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睿教研
教育是一项动态发展的事业
因时而动,因需而变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教育人积极热应对
深邃冷思考
目光如炬,胸有成竹
为每一次智慧闪光的课堂
为每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
追溯
政策引领行动
“双减”政策的出台
新方案新课标的发布
一所学校的教育研究行动
奏响课标前置的美妙序曲
retrospect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同年9月,全国各地同步践行政策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变革;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教育发展的方向得到了明确指引,同时也对现行教育实践中的诸多观点作出了回应。一所拥有浓厚研究氛围的学校的教育行为,必定会有与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的欣喜,而这样的“课标前置”的教育模式,无疑为新课程标准在真实课堂中的实施奏响了美妙的序曲。
勋望小学中央大街分校始终积极践行“人在中央 成长至上”的教育哲学。在新背景和新形式下,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构建新的教学研究体系,改变教师的教法,促进学生的学法,应对新时期教育提质减负的高要求,央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们一直在行动。新课标出台后,从学期方案、单元备课、课时学案三个层面进行教学研究,学校已形成“三化五思六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实现“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
深潜
以任务为组织结构的语文课
以任务为组织结构
立足“人文主题”设置情境
依据“语文要素”架构学习任务
形成既有情境、有任务的理念构架
也有小课题、小篇章的扎实推进的学习序列
deep
李喆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灰雀》。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节课教学目标紧扣“美好品质”和“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来确定。首先,李老师通过“画一画”“停一停”“问一问”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接着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品读人物对话”等多种方法揣摩人物内心,进而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和内心活动,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到读,让学生感受到列宁和小男孩美好的品质。
刘美杉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以“拍一拍最触动你的场景”为任务,引导学生扮演“小导演”。她以“课文是怎样表达慈母情深的”为切入点,紧扣母亲的无私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这两个突破点进行教学。课堂上,她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聚焦于“慢镜头”和“快镜头”,细致捕捉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从关键句、关键词中层层深入,不断发现与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以演代讲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母亲所处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贫苦以及工作的辛劳,始终坚持以情感为主线,从大场景到小细节,从整体到局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实现对慈母情深的体会由浅入深,又从内容理解、情感体会转向表达方式的感悟和运用,这样达到内容理解与写法感悟的同构共生。
试水
以问题为组织结构的数学课
以问题为组织结构
围绕知识、方法、价值目标
开展层层进阶的语文学习活动
形成问题-学程-评价的问题解决学习序列
attempt
胡英慧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快乐的动物》。本课胡老师先通过画图进行比较,找出小动物数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在新知探究环节,鼓励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圈一圈,找出小动物间的倍数关系。让孩子们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后,胡英慧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极大增添了孩子的自信。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培养孩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韦萱老师的《商不变的规律》一课,以美猴王孙悟空给小猴分桃子的故事趣味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为线索,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三个问题。在自主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再进行小组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初步发现规律。接下来结合被除数和除数变化过程的算式,引导学生用语言归纳概括,有条理地表述规律。通过算式大变身游戏巩固规律,通过这个表现性任务来判断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拓展练习,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算式的等值变形,感受简便运算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计算的道理,体会规律的价值,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常态
落在学科组的“常态教研课”
有了深潜
有了试水
课堂教学的教研未止于此
我们继续推进……
normality
全学科教师在推进课研究基础之上,学习新课标,详读教师用书、教材,分析学情,思考基于单元教学的课时教学在本学科的落实与落地。最好的方式还是“浸泡式”“在其中”。每个年段每个学科均以课例研究+组内研讨的方式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一遍遍地研讨,一次次地试讲,一回回地修改完善,再消化指导意见,回到课堂反哺课堂。
革新
以校为基的课堂共建
面对新时代背景
每一个教育人
都在积极摸索前行的道路
学校教研也在勇敢尝试革新
innovation
本次的校本教研,我们聚焦的主题是“素养立意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要“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从教学的视角看,“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围绕素养立意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的程度。
那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我们该怎样认识,又该怎么去设计呢?李玲副校长基于国家课程新方案、新标准,分享了对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三点认识,即“学-教”一致,确保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教-评”一致,教学方法服务于学习目标;以及“评-学”一致,评价标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其具体步骤为:确定学习目标、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评活动、基于评价结果审视目标达成等环节。
在本次活动的总结阶段,李红校长对教师们的思考深度、教学方法和教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针对不同教师的授课表现,对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且细致的点评,并指出了后期可以实施的具体调整策略,帮助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与创新。
本次教学研讨不仅深入探讨了教学技巧,还精彩地交流了教育理念。教师们在活动中播下了思考的种子,期待它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教育道路上稳步前行,达到深远影响。在未来教育的旅程中,我们将继续着力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努力促进学生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建构和素养养成,让新课标真正落在课堂里。
供稿:刘美杉
排版:王露晗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