变成讲师,也许还可以变成教授。但我后来干了新东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会了管理,是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不可能去想,也不可能去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锻炼,起因就来自于我上北大以后所获得的那些基础能力,让我不被一份工作所局限。如果我仍然是家乡的一个农民,我不可能做出新东方、东方甄选。


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在我的观察中,当今大学生有一些特点,有一些是优点,但也有一些需要被特别关注。


a)特立独行


  现在的大学生都很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所谓的独立个性,分成两种,一种是我行我素,一种是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关注的是前者,但这可能是与你未来的终身事业有矛盾的地方。一个人未来想要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事业,如果在大学的时候不学会与人相处和深度交流,基本上一辈子都会失去与人相处和与人深度交流的能力。在大学,你跟同学之间的相处和交流是最不具有功利性的,经历过社会的人都知道,一旦进入社会,要不就是上下级关系,要不就是同事关系、利益关系。在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和利益关系中,你要进行没有任何功利和利益的相处和深度交流,难度非常大。如果你在大学都没有学会,就基本可以断定,未来能跟你进行深度交流的人应该会非常少。


  我最幸运的,就是在大学交了一批特别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互相之间可以讽刺、打击、自嘲、戏谑,可以打完架第二天又变成好朋友。后来这批朋友在新东方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新东方最初的创业伙伴王强、徐小平、包凡一,他们都是我大学的朋友,甚至是同宿舍的同学。所以,保持特立独行、独立个性尽管非常重要,但你把它演化成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情感,把自己隔在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之外,是非常危险的。


b)思想灵活


  我们这代人比较受传统思想影响,或者被现实所限制,我们思想的灵活性是不够的。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没有任何传统思想的负担,对过去比较沉重的历史也没什么记忆,所以思想和想法会灵活一些,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创造性和想象力比较好。这一代大学生也比较喜欢新的尝试,比如原来新东方老一代员工都会做一件事情做到底,10年20年都还在做同样的事情。但现在新东方的年轻员工,他们做了两三年工作以后,就会来找我说:俞老师,你看能不能给我换个岗位,我觉得那个岗位我也想尝试一下,我这个岗位做得已经很熟练了,希望去一个不熟练的岗位再锻炼一下自己。现在年轻人敢于做新的尝试,敢于寻找新的机会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除却前面提到的优点以外,现在的年轻人也有一些问题——


c)缺乏理想能力


  “理想能力”是什么?是构建你一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的能力。这个事业不一定是要做一个公司,也不一定是要做到什么地步,而是说你一辈子想干什么,以及这件事情你愿意为之无怨无悔地去努力。人生的潜在牵引力是我们的理想和志向,如果我们连构建最基本的理想能力都不行,就比较容易出现躺平或者摆烂的情况。


  年轻人会容易去理想化自己还没有面对的现实,构建理想和对事情理想化是不一样的。当两个人结婚以后,愿意共同面对日常生活的琐碎,愿意在油盐酱醋茶中构建一个走向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理想,并且共同奋斗,这叫构建理想。但假如你在结婚之前,理想化想象了未来的生活,想着爱人天天会给你做这做那,结果结婚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你就会对现实产生失望,进而产生抱怨、争吵,这就是对生活理想化所带来的结果。理想之花是灿烂的,现实却常常是灰暗的,如果想让灰暗的现实产生光彩,需要你自己去打理,就像一个布满灰尘的房间,需要你自己打理,才能变成温暖的家。


d)沉溺虚拟世界


  很多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中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抖音、微信、游戏等等,很多同学会通过这些填补自己的空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参与的事情尽管暂时填补了你内心的空虚,一旦你不做这件事情后,你的内心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空虚。比如打游戏,你过了一个个关口,和人合作拿到了很多分数,会非常愉悦,但从长久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不会给你的内心带来特别强大的充实感。但有些事情,你做了后,内心会产生比较长久的充实,比如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或者跟一个有思想的人聊两个小时。


  我并不反对娱乐,我每个礼拜也要花好几个小时娱乐,但我会花更多时间去阅读、思考、聊天。为什么?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如果你只有第一个需求,没有第二个需求,长久来说你会觉得更加空虚。如果你只有第二个需求,完全没有第一个需求,可能生活会特别枯燥。你去找个人打打牌,和人一起打打游戏,完全没问题,但我们不能用一个纯粹的虚拟世界或者一个最终会觉得空虚的事情,来填补你所有的时间。


  过分沉浸虚拟世界会影响到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虚拟世界中,情绪的爆发、愤怒的爆发、语言的爆发是没有限制的,你是一个隐身人,不管你在背后怎么突破礼仪的界限、与人交往的界限,原则上都不大会受到惩罚。现在很多人在网络上极其大胆,在现实世界中却极其胆小,这就变成了虚拟世界中的勇者,现实生活中的懦弱者。我们生活的成功和事业的成功,永远是在现实世界中跟人打交道,所以我们要更多地走向现实世界,了解现实世界。


e)过分关注自我


  据我观察,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比较关注自我,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反而漠不关心,这可能和新一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关。什么是周边发生的事情?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身边的人。很多人对周围人的感受、情感和情绪的感知度会比较弱。我去大学生宿舍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宿舍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当初80年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当初我们尽管有冲突,但大家会有非常和谐的关系,但当今很多大学生在同一个宿舍里互相之间是特立独行的关系,很多大学生甚至搬出宿舍,到外面租房子住,与一个集体隔开了。第二个层面是对社会、国家的漠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太关心,他们只关心虚拟空间里的事情、同学之间的鸡毛蒜皮,往大了说就是缺少家国情怀。


  这两个层面也就对应着我们所处的“环境”。我通常把我们所处的环境分成可以自我决定的环境以及我们不能自我决定的环境。自我决定的环境就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环境,比如我们要学什么专业?想在哪个城市生活,是在北京还是上海?长大以后是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还是独立生活?这样的“掌控”需要你有比较独立的能力,不少人离不开爸爸妈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情感和行为还被爸爸妈妈控制着。


我们不能自我决定的环境就是大势所趋的环境,没有人能够脱离现实世界去生存。《三体》里有一个场景,三维空间被降维的时候,如果飞船想要逃脱,就必须以远远超过光速的速度逃离才能幸免于难。但没有任何宇宙飞船可以拥有超过光速的速度,所以在剧情中只有一艘本来就离得远的小飞船逃离了。当大势发生的时候,你只能顺应,通常我们没有能力去抵抗,因为这些事情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它就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我们也要分清楚哪些是我们自己能决策的,哪些是不能决策的。



  为什么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别人的情感、情绪以及关注这个世界和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考虑如何跟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和谐相处,甚至能在里面寻找到你个人发展的机会。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远到英国换了首相,近到当今社会生存状态,可能表面上跟我们没关系,实际上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和我们人生的选择也可能相关。


  世界和中国发生的事情瞬息万变,如果你不去关注,很容易被时代甩在后面。对于我们来说,面向未来几十年实实在在的生活、工作、事业,都需要保持我们的思想和眼光不落后于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关注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对我们的未来,包括对我们的眼光、胸怀、格局、判断、选择,都会有重要意义,尤其如果我们能跟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并且随着大政方针的发展寻找机会,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成就自己、成就社会。


f)利他精神较弱


  人是个体动物,一个人也可以独立生存,但人也是群体动物,social animal,如果没有社会的帮助,你也不可能生存得更好。整个社会帮助你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也在为社会做贡献,你也在帮助整个社会,所以利他精神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非常需要的能力。既然要利他,你除了考虑自己,还得考虑到周围、考虑到其他人、考虑到整个团队、考虑到整个社区……你还得考虑到整个社会。


  如果我们只是一心一意想着自己,就会比较麻烦。现在一些年轻人享受父母过去几十年辛辛苦苦为他留下来的财富,却没想到父母的财富需要你自己进一步的创造才能延续下去。这在部分意义上也叫家国情怀,家的情怀和国的情怀,祖国的繁荣昌盛跟你个人实力是密切相关的,你既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受益者,也得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创造者。


面向未来应该做什么


  面向未来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主要有几点:


第一,学好专业。我在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到今天我也还在用。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大大下降了,因为做了20年管理,早不再进行英语教学了。我前两天下了一个决心,从现在开始每天要朗读半个小时英语,再朗读半个小时的中文,包括古文、古诗词、当代优秀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多阅读。只有阅读才能打开眼界,我们不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追求阅读以后,整个世界就在我们的头脑中。


第三,学好英语。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学好英语依然很重要,因为学好英语之后,第一能大大提升你未来接纳信息和知识的速度,第二会让你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宽阔一些。毕竟到今天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依然是用英语来进行的。


第四,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常有同学问我:大学毕业以后是工作好?考研好?还是出国深造好?我觉得,都很好,只要你有特别明确的人生指向,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不会妨碍你一辈子的发展,你终究会走向你想要的那条人生道路。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工作了,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是本科毕业生。我既没有出国留过学,也没有考研,但我这辈子过得也不错,我的学习能力也不见得比研究生差。如果你不想工作,而是想考研,也很好,只要你有喜欢的专业,并且跟了自己喜欢的导师,能把这门专业学好,对你肯定会有好处。如果你想出国读书也没有问题,只要你经济条件够,或者国外给了奖学金,你能学到喜欢的专业,在国外的时候也提升了英语水平,对世界也得到了更多了解,也没什么不好。但最终还要回归到,你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你到底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去考公务员就是为了一份铁饭碗,也没什么问题,但我总觉得跟你的终身的价值体系和理想并没有真正挂钩。如果你考公务员确实是想为人民服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得到一定资源后,愿意不断为老百姓提供帮助,这就是理想状态。我最初的工作,也就希望在北大当一辈子老师,慢慢变成北大教授,但后来我歪打误撞出来做了新东方,最终的核心没变,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知识,让更多人受益。


  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不理想就坚决不去。但实际上,任何一份工作都能让你了解这个社会,并且增加你的成熟度。有些人研究生毕业、大学毕业以后去当快递小哥、开滴滴,感觉是不是有点屈才?因为这些工作是个初中生、高中生也能做,你上大学了,甚至研究生毕业,为什么要去做?好像是挺亏的。但如果你去做一段时间,你会更了解社会、理解社会,了解人心、理解人心,这对你未来创业或者走向更高的人生台阶,可能是一个帮助。当然,如果你想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后一辈子开滴滴,你就不要浪费时间上学了。


理想的工作是你循序渐进不断靠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上来就得到的过程。比如你去考公务员,你总不能一上来就说我的人生最高理想是当市长,那是一个你通过不断的工作证明自己然后步步上升的过程。理想的工作是如此,理想的事业也是如此,甚至理想的家庭都是如此,需要你不断经营,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做事情,再去讲这件事情是不是你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事情,如果不是,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就换掉。任何点点滴滴的努力都可能构成你人生的丰富经验和回顾。如果我不是农村孩子,我没有在农村干这么多年的农活,我绝对不可能去做东方甄选卖农产品。我想做农产品,是源自于我对土地的热爱,对粮食的热爱,对农民的热爱,这才有了东方甄选。


第五,保持成长。人生中有三个层次:第一叫成熟,成熟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能够应对社会,让自己越来越如鱼得水的状态,就叫成熟。第二叫成功,就是让自己在社会地位上、财富上能够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收获,或者在事业上比一般人有更多成就。第三就是成长。在这三个层次中,我觉得成长是最重要的。成熟也好,成功也好,基本都依赖于成长这个概念,一个人停止成长就停止了一切。


  有关成长,我有几个观点:


第一,成长是一场对自己的革命。我们常常说革命,但革别人的命很容易,革自己的命是很难的。有人结为夫妻后,有时候想改变对方,但却很少想着要改变自己,这就表明你不成长,真正成长的人想到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改变别人。什么是革命?就是把你过去旧的观念、旧的眼界、旧的思想抛弃掉,或者更新换代,从内到外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这才叫成长。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呢?大部分人都固步自封,思想保守,都待在舒适区里不愿意再挪半步。


第二,成长是各种维度的提升。我们的知识、见识、胆识、眼光、胸怀、层次、思维能力、系统能力的提升。各种维度的提升就像是对自己的一种革命。知识和见识不一样,原来你没有读过牛顿定律,现在读了,就是你的知识。但即使你读过牛顿定律,你的见识也不一定增加多少。见识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深度、高度和透视度。成长也是我们对现实世界中其他人、事情、认知的改变。一个偏执的人,狭隘的人,或者不受待见、钻牛角尖的人,你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的原因,是因为你知道他缺乏成长性。


  成长是成熟,而不是圆滑;成长是老练,但是不世故;成长是进取,但不是鲁莽;成长是果断,但不是蛮干;成长是平凡,但不是平庸;成长是探索,但不是疑惑;成长是孤独,但不是孤单。人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路成长的过程,你停止成长就停止了进步,就停止了任何可以来到你生命的机会,你未来再散发出光彩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所以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有着不断的成长能力的人。



尾声


  最后,我再来谈谈疫情。


  仔细一想,疫情三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上的改变,包括生活上的甚至是未来工作上的,尤其对于这几年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的行动都受到疫情的影响。这本质上来讲当然不算是一件好事,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没法回避。而且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比如很多人的心理状态不知不觉就被改变了、很多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不知不觉被改变了、很多人学习的方式不知不觉被改掉了、很多人对世界的看法不知不觉被改变了……但你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这些改变到底是好是坏因人而异,从我来看,这种改变本质上是中性的。对于一个充满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人来说,这些改变极有可能是好的,反而增加了他的一些能力,等未来疫情烟消云散后,这些能力能帮助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你可能会变得更加细致、敏感,学习的方法更加多样等等。但对于比较消极的人来说,这个改变可能就是负面的,比如有不少人变得更加压抑,甚至抑郁,不少人也放弃了跟人交往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去分析,这件事情是你通过努力能改变的,还是你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的。如果是能改变的事情,当然要去努力改变,但如果是不能改变的事情,你要就这件事情本身制定自己能改变的策略。比如我在工作、生活和事业中间,真的遇到过很多次不可改变的事情,它客观存在,而我要做的就是去适应。英语有一句话叫“get the best out of it”, 就是说在现有的状态中,寻找最好的结果。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我可能已经走遍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很多地区。我以前一年要坐一百八十多趟飞机,今年好像只坐了一趟飞机,还是回家乡。但我会想,既然我不能像原来那样天天坐飞机出差、旅行,那我怎么办?我不能让我这几年白过了。所以我就开始读书,干脆利用这样的时间读更多书。我这两年读书的速度是原来的两倍左右,原来我大概一年能读五十本到六七十本,我这两年每年大概能读150本左右,仅今年,我读完以后向大家推荐的书已经达到了150本。所以实际上我是用阅读代替了行走,算是一个积极的应对方式。


  同时,这三年我们的教育业务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也用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各个平台,淘宝、抖音、快手、视频号,最后做了一个通过平台售卖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的战略布局——东方甄选。坦率地说,如果没有这三年的影响,我们完全不可能做东方甄选这个业务。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抱怨现状并且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你应该让自己走出来,在现有状态下去寻找积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大学里面,暂时没办法自由行动,是不是可以多花时间把专业学得更好一点,跟同学之间多相处一些,并且多进行一些广泛的阅读?这样过几年回看,可能这几年反而会是你人生中收获最多的几年。


  其实,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现在的现状也一定不是大家未来一生就要面对的真实世界,所以我祝愿同学们,都能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发掘自我、寻找自我、成长自我,并且能在客观的真实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未来的美好人生寻找到一生所爱。


  再次感谢大家!再见!


老俞闲话
带着明亮的希望笃定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