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个人开始变强的三个征兆
财富
2024-10-27 08:06
北京
文 /
镜心
来源:
笔记侠(Notesman)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你是否常陷入这样的困惑:自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依然入不敷出?而身边有些同龄人,明明起点也不高,却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你或许也多次尝试改变现状,可总是被现实无情击退,徒留满心的无力感。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吴军博士在演讲中曾指出:
向上的道路注定崎岖难行,而向下的通道却永远敞开。
当我们决心向上突破时,常常感到无助与失落,似乎总有许多无形的力量在阻挠、在拉扯我们。
事实上,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一半的原因是我们放纵了自身的人性。而那些不断变强的人,他们懂得利用好人性,在自律与放纵之间找到平衡,从而能够不断地抓住一个个机遇。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当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
一个人开始变强往往伴随着三个关键的征兆:认知的提升、态度的转变以及习惯的养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3点。
01
认知:提高眼界,才不会陷入低水平重复
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认知世界当中,我们所能看到的范围以及视角的广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认知力与认知边界。
很多人认为努力很重要,就每天兢兢业业的努力,却从未想过方向是否正确。
正因如此,认知偏差与认知局限才会出现,认知也由此形成了四个不同层次:
第1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事物仅仅是自身视角范围内世界的一部分,对于视角之外或者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往往难以察觉。而可怕之处在于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些认知不足、心外无物的人,必然会受困于自身的见识与经验。务必记住:未被意识到的问题,常常才是最大的问题。
第2层:知道自己不知道
只有意识到自己在认知上存在不足,我们才会去弥补,进而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认知力容易向下兼容,却难以向上兼容。
要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跃迁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层次,并非易事。
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力作为支撑,只有知道得更多,视角才会更宽广,所触及的边界才会更大;其次,需要对外界保持高度敏感;最后,需要具备一种“空杯心态”,即清楚自己在认知上的不足,始终对未知领域怀着敬畏与好奇。
“空杯心态”极为关键,一个人只有拥有它,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小成就,这也是学习的起点。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所知、所学有限,未知的部分就像海平面下看不见的巨大冰山。
所谓的成长与精进,就是保持高度敏感,明晰自己尚不知道的部分,完成认知升级,不断突破自身的认知边界。
第3层:知道自己知道
归根结底,认知力是我们基于各种复杂情况,对自身以及世界做出综合判断的能力。认知力水平越高,我们的判断就越接近事实。
当我们在某一领域钻研得足够深入、足够长久时,便进入了“专家”层次,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更宽广的视角看待自己,确信自己知道什么,也清楚自己的边界所在以及能力覆盖范围。
第4层: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说,当我们进入这个层次后,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会内化为本能反应,无需刻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衡量与对比,就能做出很好的选择。
就如同打太极拳,其最高境界便是“忘形”,达到物我两忘、不受招式束缚的状态。
从认知的这四个层次可以看出,人的认知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越往下,空间越小,机会越少,越容易被固有的下沉路线所限制;越往上,空间越大,机会越多,越容易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那么,如何不断提高认知呢?
除了积累知识、经验与技能外,首先要从思维上进行转变,构建三种思维框架。
第一,终局思维。
终局思维属于逆向思维,是从当下推演到未来,然后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其核心是“以终为始”。
这意味着,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做决策之前,要思考这件事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以及会带来的影响,然后反推当前的行事路径,进而落实相应的行为与战术。
第二,第一性原理。
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庞杂多样的信息。然而,如果对所有信息都加以关注,就无法看到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性原理是决定事物最本质的法则,其思维方式是抽丝剥茧地找出一件事情最本质、第一重要的因素,并始终将这个因素放在首位进行处理。
第三,增量思维。
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蛋糕,而要放小自我,放大格局。在做事过程中,要以“做大蛋糕一起分”的增量思维去吸引他人、资本以及各种要素。
02
态度:敷衍还是认真,决定未来
职场上有句话,“TA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抛开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某个范围内,还有一部分是态度问题。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简单来说,态度通常可分为4个层次:
第一,敷衍的态度。
许多人在学习上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工作中只求勉强过关,不求尽善尽美,满足于敷衍塞责;生活中也是粗心随意、邋里邋遢等,这些其实都是 “差不多” 心理在作祟。
“差不多”的态度看似并无大碍,但众多细微的“差不多”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1%的疏漏往往会引发100%的错误,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处出错,多处皆错。
长此以往,对工作、事业的发展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也有损单位形象。这本质上是一个态度问题,与能力基本无关,却与个人的品行、性格和习惯息息相关。
鲁迅先生曾专门批判过“马马虎虎”的现象,胡适先生也写过一篇名为《差不多先生》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差不多先生”常把“十”字写成“千”字,把“千”字写成“十”字,最终因找错医生而丢了性命。这个故事虽然荒诞可笑,但这种处事方式仍然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第二,扛事的态度。
什么是扛事的态度呢?
就是当有一件事无人去做,而以你的能力能够胜任时,你能毛遂自荐地说“我可以”;当工作分配给你时,你能说“我可以”;面对挑战,不是下意识地退缩,不是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不可能,而是坚定地说 “我可以”,哪怕不会,也能去学习。这便是扛事的态度。能够扛事,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解决事的态度。
并不是答应了就万事大吉,而是在应承下事情之后,要竭尽全力去解决。
答应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很多人在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但最后要么根本不做,要么敷衍了事,等到领导询问时,又找各种借口。最令人反感的就是那些只做出承诺,却无法将事情执行到位的“伪靠谱”之人。
所以,我们需要拿出解决事情的态度。一旦做出承诺,就要想尽办法去兑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将其完成。
第四,精进的态度。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其极限,总有一些事情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所谓苛求过程,释怀结果,就是当事情超出你的能力而搞砸时,领导会理解并尊重。但不能重复犯错,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屡次跌倒。
当你在一件事上失败后,不能就此罢休,而要告诫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成功。
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复盘,自我审视,复盘结果、复盘过程以及所有相关的方面,抓住每一个能够提升自己的机会。最后,当新的任务到来时,再将它出色地完成。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而现在的态度决定着未来的能力。
当你不断精进,逐一解决各种问题时,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03
习惯:改变命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人生是无数习惯的总和。所有人的生活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实则都是由各式各样的习惯所构成。据统计,60%的行为受到习惯的控制,而这些习惯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
“股神”沃伦·巴菲特赚钱的速度与数量令人向往不已。他在60年的时间里,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男士服装厂,打造成市值超过7500亿美元的多元化巨型企业。
巴菲特曾将自己的致富归结为“习惯的力量”,没有良好的投资习惯,财富将与我们无缘。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从生物学看,我们的大脑天生“懒惰且爱享受”,习惯便是基于此而形成。大脑的“懒惰”体现在它一直在寻找省力的方式,但这种“懒惰”反而是一种优势。
若让大脑“勤快”起来思考基本行为,那将会消耗大量脑力。例如,我们无法想象每天都要思考怎么走路,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吃饭时,是先张嘴还是先把筷子伸到嘴边再张嘴。
而“懒惰”的大脑对基本行为形成了一套固有、自动化的惯常行为,从而节省了大量脑力。节省下来的脑力可用于关注其他更为复杂的事情,比如发明长矛、灌溉系统,甚至是飞机和电视游戏等。这表明惯常行为是我们行动的底层代码,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吃饭、走路、睡觉。
不过,“爱享受”的大脑对外部刺激极为敏感。在惯常行为发生之前和之后各有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习惯的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励”。
比如,当我们感觉太阳大、天气热,或者事情多、压力大时,大脑受到外界刺激产生了暗示,这些暗示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也可以是某个固定地点、时间或者场合,这便点燃了习惯养成的导火索。
接着,我们会选择喝杯冷饮、打开空调来降低体感或外界温度,或者找个酒吧大醉一场、看看书来转移注意力等行为,这些就是惯常行为,它包含肢体、感情或者思想行为。
当惯常行为结束后,结果反馈到大脑,大脑意识到这样做感觉不错,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会这么做,习惯便由此形成。
了解了习惯的养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4步来培养习惯。
第一,找出惯常行为
(习惯性行为)
。
例如,你每天下午喜欢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这使你体重增加了几斤,妻子也因此说了让你不爽的话。
你试图强迫自己停止吃饼干却无济于事,甚至在电脑上贴了不再吃饼干的即时贴,但每天下午你依然会无视它,照旧去咖啡厅买饼干,然后在收银台附近与同事闲聊时吃掉,吃的时候感觉好,吃完就难受。
此时,你的惯常行为就是下午从桌子旁起身,走到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然后在和朋友聊天时吃掉。找到惯常行为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来分析,大脑从这样的行为中得到了什么奖赏以及引起该行为的暗示是什么。
第二,用奖赏做实验。
在实验的第一天,当你非常想去咖啡厅买饼干时,调整惯常行为以获得不同的奖赏。
比如,不去咖啡厅而是在社区附近散步后回到办公桌前什么也不吃;第二天,去咖啡厅买个甜甜圈或者糖果条,然后回到桌子前吃;或者去咖啡厅买个苹果,在和朋友聊天时吃掉;再或者不去咖啡厅,而是到朋友办公室闲聊几分钟后回去工作。
选择何种行为取代买饼干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测试各种假设,确定是哪种渴求在驱动惯常行为。
是对饼干本身的渴求,还是想休息一下再工作?如果是饼干,是因为饿了,还是需要饼干提供的能量?或者是因为想去咖啡厅找人闲聊,而饼干只是个借口?
你需要找到4-5个不同的奖赏,每次活动结束后,在纸上写下回到桌前最先想到的三样东西。然后在手表或电脑上设置一个15分钟后响起的闹钟。
闹钟响时,问自己是否还有吃饼干的冲动。写下三样东西很重要,原因有二:
其一,能让你当下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或者感觉如何;
其二,这些记录有助于日后回忆当时的想法。而把闹钟设为15分钟后,是因为测试重点在于找出渴求的奖赏是什么。
如果吃掉甜甜圈15分钟后,你仍有起身去咖啡厅的冲动,那就说明驱动习惯的不是对糖的渴求;如果和同事闲聊后还是想吃饼干,那么与人接触的需求就不是吃饼干行为的诱因。
通过不同奖赏的试验,你可以分隔出实际渴求的对象,这是重塑习惯的基本要素。
第三,分隔出暗示。
我们的生活相似性高,难以发现诱发习惯的暗示,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包含的信息量远超我们的处理能力。比如,每天早上定时吃早餐是因为饿了还是时钟显示到了7点半?
开车上班时自动左转是因为街上的行车标志还是某棵树?
我们可以事先确定需要注意哪几类行为并从中总结规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5类: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例如,要找出“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这个习惯的暗示,在这一冲动出现时写下5样东西:
第一天:a. 你在哪?(坐在我的办公桌前)b. 现在几点?(下午3点36分)c.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无聊)d. 周围有谁?(空无一人)e.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
第二天:a. 你在哪?(从复印机那儿往回走)b. 现在几点?(下午3点18分)c.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开心)d. 周围有谁?(市场部的老王)e.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复印了一份东西)
通过这两天的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诱发买饼干习惯的暗示并非饥饿,奖赏是通过与朋友闲聊得到消遣,而这一习惯诱发的时间在下午3点到4点之间。
第四,制订计划。
一旦发现了习惯回路,找到了驱动行为的奖赏、诱发习惯的暗示以及惯常行为本身,我们就可以开始改变行为。通过围绕暗示设计,选择能够满足渴求奖赏的行为,我们就能改善习惯,这需要一个计划。
仍以下午买饼干的习惯为例,发现暗示大约出现在下午3点半,惯常行为是去咖啡厅买饼干,于是制订计划:每天下午3点半到朋友办公室和他聊上10分钟,并在手表上设置下午3点半的闹钟提醒。每次闹钟响起,强迫自己走到朋友办公桌那聊天。
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每天工作结束时感觉更舒适,慢慢不需要闹钟提醒也能形成新的习惯。
04
结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困惑:为何努力生活却仍未见起色?
通过对认知、态度和习惯的深入剖析,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的线索。
认知是我们洞察世界的眼睛,它决定了我们能看到多远的风景。
若只知埋头苦干,而不抬头看天,便会困于认知的局限,错失广阔的机会。
态度则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姿态,
认真做事,方能在意问题,找到根源,进而提升认知。
习惯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它具有强大的力量。
一旦陷入不良习惯的路径依赖,我们就难以跳出舒适区,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应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局限。
认知、态度和习惯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想要改变命运,我们必须从这三个方面不断反思和改进。
年度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
(训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3Mjk0Mg==&mid=2650474042&idx=2&sn=7bd6584393c2699aaa872420f9baf6e4
华夏基石e洞察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彭剑锋、黄卫伟、吴春波、洪天峰、施炜、肖知兴、田涛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
马斯克“效率部”改革计划曝光,原来华为内部早就有一部“特朗普日落法”
吴晓求:这个政策有道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可期!(最新演讲实录)
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都是草台班子?(2万字全记录)
钟睒睒,发飙了!
【重磅直播】彭剑锋、陈春花、褚一斌等对话《褚时健经营十四条》,解密褚时健波澜壮阔的经营生涯!
做加法是本能,做减法才是真本事
田涛:灰度管理,一种被夸大了的任正非管理理念
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就业市场,终将被AI改变!
德鲁克的终极目的是创建美好社会 | 纪念德鲁克诞辰115周年
对德鲁克思想的104条洞察 | 纪念德鲁克诞辰115周年
孟晚舟最新演讲!真知一定从实践中来!
吴晓求最新演讲:坚持做到这4点,中国经济就不会差!
龙永图最新演讲:不转型,死路一条
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夏惊鸣:“伪高管”的真原因
张维迎:经营活力迫切10问
田涛:真正卓越的企业家,无不是悖论主义者
陈春花:找到对的人,成为对的人
彭剑锋:禅式领导,领导力的最高境界
宫玉振:曾国藩及湘军靠什么成功的?
当AI成为同事,怎样重构组织?
行动力狂人马斯克,有哪些值得一读的最新言论?
苗兆光:极度内卷下,你更需要松弛感
特朗普!“病态领导力”和他的追随者
郑永年:伟大的企业叙事孕育伟大的企业家和伟大企业,而平庸的企业叙事只能孵化平庸
张一鸣,单点击穿
斯坦福大学杰出教授叶荫宇:AI智能决策的真正威力
重磅!用四个世界的思维做经营,会带来什么发展机会?
任正非:企业活命的根本,就是做好这两件事
田涛:我与管理学结缘的40年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彻底变了!
宋志平:老板应该做的10件事
施炜:经历40年机会成长,你可能真的需要跃迁
看到胖东来贴出来的这些文化标语,我沉默了
彭剑锋:从赛力斯跃迁,看数智时代赢的逻辑
张文锋:所有的产品,都需要用AI的方式重新做一遍
夏惊鸣:创新越来越发生在数据浓度高的地方
陈春花:良币时代,5个行动
张维迎:思想越落后,越喜欢强盗逻辑
黄卫伟:接班人的五大挑战
祝宝良:2025,中国经济怎么走?
任正非,最新发声!“我创业,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有什么理想,就是为了活下来,为了有饭吃”
2024华夏基石第十月管理高峰论坛今日开幕!彭剑锋致辞:AI发展十问
张一鸣:年轻人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别局限在北京买一套房
宁高宁:贯穿我职业生涯的3个字
彭剑锋:企业家的10大“时间杀手”
矛盾管理:一个注定伟大的顶级做事思维
孙立平:中国经济的困境、症结与出路
为什么说,能实现的吹牛皮就是战略?
一个人开始变强的三个征兆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