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创业日志|作为教育创业者,你是在追求被认同?还是在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   2024-08-01 20:14   陕西  
这是乐鱼第29篇创业日志
文 | Tim
Power By乐鱼学习社区

01 

你看到的“问题”是真“问题”吗?


在教育相关的微信群里,有一个伙伴说,家长对自己的教学提出质疑,并提到ta在处理质疑过程中所遇到的张力,ta在群里向大家求助,“我该怎么办?”

大家开始与ta对话,分析事情的经过,还提出了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想要帮助ta度过困顿时刻。

但每提出一个办法,ta都说已经想到并回应了家长的疑问,还是没办法消除家长对自己的质疑。

最后ta说,“感谢大家帮忙想办法,自己感受到了被支持,现在没那么无助和担心了。”

这时,我突然理解了一件事。作为教育创业者,我们很容易看见“问题”,就立刻陷入要快速想办法解决的思维模式中。

却往往忽略了他人错综复杂的情绪,ta究竟面对的是何种情景?ta在描述张力、困难的过程中,真实的困境又是什么?

其实这位伙伴,并不是想要我们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仅仅需要的是被“看见”以及情绪的支持!

就如,孩子教育问题在家庭里引起的张力一样,有时候我们以为双方在谈的是孩子的事情,但其实很多时候,成人的情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会有因为未知带来的不安全感,还有因为认知差异所造成的鸡同鸭讲。

四顾无依的感受,是人们不愿意离开“已知”的舒适区,进入“未知”挑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认知”的局限性,妨碍了我们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记得2004年,我第一次去四川绵阳旅行。午餐时,我找了当地一家排着长队的面馆,为了尝到美食,我也开始站在队尾排队点餐。

当前面只剩3个人点餐时,我开始变得手足无措。因为我听到收银员与客人的对话是,“要几两面?”、“3两”、“2两”.......

“不是大、小碗吗?怎么是按照两在卖啊?”这是我当时的疑惑伴随着紧张,因为在我的就餐经验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这时,我听到前面的小姑娘点了2两的面。我顿时轻松了起来,仿佛找到了计量大小的参照物。于是,我豪气地跟老板说,“一碗面,要3两。”

谁知服务员端着碗送来时,令我瞠目结舌,居然3两面是满满一大碗。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几两面,真的单纯只有面的量,不包含汤跟其他的,而且,大陆的一两是50克,台湾的一两仅有37.5克,这碗面比我预估的多出37.5克。

再来是我对一碗面的认知,只有大、小碗,并不知道还有计量单位的销售方法。从此之后,为了避免尴尬(犯错),我只选择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或是他人告知的事情。

与其去尝试未知得到失败,宁可待在已知的舒适区里,哪怕新增的已知不多,但至少失败率是可预期的,这是很多成年人做选择时的思维方式。

教育的方式不止一种,但当我们面对自己未曾经历过的,“看不懂”,或是只有少数人选择的教育方式时,通常我们不愿放下警惕的心态去学习和了解,而是为了担心选错,所以宁可选择已知的、“确定的”或是自己认知的舒适区里停留。

就如,当初我和范范选择自己的孩子在体制外上学,周围的亲朋好友认为在体制外学习就等于“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亲朋好友对教育的认知是,在学校升级考学才是”正确“的路径,对于其他的教育路径是未知的,就如我去面馆点餐时的感知是一样的,怎么可能还有其他的选择?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不能有任何闪失。

但对于我来说,台湾教育改革40年,我经历过也看见过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每个孩子、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条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经过很多人科学地实践。

以上两种观点,没有对错。只是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带来的选择不同而已。如果只是抱着自己的观点去反驳甚至是对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变成了只是一味的较劲儿。

我和范范的选择是,一方面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给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这期间,亲朋好友也看见了小朋友积极、好奇、乐于学习的状态。

后来,小朋友还用体制内学校的数学考题进行测试。当拿着98分的成绩给家人们看时,那时的ta们打消了疑虑。

通过考试的方式,不是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观点,更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认同,而是作为一个对教育认知的”桥梁“

未知并不是问题,而是未知带来的”恐惧“才是问题。不是不相信我所说的,而是我说的超过了他人的经验。

如果没办法用他人认知的方式评估,就会产生摸不着、空落落的情绪,出于保护的本能也就会选择拒绝。

作为教育者,我看到了很多人不敢做选择的困境,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乐鱼在做的教育实践,就是搭建对教育认知的”桥梁“。

不是一味的强求认可,而是充满信任和理解每个人困顿的时刻。在教育实践中,逐渐让他人”看见“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03 
共同定义“问题”,搭建教育认知的“桥梁”

乐鱼与家长搭建”教育认知桥梁”过程中,又是怎样缩短认知差距的呢?

首先,建立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话,不断地澄清与定义问题。

就如有一次,我与家长在聊乐鱼数学课的教学方式。有的家长问,“现在用《几何原本》教孩子学习数学,那么《几何原本》上完以后,接下来怎么晋阶呢?”

我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要晋阶呢?你想象的晋阶之后的数学是什么?”

经过多次的对话,其实家长想问的是,“学《几何原本》与初、高中的数学课程衔接上有什么关系?”

这些对话的背后,就是我与家长不断地澄清与再定义的过程,我们澄清什么是晋阶、晋阶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抛出我的答案给对方。如果一开始我就回答,教完《几何原本》以后,我们会接着教《初等微积分》。

那么,又会是怎样的对话场景呢?

对于这样的认知差距,需要保持一个敏锐的感知,去感知对话的同时,我们对于相同的名词是否有一样或类似的定义。

如果对话的双方是带着情绪谈话,不但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自己走进死胡同,陷入拉扯的困境。

教育本身,牵涉到的绝大部分又是未知的未来。所以,抱持对未知探索的能力,小步快跑;遇到事情先澄清定义再进行讨论,缩短彼此认知的差距。那么,纷争自然会小很多,也才能致力本质性问题的解决与迭代。



更多乐鱼创业日志: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让学校回到原本应该有的样子|乐鱼创业日志

如何评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先让教育回归本质!|乐鱼创校三年系列

三年了,三年可以做些什么?|乐鱼创业日志

为什么要走读?游学只是换一个地方上课吗?游学應該是去与更多的人产生连结|乐鱼创业日志

创业日志|范昳:勇敢地做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乐鱼PBL儿童成长空间
löytö乐鱼学习社区秉持着教育3.0的理念与方法,与孩子、家长共同建构一个自主、自由、自在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家长与孩子都能获得学习、成长的支持,共同为孩子、自己建立一个有趣、有爱、有料的探索、学习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