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第1课:特别没有安全感,如何自救?

文摘   2024-12-05 21:00   天津  
新时代女性成长教育平台

今天开始咱们开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系列,这个系列分两部分,一半探究作为成年人,咱们哪些行为或思想是受了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影响,一半探究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咱们孩子的影响。

我们的安全感第一来自于我们跟爸爸妈妈的依恋质量。第二来自于我们在三岁之前,妈妈对我们无条件、积极关爱的程度。

第三来自于我们的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你是否爱自己,是否看得起自己。

第四来自于自我价值感,简单来说就是自嗨,自我欣赏。不管你做了什么,你都能够用心的欣赏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并且由衷的赞美和欣赏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安全感,任何人都弥补不了,只能说去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做自我心理建设。

而我们在婚姻中的安全感是受父母婚姻影响的。

假如他们在婚姻中表现出互相信任和善意,不会觉得对方嫌弃自己,抛弃自己,那么在我们的婚姻中,我们也不会轻易的怀疑伴侣会抛弃我们。

对我们在婚姻中的安全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小时候被父母带着去抓奸,亲眼见到或被告知父母一方出轨,那会对我们造成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当我们进入婚姻后,就会时时刻刻的担心对方不爱我,对方可能会抛弃我。

一旦你有这种担心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就是我先抛弃你,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先下手为强。

另一种就是,我预感到你要抛弃我了,我就死抓着你不放,严防死守的控制你,让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视线之内,以此来降低我被抛弃的概率。

这样就会造成对婚姻的控制和伤害特别多,那本来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反而就越可能被抛弃了。

除此之外,假如父母一方在你面前控诉对方,比如你妈妈总在你面前哭诉,说你爸爸不爱她,不顾家,总之就是说你爸爸不好。

你就会陷在他们婚姻的恐惧里,并且会把那种恐惧带到你的婚姻里,继续重复他们的错误,重复恐惧。

所以,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解决:

第一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我们要改变依赖的思想。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你这一辈子活得好不好,首先是你对自己负责,你得做到“我离开谁,我都能活得好,谁都别想威胁我”,你得做到这一点,你才有实力经营好你的关系。

如果你完全是依赖的思想“我就必须得靠着你,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了”,那你跟谁建立亲密关系都不太容易让自己幸福,因为你心不安,心不安日子怎么可能安。

所以,还是得需要你自己独立和成长。谨记思姐这句话“离开谁我都不怕,离开谁我自己都能过得好”。

第二个方面,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是没有安全感,前任也好现任也罢,我们都没有安全感,那就得分析并且处理原生家庭中爸爸妈妈他们在婚姻中的安全感。

找到他们对婚姻错误的、不合理的期待,然后在自己的期待中把它们删掉。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总是有一种不配爱,不值得被爱,或者总担心对方不够爱自己,这些都是你没有安全感,跟对方关系不大。

你只有自己爱自己了,你才能相信爱人会爱你,这样你才会有安全感。

你只有自己爱自己了,你才能用心的生活,因为你爱了自己,你才会爱生活,你才能用心生活,你才能给关系带来美好的体验和感受,你才能真的让自己的价值做到最高和最大,这样的话你才越有安全感。

你越是在关系里索取,你就越在关系里没有价值,你就越被动,就越容易被边缘化。

反过来,你在关系里越开心愉快,越主动的去付出,你就越有价值,越有安全感,越掌控一切。

咱们借助案例来更好的理解父母对我们安全感的影响,以及我们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

姐妹在孩子2岁的时候跟丈夫离婚,是她主动提出来并坚决要离的。但是离了之后她没地方去,所以就离婚不离家。

离婚后她过得也并不开心,总觉得丈夫既挣不了钱又不会哄她,也不分担家务,总之是对丈夫各种不满,就这么别别扭扭的过到孩子13岁。

孩子13岁那年,某天她突然就带着孩子走了,去跟她妈妈,也就是孩子的外婆住一起了,没有跟丈夫打招呼。

等丈夫找过去之后质问她好端端的凭什么就把孩子带走了,把家给拆散了。丈夫就要求她要么跟他回家,要么他搬过来一起住。都被姐妹拒绝了。

孩子14岁的时候就出事了,死活不肯上学,休学在家。16岁的时候,孩子诊断出重度抑郁症。

我们先来看姐妹的原生家庭,姐妹从小是个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

她妈妈经常在她面前抱怨,说家里穷,不能把她带在身边是因为爸爸没本事,挣不了钱,她跟着爸爸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总之她妈妈对爸爸特别不满意。

后来她妈妈出轨了,被她爸爸捉奸在床,爸爸一气之下把对方打成重伤,被判入狱,后来病死狱中。

妈妈也改嫁了,但是没把她带走,她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去世后她就住在二伯家,一直到嫁人。

她说,其实自己并不爱她的丈夫,只是看上丈夫家有房子,和他结婚自己就有家了,不用寄人篱下看人脸色了。

而她丈夫是个性格内向、老实、木讷、嘴笨、害怕社交,跟她爸爸很像的一个人。

她丈夫的原生家庭是强妈弱爸,就是婆婆当家作主,全家人都得听她的,强势,控制欲强。

公公呢,是一个老实、木讷,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大本事没有,但小错我也不犯这样的一个人。

她老公呢,也习得他爸爸的特征,也是大事干不了,小错也不犯,然后也找了一个特厉害特强势的老婆,就是姐妹。

其实女强男弱这样的一个组合也是挺好的,至少妻子在家里当家作主,丈夫不就省心了嘛,要权力的一方就多付出点,懒的一方就少付出,也算是一种互补型家庭。

但前提是你得接受和认可这种模式,不接受不认可,就过不好。

姐妹呢,不甘心自己找的丈夫跟自己的爸爸一样老实、没本事、挣不了钱,还得靠她自己挣钱养家,所以就受不了。

咱们可以想一想,到底是她不能接受这样的丈夫,还是她妈妈接受不了这样的丈夫?

其实是她妈妈接受不了,否则她妈妈也不会出轨,对吧?妈妈不出轨,爸爸就不会入狱,自己就不会寄人篱下。

她不想重走妈妈的路,所以在和丈夫结婚后,有个房子住了,就看老公不顺眼了。

而她在婚姻中的不甘,觉得丈夫亏欠了她,对不起她,觉得自己的婚姻过不下去,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继承了她母亲对婚姻对丈夫的不甘。

我们很多人,如果没有好好的反思成长的话,我们真的是在无意识的沿着爸爸妈妈的生活轨迹继续往下走。

如果父母的认知是对的,父母的生活轨迹走的方向正确,那我们的生活方向大概率也错不了。

当然,如果单纯的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可能有姐妹说她母亲嫌弃丈夫无能没有错,谁不想过个好日子,谁愿意过清贫的日子。

但是,所有的生活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你不能去依靠别人。

她母亲先是依靠丈夫,发现靠不上,然后就出轨,想依靠出轨对象,出轨对象靠不上了,就通过改嫁的方式,总而言之她母亲这辈子总是想靠一个男人。

如果是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女人她们的人生风险就会很大。

说回姐妹,她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成长,不但人格发展得不好,认知和三观也出现了偏差。

跟她妈妈一样,在婚姻中只看重金钱,而忽略了金钱背后那个男人身上好的品质。

心理学有个说法叫防御分裂,是说,当你看到这个人,你认为他是好人的时候,他就不能有缺点,他就必须浑身上下散发着光芒和优点,并且这些优点能让你从中得到好处。

一旦有一天他暴露出个缺点来,或者是你没从他身上得到你期待的好处,你瞬间就把他拉黑,拉到坏人的名单里,然后你再看他,就是各种的不顺眼,你看不到他的优点。

也就是说,在分裂的人眼里,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蛋,你要么全是优点,要么全是缺点。

总而言之,他不能全面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

好,了解了姐妹和他老公的原生家庭后,我们来看看他们夫妻相处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首先,姐妹很小就跟母亲分离了,所以跟母亲一起生活的愿望就成为她童年未了的情结。

于是她带着这个情节到了成年,她第一想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家,第二想要的是跟妈妈一起生活,这是她的两个心愿。

当初她嫁给她丈夫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男人好脾气不会欺负她,不会像她叔叔婶婶那样的欺负她。然后他有房子,能给她一个家,这是实现了她第一个心愿。

第二个心愿和妈妈一起生活,为什么是在她的孩子13岁时才实现呢?因为那年她妈妈再婚的丈夫去世了,她妈妈继承了一套房子。

这时候她终于有机会可以跟妈妈在一起,实现她童年的第二个心愿。

其实细想姐妹的这个婚姻生活轨迹,她的心里一直想抛弃她的丈夫,其实她是想抛弃谁?她是想抛弃她自己的爸爸,她想替妈妈抛弃爸爸。所以她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坚决要离婚。

离婚的直接导火索是有次他和丈夫吵架被邻居找上门,丈夫就赶紧跟人道歉,但是她觉得丈夫无能,太怂了,觉得这样的男人她肯定靠不上,再联想到小时候她爸爸就不保护她,现在长大了,丈夫也不保护她,她就绝望、伤心、难过、委屈,所以就一定要离婚,要用离婚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愤怒和不满。

但是离婚后她没地方住,一个人也带不了孩子,因为婆媳矛盾,婆婆也不帮她带孩子,所以就和丈夫离婚不离家。

离婚不离家的生活让她更加觉得委屈,觉得所有人都欺负她,都对不起她,没有一个人爱她,她在这个家太痛苦了。

她就带着这样的一个委屈的情绪天天骂丈夫没本事,然后一生气要么就说“我带孩子走,让你这辈子见不到孩子”,要么就是让丈夫滚出去。

他们的孩子就在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的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而且孩子每天都活在不知道哪一天我的家就散了的恐惧里。

在孩子13岁那年,她之所以没跟丈夫打招呼就带孩子去了外婆那儿,因为她知道丈夫不可能让她走的,也不肯让丈夫过来一起住。因为她觉得丈夫跟爸爸是一类人,如果她带着丈夫跟妈妈一起生活,那这个事就拧巴了。

你看,妈妈抛弃爸爸,那我就得抛弃丈夫,如果我不抛弃丈夫,我认同这个丈夫就意味着我认同爸爸。如果我认同爸爸,我就不能认同妈妈,我不认同妈妈,我怎么跟妈妈在一起生活,我怎么能得到母爱?

所以,为了得到母爱,我就得抛弃爸爸,我就得抛弃丈夫,只有这样才能了却我童年的心愿。

大家现在理解了为什么她突然带着孩子离开,跑到妈妈那去了吧。

而且,等她丈夫找过来的时候,她非常的冷漠,都没让丈夫进门,用最扎心的话把丈夫给撵走了。

但是这一幕都被她儿子看到了。她儿子跟爸爸很亲,她的丈夫虽然没什么太多的本事,但是对孩子还是蛮好的,也从来不打不骂孩子,孩子有什么想法和愿望一般都跟爸爸说,因为跟妈妈说基本上是得不到满足的。

所以这一刻,孩子又要面临着跟爸爸分离,然后这个家又要散掉的现实,等于这个姐妹童年跟妈妈分离的痛苦,现在又让她的孩子重新经历一次,让孩子跟爸爸分离。

但是做为妈妈的姐妹她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而且她还能够合理化让孩子跟爸爸分离的理由,认为是你这个男人没本事,你不能给我和孩子带来想要的生活,你不配给孩子做父亲,你也不配拥有这样的家庭,你不配,所以你得走人。

姐妹带着孩子跟外婆生活了不到一年,孩子14岁的时候,就彻底上不了学了,休学在家。

触发事件是因为孩子发现爸爸交了女朋友,当孩子知道爸爸有可能再婚的时候,在那一刻孩子情绪崩溃了,就不上学了。

老实说,案例中的姐妹还挺让人同情和心疼的,但是又好像也不太能理解她,对吧?其实我们要看到她的整个童年的经历,就能真的理解她,这一切都不是她故意的,是脑海中的潜意识,推动着她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并且在孩子的身上又复制了她痛苦的童年。

她所有的复制都来自于她认同了妈妈的一个错误的价值观:我们想要的生活必须要靠男人实现,丈夫要为我们的美好、富裕的生活负责。

金钱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了精神世界,我们一定要摆脱家族中传递下来的生存焦虑。

等你处理好你的创伤之后,把你的安全感弥补上来之后,你才能安心的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才能过好日子,教养好孩子。

在生活中,尤其是婚姻生活里,如果你感到很多的痛苦,很大的部分来自于你内心的匮乏,你要去修补自己的内心,才能把你的生活继续下去。


联系思姐


长按扫描二维码

或搜索微信号:marry257

添加思姐小助手微信



更多女神成长营介绍,点此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遭遇背叛后,高段位处理冲突】第10课:谈判原则四:坚持使用客观标准
【遭遇背叛后,高段位处理冲突】第9课:谈判原则三:寻求共同利益
【遭遇背叛后,高段位处理冲突】第8课:谈判原则二:找到他决定背后的利益

思姐笔记
作为女人,把这辈子活值了,就是我的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