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格子 遇见美好
年轻时,觉得它是个名词,是种状态,是公园里白发苍苍遛弯的老人,是在家里张罗饭菜等孩子回家的长辈。50岁时,觉得它个动词,是一点一点的变化,一点点眼睛看不清字,一点点腿脚有些疼,一点点记忆不再如往年。那一点点的来临,就像从屋檐上滴下的一颗颗流水,慢慢落在地板上的回响。日子久了,慢慢在这一抑一扬之中,我发现:原来老的模样,取决于凝视它的目光、看待它的心态。50岁,和老了之间,可以是等号、小于号、大于号,甚至是任何符号,就看你怎么书写。你看……年轻时,她在北京象牙雕刻厂工作,专攻仕女兼修花卉,是象牙雕刻行业技艺出众的匠人。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之后,韩彬提前退休。宅家的日子有些无聊,看着越来越多的白发和皱纹,她开始不愿意出门,对未来没了信心。电视里的一个模特大赛,尤其是模特们洋溢出的自信和笑容,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她报了培训班,穿起了高跟鞋,走出了家门,走出了北京,走到了世界的舞台。她越战越勇,走到了纽约时装周,还在全球金色使者模特大赛中,荣获季军。“我一定要走好,我得让外国人看一看,我们中国当下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让他看看中国老年人的风采。”
从匠人到退休老人,再到国际模特,韩奶奶走出了自己的精彩。她不为自己定人设,敢于转换身份,从头学起,突破自我,一步步扩宽生活场域,丰富人生的体验。
曾是京剧演员,退休后发挥余热,有空就教一教年轻人唱京戏,但大部分时间和我们一样,是个退休闲人。因为好奇,她接受了学生们的邀请,穿着汉服拍了个小视频,没想到一下子火了。端庄、优雅的姿态打动了观众,尤其是那满头的白发,自带一种岁月的风情。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刘奶奶惊艳亮相,成为了会场上的焦点,年轻人围着她大喊“奶奶,奶奶”。她爱上了汉服,在传统和时尚的碰撞中,退休生活越来越多彩。她参加了长沙城市宣传片,观看量500多万,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收获了一大批迷弟迷妹。一面是年轻人喜欢,一面也有同龄人的质疑,她只淡淡地说:
“汉服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宠,也可以是老年人的潮流。只要你想穿、热爱汉服,就没有年龄的限制”。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过客,与其懵懵懂懂活着,倒不如温养好自己的好奇心,品尝一点别样滋味,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乐趣。
03心有梦想的人,不老
84岁,作家奶奶杨本芬。
2020年,《秋园》一经出版便惊艳文坛,销售量高达8万多册,有7.4万人打出了9.0的高分,荣登那年豆瓣读书榜单第二名。
从那时起,人们认识了这位80岁的奶奶。
奶奶的母亲秋园,1914年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受过良好教育;家道败落后,嫁给一位国民党军官;
在去重庆的路上,阴差阳错回到了夫家乡下,又被亲人骗尽了积蓄,生活更加破落。
她生了五个孩子,活了三个,46岁丧夫。
秋园带着幼子流落,艰难求生,受尽折磨;但无论日子多难,她都有一个梦想,读书。
终于,熬到了解放,熬到退休,孩子们都长大了,她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受母亲影响,杨本芬60多岁时,一边带孙子,一边在四平米的厨房里打理出一片天地,矮凳是椅子,高凳为桌子,伏案写了8斤重的稿纸,完成了这本书。随着情感在文字中倾泻,她放下了一辈子的悲伤,慢慢找到了书写的快乐,找到了晚年的幸福。她说:
那一年,我60来岁,人生似乎已不再需要目标与方向,只需顺应天命。但我开始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写作。
从《秋园》开始,她又接连写完了《浮木》《我本芬芳》《豆子芝麻茶》。
因为热爱,读书写作成了杨奶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她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读她的书,我总想起汪曾祺说的这句话: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没有人可以抵挡岁月,但总有人永远年轻。
新媒体,让更多优秀奶奶走近我们的生活,在读她们的故事时,我常想起自己,想起自己在纠结皱纹白发时的浅薄。喜欢奶奶们,因为在她们的故事中,我明白一个理儿:年龄从不是限制生命活力的枷锁,而是岁月赋予的宝贵财富。无论什么境遇,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要总把“老”字挂在心头,自我消耗,被它吓住了、迷惑住了,不敢迈步追梦。
树的方向,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你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你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
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不能让心态也随之老去。一定要在心中装上最美的东西,比如好奇心、梦想和远方......—
END
—
感谢您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