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港仲《商事仲裁实务》课程回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之路

文摘   2024-11-13 17:31   上海  


 江 湾 之 声


复旦大学法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实务部门合作共建高质量实务课程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从2021年开始,复旦大学法学院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下称“港仲”)合作开设的《商事仲裁实务》课程,在港仲前副秘书长杨玲博士和我院熊浩老师的牵头下,课程已连续举办第4季,陆续邀请了国际仲裁领域的知名专家、仲裁员、律师及仲裁机构人员30多人,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专业分享和实务经验。该课程在完成复旦大学法学院线下交付的同时进行线上直播,目前已有超过200所境内外高校的11,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该课程聚焦国际商事仲裁的前沿实践,从仲裁条款的起草到跨境裁决的执行,从仲裁员的选任到庭审准备,涵盖了国际仲裁的核心流程与关键实务。在最后一次课,该课程依旧通过模拟仲裁的真实演练,检视学生的学习成效,力求通过实战训练与实务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今年的模拟仲裁在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举行。开庭前,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法律顾问虞子瑾女士向在场来宾表示欢迎,并向现场观众介绍了仲裁庭成员及专家点评小组。她表示,此次模拟仲裁汇聚了多领域的专家,使仲裁团队在性别、年龄和专业背景上呈现多样化,是堪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法律顾问虞子瑾女士开场发言


本次模拟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是来自金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孟霆律师,另外两位仲裁员分别是半导体公司法务苏慧伦律师和欧华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姚其昕律师。专家点评小组的成员包括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国际法律顾问马天宇律师、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云燕律师以及汉坤律师事务所顾问赵宇先律师。


仲裁庭成员仲裁庭成员

点评小组成员


在模拟仲裁的准备阶段,教练组通过线上会议为复旦学生提供了完整的筹备指导。香港德辅律师事务所的骆敏贤资深大律师(申请人教练)和香港天博律师事务所的张天任资深大律师(被申请人教练)不仅指导同学们修改讲稿,还教授了仲裁技巧,从策略到细节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为同学们的模拟仲裁优异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练组成员


在随后的模拟法庭上,申请人组与被申请人组进行了约3小时的交叉陈述与盘问,25位同学参与开案陈词、证人盘问和结案陈词,完整呈现了国际商事仲裁流程。同学们在激烈辩论中展现了扎实的法律技能,仲裁员们也积极提问,深入回应双方主张。


模拟仲裁过程实况


在点评环节中,多位业内专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们普遍指出,庭审中保持逻辑清晰、灵活应对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张天任资深大律师和张云燕律师特别提到,应从仲裁员的视角统筹考量,以“弹性”应对变化。赵宇先律师和马天宇律师则建议善用假设性提问,引导证人回应,为庭后陈述奠定基础。孟霆律师提醒准确回应仲裁员提问,紧扣案件焦点;苏慧伦女士建议保持自信一致的表达;姚其昕律师强调引用证据时要精确定位,并注意发言清晰度,以保证记录准确。

 

熊浩老师和港仲前副秘书长杨玲博士向同学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熊老师指出,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为同学们开拓了向外看的视野,鼓励他们在多元的世界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张望,不断成长。熊老师还对杨玲老师多年来对复旦法学院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杨玲女士在线上表达了对同学们的鼓励,并回顾了港仲与复旦合作的愉快历程与难忘经历,勉励同学们将此次模拟仲裁作为起点,立足职业发展,未来在国际仲裁领域更进一步。


点评环节实况


活动结束后,被申请人组教练、香港天博律师事务所张天任资深大律师表示,线上训练初期,同学们对仲裁实务虽不熟悉,不过大家都表现出了对仲裁极大的热情,进步显著。在最终模拟仲裁中,两队表现都很出色,充分展现了复旦学子优异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24级法律硕士陶静彤同学表示:“《国际仲裁公开课》让我首次接触仲裁实务,课上各位律师的分享兼具理论和实务,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模拟仲裁后的老师点评更是点睛之笔,既有专业总结,又彰显了法律人的情怀。可以说,这门课为我提供了向世界张望的宝贵机会,激励我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法学院秉承“通法律、懂经济、精外语”的育人理念,广泛拓展合作伙伴,探索多元路径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依托上海的国际化优势、复旦的综合性资源与跨学科特色,法学院不断推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升级与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复旦大学法学院 第 494 期



复旦大学法学院
定期推送法学院新闻、活动咨询等,打造属于复旦法律人的线上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