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名程序员,现在也是。
我现在是名修行人,曾经也是。
上次遇到一个朋友,学习身心灵有好几年,上的大多是圈内知名大师的课。我问她为何要学这些?她说希望活得幸福。然而她觉得自己活得并不幸福,至少现在还是如此。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快乐。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不幸福和不快乐,正来自他们在不断地追求幸福追求快乐。他们追求的是没有黑夜的白天,没有雨天的晴天。他们追求没有山谷的高山,他们追求没有乌云的天空。这种追求注定会导致失败。生命本身就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追求快乐,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又紧紧抓着痛苦不放。妻子说,我希望家庭和睦,但老公不能抽烟喝酒;父母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但平时不能不听话。快乐本来可以很容易获得,但几乎每个人非要在快乐前加无数个条件,哪怕这些条件满足了,他们还会再加新的条件。
生活就是这样,烦恼不断,没有尽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苦海无边,就是如此观点。每次我听到一些让人悲伤的故事,我会很悲伤,但也很快就不悲伤了,因为我知道,每个人有痛苦才是正常的。
很消极,不是吗?
算是消极,但也很积极。
生活确实有解决不完的烦恼和痛苦,真相本来如此。接受这个消极的观点,再寻求解决方法,就是积极,至少是勇敢吧。否则,逃避现实,每天假装自己很好,这很消极,至少不算积极。我认识不少人,白天和同事朋友谈笑风生,夜晚独自失声痛哭。他们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懦弱。
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吗?我觉得有且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修行。
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有痛苦和烦恼;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为不够有智慧;而想要有智慧,就只有修行。
修行这个词,有点偏僻,或者说,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深山古寺,晨钟暮鼓,打坐诵经,炼丹画符,有人认为这是修行;或者在生活中持咒念佛,站桩冥想,静修闭关,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修行人。这些应该算吧,但并不准确。
我理解的修行,是降伏自心,是朝“心”上下功夫。如果一个人,一直在练习如何降伏自心,这就是个修行人。反之,则不算,至少目前还不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你觉得我错了,不用证明,你是对的。
修行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像修行人一样生活,绝大部分的烦恼,都会消失。
为何?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对“自我”的执着,来自这个“心”。
心,就像一只猿猴,上蹿下跳,妄念纷飞。如若不能降伏这颗心,就成了情绪的奴隶,成了念头的奴隶。跟随念头流转不定,自然烦恼重重,痛苦不断。而修行人的生活,就是每天练习如何降伏这只猿猴。
如何像修行人一样生活?
我总结了几个点,你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向内求。
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们习惯抱怨,习惯向外求。我们习惯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抱怨同事,抱怨家人;我们找闺蜜诉苦,数落婆婆 99个毛病;我们找大师解惑,指责爱人 101个缺点。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们希望改变身边的所有人,但很少想如何改变自己。我们认为一切痛苦,都是别人造成的,都是别人的错。就算偶尔认为自己也有做错的地方,那别人的责任更大,自己的错误微不足道。这些都不是向内求。
向内求是什么?听听这个音频。
这个世界荆棘满地,当你要出门,如果你要求把外界的每个地方都铺上地毯,这就是向外求。如果你只是让自己穿一双鞋,这就是向内求。
需要提醒的是,向内求,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遇到每件事,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从而自责、内疚。可以找出自己的问题,但自责和内疚,就是跟随了念头,是多余的,也是有害的。
有人说,难道朋友的老公赌博,她也要向内求吗?!被酒后驾车撞伤的路人,也要向内求吗?
我错了。不过如果是你朋友,你不用义愤填膺在这里反驳我,多去照顾照顾朋友吧,这也是向内求。
总之,一个修行人,遇事,尽量向内求。
第二,守原则。
本来想写成“持戒”,但这个词容易让人排斥。所谓的“戒”,就是某些“原则”。例如有人坚决不抽烟,这就是原则,也是“持不抽烟戒”,有人不喝酒,就是“持酒戒”。
一名修行人,会给自己定一些原则。在生活中,定然是有些事坚决不做的,这就是持戒,也是守原则。
我在《勇士之道》中讲勇士的四大原则:不说谎、不抱怨、不占便宜、不思他人过。
有了原则,会减少很多干扰,当“心”不被干扰,烦恼也自然少了很多,自然会安静下来,智慧也自然会生起。
你也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定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习气的。定下原则后,就好好遵守,丝毫不退让。
第三,修行日课。
很多人说自己很忙,没时间修行。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他对修行不够重视,所以会先忙其他事;二是他对修行不太了解,把修行和其他事分开。
对修行不够重视,我无能为力,这样至少不像一名修行人。
修行人对待修行,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如果做不到最重要,那至少和赚钱一样重要吧。
我说的修行日课,是修行人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事,可能是单独的,也可能是融入到生活中其他事情中的。
修行人,会给自己每天定一些必须完成的功课,不用太多,基础的就好。有些信佛的同学,自己会给自己定的每天念佛号多少,磕头多少,也算日课。但我指的修行功课,并非这些,也不一定要单独完成。例如,在走路中修行,在吃饭中修行,挑战不思他人过、不占他人便宜等等。
我自己每天的修行日课,也就是静坐觉察、动作觉察、即刻觉察、情绪觉察等等。
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练习。每天的练习,是修行的过程,也是修行的目的。调伏心的过程,也是调伏心的结果。
如果每天能完成修行日课,状态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烦恼自然就少了。
第四,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意思就是安住当下,不回到过去,也不去到未来。
痛苦,一般是因为回到过去了;焦虑,一般是因为去到未来了。安住当下,就不会有痛苦和焦虑。
一名修行人,生活中经常会提醒自己安住当下。回到当下该做的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例如你在上班期间,想起孩子一直沉迷游戏,你很焦虑,此刻提醒自己,好好工作,这就是安住当下。此刻,孩子沉迷游戏的事情,无法干扰你。
有人觉得这样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样做是不是逃避?不是的。当你面对孩子时,你跟他好好沟通,你陪他做作业,不要想着工作上的难题,这也是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降伏自心的方法。需要经常练习。
第五,看见念头。
能看见自己的念头吗?这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无法看见自己的念头,很难做真正的修行。用一颗散乱的心,磕头拜佛念经吃素,可能也不能算修行。
觉察是修行的基础。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看见念头,就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只是知道,有不评判不跟随的能力。
看见念头,很简单,就像控制自己呼吸一样简单,你可以知道自己此刻在想什么,这就是看见念头。
看见念头,也很难,就像希望时刻控制自己呼吸一样困难。你无法一直控制自己的呼吸,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见念头,难就难在能及时看见,时刻看见。
一名修行人,生活中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看见自己的念头。
像修行人一样生活的几条原则,如果只保留一条的话,那一定是“看见念头”。
如果不能看见念头,你无法及时回到当下;如果不能看见念头,修行日课也很难完成;如果不能看见念头,原则会一次次被破坏;如果不能看见念头,向内求也只是一句口号。
同样,向内求、守原则、修行日课、安住当下,也是帮助你能看见念头,及时看见念头。
为何看见念头如此重要?
念头是什么?念头就是那颗上蹿下跳的“心”。当你能看见念头,你就有了降伏自心的基础。当你能做到只是“看见”,你就在降伏那颗心。
这是修行人终生要做的事。
写程序,是让电脑听话,修行,是让“头脑”听话。
像修行人一样生活,本身就是在修行。
【七哥闲谈】
停了两个多月,我又开始更新了:)
我看见我想立一个 Flag 持续更新一个月,我也看见自己的担心。这就是“看见念头”。
嗯,看见了担心,不敢立 Flag,那就反过来做:我决定连续更新 30 天。这是对治习气的一种方法,我称之为“反者道之动”:)
这个过程,看见念头,看见习气,全力以赴对治它,这就是修行。
可能接下来我不一定能做到,但我肯定会努力,而且在当下这一刻,我没有被习气控制。
好啦,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