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讲述了自己经历百年一遇的清迈洪水。恰恰因为这场洪水,让我偶然结识了从国内移居到清迈的三组家庭。
这三组家庭代表了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活、教育的理解,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ta们选择打破常规,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ta们身上,我看到了之前未曾想过的可能性。图:清迈长康路上空 摄影:范范
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一个故事是雷阿姨,60岁左右,一个人从湖北来到清迈,现在在一栋租来的别墅里经营民宿。热心肠、好客,经常说,“有什么事就找我,把这里当自己家一样。”这是我对雷阿姨的初印象。
还记得清迈发洪水那天,我们坐着大卡车到达安全区域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雷阿姨的民宿,当推开门看到ta为了我们特别准备的饭菜时,我和小朋友感动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图:清迈雷阿姨的民宿 摄影:范范
在后来几天的接触中,我才知道,雷阿姨不是专门来清迈做民宿的。ta告诉我,“自己觉得现在身体还不错,这几年想多去几个国家看看。”雷阿姨向我讲述,自己计划去环游世界的想法。说到激动之处,ta提到,“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姐姐,一个人开车环游世界,自己也想像这位姐姐一样。自己还年轻,有什么不可以?”
当我听到ta的想法后,很是触动。我们都曾梦想过这样的生活,但随后,又会很快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雷阿姨,看着我满脸疑惑笑着说,“我不会说英语,但这不影响我做事情啊。这栋别墅的屋主是一个泰国的大姐姐,前两天清迈发大水,房东第一时间就跑过来问我需要什么?虽然我俩语言不通,但我们用手比划,用手机翻译,甚至我俩一个眼神和笑容就什么都懂了。”
雷阿姨爽朗的笑声,顿时让我觉得好像这的确不是一件难事。但接下来,我又想到了“最重要”的问题。
我问ta,“雷阿姨,你去环游世界,家里儿女一定很支持吧?儿女会给你经济上的资助吗?”
雷阿姨一边缝着裙子一边说,“我不用儿女给我钱,我自己有退休金。你看我还有手艺呢,大不了,我可以摆摊卖小吃。我最近学着做衣服,到时候还可以卖衣服么。”说完,雷阿姨向我展示ta刚做好的一件新裙子。和我同屋的一个妹妹,正在试穿雷阿姨新做的裙子,ta拉着裙角开心的对我说,“雷阿姨最近才学会做裙子,ta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你看,多合身。竟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做好了。”图:清迈雷阿姨的民宿 摄影:范范
我看着当时的场景,脑子里冒出了刚才的问题。
是啊,我们通常会设想只有存够了钱,才能出发。但具体多少才算是“够了呢”?我们到底恐惧的是什么?
我接着问雷阿姨,“你一个人出来不害怕吗?异国他乡,想找个朋友聊聊天都没有怎么办?”
雷阿姨把手里的针线放在一边,看着我说,“你看,我现在不是有你们吗?其实我做这个民宿,总共只有四个房间,并不是为了挣钱。我只选择同频的房客,大家一起分摊这个别墅的租金,还可以一起吃饭、聊天,生活一段时间,我觉得挺好。只要我自己内心是打开的,就会认识很多同频的朋友。”
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没有迈出第一步,就已经被自己想象出来的重重困难所击退。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多做的少”?
在我看来是问题的事情,雷阿姨却用行动向我展示了“没有什么不可以”。图:清迈雷阿姨的民宿 摄影:范范
我离开民宿的那天,雷阿姨走到门口向我挥手告别,ta小声地问道,“你们还会再来清迈吗?”
我笑着说,“来呢,我打算12月份再来。到时候再来找你啊!”雷阿姨对我嘱咐着,“那我们还能再见,明年3月份我就要离开清迈,去下一个国家了。”我坐在车上,看着雷阿姨渐行渐远的身影。我脑海中浮现出雷阿姨背着行囊,一个人走在哈尔施塔特小镇的街边,依然是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如果说,雷阿姨的故事代表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那么,Serena让我看到了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生活、工作的另一种想法和状态。我和Serena都住在雷阿姨的民宿。早上,我出门时看到Serena坐在客厅的长桌子旁用电脑工作。当我下午回来,ta仍然坐在客厅看书,时不时还拿着笔记录些什么。连续几天,Serena基本都待在民宿里,似乎没有出门。我好奇地问ta,“你怎么不出去玩呢?”Serena说,“我来清迈就是生活的,每天工作、看书、晒太阳很舒服。”
“我有好多工作,主业是为大品牌做营销方案,还有好几个副业。我比较关注健康、抗衰领域,所以我正在经营女性社群,为女性朋友提供健康、抗衰方面的相关产品。”“我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我的工作都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样无论我在哪儿都可以移动办公。”“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些你都不担心吗?”“什么才算是稳定呢?其实我给自己安排的工作节奏很快,一般到下午你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我相信,当我的副业越来越多,发展地越来越好时,这就是我理解的稳定。”Serena说,“我不喜欢一直在单一的环境里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人是立体的,世界也是多元的。我想要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生活。之所以,我会做这些工作,是因为它可以让我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在喜欢的地方住一段时间,也可以选择去其他更有趣的地方生活。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这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图:清迈某社区 摄影:范范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何为“稳定”呢?我们追求的”稳定“是什么样呢?
我们以为熟悉的环境、一成不变、或是可以掌控的局面就是”稳定“。殊不知,环境早已更新迭代,世界变化之快,让我们来不及思考如何回应?还在沿用自己曾经的认知和经验应对着新时代的问题。
Serena对工作和生活重新的定义,让我看到,ta凭借着不断学习和探索,主动去创造来回应这个“不确定时代”。
最后,我想讲述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索教育的故事。这组家庭是今年八月份从国内来到清迈,女儿已经是初中二年级,刚刚入学清迈一所国际学校。我和孩子妈妈(Y女士),因乐鱼读书会而相识。但之后却很少联系,反而是在清迈,我们才有机会深入探讨有关教育的话题。
图:清迈太平洋学校的足球社团 摄影:范范
Y女士女儿的求学之路一直都是动态的,小时候上过华德福,之后去了大理的学习社区,小学毕业后又在国内一家创新学校的初中待了一年。这次来清迈,是女儿提出来想要探索自主学习,全家人经过商量后举家搬到清迈。
当我知道Y女士女儿求学的经历后,我很惊讶,从小学到初中,为什么Y女士要为女儿选择这么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呢?Y女士告诉我,“自己不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为孩子选择学校,而是根据孩子当下的需求和状态,去匹配每个阶段的教育环境。每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尊重女儿自己的想法。”我接着问ta,”你女儿已经在清迈上初二了,接下来是不是就留在清迈上高中、考大学呢?”
ta说,“我没想过女儿接下来要在哪里上学?我能做的就是不断观察女儿的状态,然后和ta一起继续探索下去。未来还有那么多可能的学习之路,慢慢探索也很有趣啊!”
Y女士和女儿探索学习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每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能衔接吗?孩子学习不会拉下吧?“但当这位初二的孩子,给我讲述自己在学校的观察,对学习的规划以及与我探讨社会议题,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被”拉下“?反而,我看到了一个博览群书,有思考、有独立人格的人。图:清迈长康路上空 摄影:范范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孩子都适合Y女士女儿的求学之路。但通过ta的故事,我思考的是,“以上提出的那些问题,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假设。而这些担心,不仅让自己很焦虑,反而阻碍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从雷阿姨独自旅居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我们认为的“困难”是真的问题吗?还是自己想象的困难?来自深圳的Serena,让我重新理解对“工作”的定义。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还是“稳定工作”成为了生活单一的标准?Y女士和女儿的探索学习之路,让我们对教育选择多了一种视角,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当下的状态匹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还是学校成为了孩子教育的唯一选择?三组家庭的故事,打破了我们对生活、教育固有的、单一的想象。
谁说错过18岁就不能考大学?谁说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是“稳定”不变的?谁说退休后的生活就不能去看看世界?
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太多的“枷锁”,以至于我们认为自己只能过一种生活,只能过和大部分人一样的人生。
图: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摄影:范范
最后,我想引用北大教授林小英在《十三邀》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不一样,谁说人生必须要按照标准的路线走!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何种性格都是最好的自己,请按照自己的心真实而又热烈的活着吧!”
-END-
更多“教育观察”阅读:
清迈教育观察(一)|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对教育如此重要?
清迈教育观察(二)|清迈水灾,让我开始思考关于“选择”的问题。
清迈教育观察(三)|亲历百年一遇的洪水,让我感受到了最本真的人心!
在台湾,「阅读」不是孩子的任务,而是全民共同给与的支持!|教育观察(一)
为什么台湾学生的「行走学习」更有价值?|教育观察(二)
高考是学习最终的归宿吗?教育,原来是可以选择的!|台湾教育观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