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修行的道路上,常遇见一类人,他们看似勤于练功,言谈间玄妙频出,但观其生活,却缺乏真正的智慧与修道的境界。
这些所谓的“功夫”与“玄妙”,在面对生活的琐碎与挑战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为他们带来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矛盾与冲突似乎无处不在。有的夫妻反目,有的兄弟阋墙,有的家族成员间关系紧张,有的师徒、同门间心生嫌隙。这些矛盾,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因见解不同而产生的分歧。
更有甚者,一些人贪图小利,背弃誓言,在利益面前轻易变节。还有的人沉迷于幻觉神通,却忽略了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在处理事务时,他们自私自利,缺乏修行人的风范与气度。
这些都是缺乏智慧、未能开悟的表现。
2
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拥有智慧,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慈悲为怀。
他们心如止水,进退自如,能够在该进取时勇往直前,该退让时淡然处之。他们看穿无常的游戏与虚幻的本质,不被任何境象所迷惑。
他们诚信大方,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不妄议他人,只是默默做好自己,活在当下。他们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心,对他人有爱心与同情心。他们口不说是非,行不履恶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修行而有道、开悟心性者,他们拥有坚定的信仰与愿力,脚踏实地做事,本分做人。
他们不追求玄怪与名利,一心追求生命中最本质的解脱之道。他们穷理尽性,乐于助人,不炫耀才华与功夫,像朴实的农夫一样勤恳耕耘。他们和光同尘,即便被时代因缘推至人前,也依然保持本色,谦虚谨慎。
他们懂得把握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一方面不会妖言惑众,另一方面在弘道中能保全自身与师门、徒众,成就真正的修道功德。
真正修道有智慧的人,他们谙熟圣贤经典,说法有据可依。他们不显智慧相,大智若愚,有涵养,能含藏。他们拥有圣贤的心量与见地,且能将其浑化到微言大义与俗语常言之中。他们为人淡泊、谦冲,能吸取自己与他人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把握先机。
他们懂得一定的道术,却不炫耀、不轻易使用,而是以术助道、以术通道、以道御术、以道传术。
他们追求圆满,却不执着于圆满。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日日自省,于事中炼心修道,浑化无迹。
他们是真正的信仰者与实践者,不自欺、不欺人,忍难忍之事而顾大局,行难行之行而圆大愿。他们明白身国同构、人天合一、物我一元的道理,因此绝不会损害国家利益、违背天道、伤害万物。
《太上感应篇》有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真正有智慧的修道者明白这一道理,他们能把信仰、理念融化到心性中,平平常常,不奇怪、不怪异。
他们的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即便有人与他们为难,他们也以智慧与慈悲摄受,把握自心,看到其中的因缘与因果。
他们绝不会夸大其词、吹嘘自我,而是谦冲自牧、求同存异。他们拥有方便法门与手段处理一些事情,但绝不阴险、绝无恶念、绝无阴谋。
他们的心光明正大,以慈悲为怀,顺缘而为,生死无住。他们生死不系于心,有情有义,善始善终,无怨无悔。他们自省而明心见性,开悟而看穿本质。因此,他们能在红尘中保任炼心,于万事中解脱自在。
然而,这样的智慧还只是修道人的世间行、世间智,但它已经包含了解脱道里的很多心髓。
这样的修道者在修道中并不罕见,那些真修实证、真有信仰的人,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体验并拥有这样的智慧。
3
反观当下,很多人一直在练功,却唯独没有修养心性。他们正智未生,不能明心见性,迷恋虚妄幻化。到头来,虽说在修道,实际上却在造业,与道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需要反省自己:我们是在修道积德呢?还是因为虚妄无明暗造恶业而不知?或者自己知道暗造恶业,只是被名利所牵,身心不能自主?
修道的解脱会体现在伟大、圆满的智慧上。钟离权祖师丹诀有云:“不能开悟心性、证得真实的智慧,则是‘寿同天地一愚夫’。”
因此,真正的修道不仅仅是追求高远的境界与实证,更重要的是回归当下的生活,用智慧与慈悲去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与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伦不亏、道义不亏的基础上,谈得上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