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呢?明明没熬夜、没干体力活,饮食也小心谨慎,可却老是气血不足,而且怎么补都没啥效果。
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各种情绪内耗在悄悄 “偷走” 我们的气血。
每一次的焦虑、情绪波动以及心念起伏,都会消耗气血,尤其会过度耗损心血,在中医里这叫劳心太过。
心藏神,心血亏虚就会心神不宁,晚上睡不好觉;睡不好又会进一步消耗气血,使得白天没力气、没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
思考过多会伤害脾脏,而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伤了脾,气血自然更加虚弱。
所以,我们要学会节省能量,好好向孩子学习他们的率真。
01 像孩子一样 释放自己的情绪
孩子开心就开怀大笑,难过就放声大哭,委屈就耍赖打滚,发泄完情绪就没事了,不会有那么多杂乱的念头和情绪困扰。
学习他们敢于表达,不纠结、不内耗,喜欢就大胆要,不喜欢就直接拒绝,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需找理由、编借口,不让自己陷入纠结的情绪泥潭。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但只要内心安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和内耗。
不必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浪费太多精力,也不用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追求完美。学会对一些人和事放手,气血就会慢慢回来。
02 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 充满阳气
小孩子特别喜欢在大自然里奔跑跳跃,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玩起来毫无拘束,这种疯玩让他们心情舒畅,阳气十足。运动能生阳,喜悦也能生阳,动一动、笑一笑,可以帮助孩子滋养气血。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凡是天气暖和又没有风的时候,让母亲带着孩子在太阳下玩耍,多晒几天太阳,就能让孩子血液凝结、气息刚强,肌肉结实紧密,能够抵御风寒,不生病。”
脾主肌肉,动起来不仅能让气机顺畅,还可以强壮肌肉,健脾养胃。脾胃好了,吃得香、排便顺,气血自然充足。
现在很多人上班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回家就葛优躺玩游戏、刷视频,结果气血又虚又瘀。
到了饭点也不饿,消化不好,大便不通畅、有口臭、皮肤油腻、气短…… 建议向孩子学习,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到户外运动。
气血虚得厉害的话,就在公园或小区里散散步、晒晒太阳也很好。天气不好时,在室内打八段锦,晚上泡泡脚、推推经络,同样能通经络、养气血。
03 像孩子一样好好吃饭 把气血还给脾胃
03 像孩子一样好好吃饭 把气血还给脾胃
孩子就像幼苗一样,施肥过度会损伤根部,浇水太多会淹没苗叶,冷冻太过会伤害生机,松土太勤会伤根。对孩子来说,这个根就是脾胃。
其实,气血虚的人养生的根本也是脾胃,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后天之本。
如今我们的生活太过匆忙,早餐和午餐随便应付,晚餐却又丰盛又晚。经常边吃饭边赶时间,吃饭时回信息、看新闻、思考问题也是常态,气血都用来应付我们的各种需求,脾胃怎么能好呢?
不如学学孩子,好好吃饭,把气血还给脾胃。
增加早餐的质量,减少晚餐和零食的摄入。早餐在 7 到 9 点胃经当令的时候,认真慢慢吃,吃温暖好消化的食物。
早晨喝一碗五谷杂粮粥,对脾胃的补养最为纯粹。五谷杂粮多为种子,滋养脾肾气血的能量更足。
减少甜腻、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减少零食的摄入量,晚餐要简单,吃七分饱。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失脾胃阳气和生机。
不要盲目信奉 “多喝水少生病” 的理念,每个人对水的需求量不一样,渴了就小口慢饮,不要一口气猛灌,否则会伤脾胃生湿气。
生病的时候不要过度使用药物,特别是清热寒凉的药物,病情好转就应停止,否则会伤脾胃伤元气。
消化不好时,不要过度依赖消食之物,就像给幼苗过度松土会伤根一样,应该想办法提升脾胃自主的消化功能。
平时可以多吃些芡实、莲子、怀山药、白扁豆、大枣等,都是补脾胃的好食材,可以用来煮粥、煲汤、煮水喝。
04 像孩子一样好好睡觉 到点就睡,睡到自然醒
孩子的睡眠着实令人羡慕,晚上到点自己就困了,早上自然醒。规律的作息,深度的睡眠,让孩子长得快,精力体力恢复得也快。
如果白天压力大、用脑过度,气血耗散厉害,就会入睡慢、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睡眠浅、爱做梦。
建议睡前不要刷手机了,泡泡脚搓搓脚心,做做深呼吸,让心静下来。
秋冬最好能在晚上九十点(亥时)睡觉,这个时候睡觉最养气血。此时三焦经旺盛,三焦通百脉,亥时睡觉百脉皆能得到濡养。
很多百岁老人和生机旺盛的孩子都是这个点睡觉。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即便做不到 22 点之前睡,也不要超过 23 点,你会发现不熬夜,气血很快就会回归。
来自:新文创Zone
今年最后一场
一人商业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