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等场景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体系,涵盖了通用航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多个领域。
当前问题,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尚未成熟,如eVTOL 发展需要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配套建设垂直起降点来进行地面和空中交通模式的转换;区域内及跨区域的飞行活动缺乏统一的类似民航CNS系统(包括通信、导航、监视)和ATM系统(包括空域管理、流量管理、交通服务)的统一空中管理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数据接口服务。
受制于“一部三局”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的物理基建、数字基建的融合体系、跨部门协作机制,构建低空智慧融合基础设施需要加快步伐、突破现有管理鸿沟。
不过,从中国民航局的数字化转型报道中,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请看下面文章《聚焦智慧民航 | 让数据在“中国第一国门”起舞》,了解我们立体交通的协作机制吧。
当数字中国建设遇上交通强国战略,在机场能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首都机场给出的答案是——具有“三层八组件”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从顶层战略到业务实践,我们全面剖析、精准对接,将每一个数字、每一串编码、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深度融入数据生态体系,让数据在‘中国第一国门’起舞。”首都机场股份公司首席信息官熊英说。在智慧民航建设的澎湃浪潮中,首都机场响应国家和民航局号召,积极投身于数据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工作,将其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引擎。
“未来2小时,预计进港人数8300人,陆侧出租车运力需求1020辆,目前缺口300辆。建议尽快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进行沟通,协调朝阳运输管理分局进行保点调度,同步提示到港旅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尽快从陆侧离港。”
这是首都机场综合交通协同运行管理系统推送给公共区陆侧交通协调员的提示。一段不到100字的预警信息,不仅准确展示了机场陆侧交通运力及进出港旅客情况,而且提出了具体决策建议,这就是基于算法模型和历史数据形成预测数据并在首都机场得到实际应用的工作场景。在每日旅客吞吐量超过19万人次的首都机场,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已达到80%以上,为暑运期间旅客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而这一切的实现,均得益于首都机场近年来的数据管理体系化建设。
“数”立制度:让管理有章可循
遵循这一顶层设计,首都机场确立了智慧民航数据管理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并从支撑保障层、管控实施层、应用服务层三个层次,以及制度体系、组织体系等八个组件入手,构建了“三层八组件”的首都机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全面支撑机场大数据管理。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高级工程师徐英超介绍,首都机场将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底层以制度和组织架构作为基础;中间层以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支撑,包括数据标准、质量、架构设定,以及涵盖采集、存储、处理、展示等全部环节的数据治理技术;上层则是数据服务和落地应用,强调数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日,《首都机场数据资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数据资源管理规定》)正式发布。作为首都机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八组件”之一的制度体系核心,《数据资源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首都机场在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上又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数据管理制度体系是“八组件”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为打好制度体系的“地基”,首都机场深入开展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及能力评估工作。在为期3个月的调研中,项目组走访了14个部门,访谈关键岗位人员38人次,形成调研记录18份,梳理出数据治理现状、问题及需求200余项。调研明确了数据管理组织的职责与分工,为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首都机场构建了“1+2+N”的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与《智慧民航建设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体系》的深度对标。“此次发布的《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就是其中的1部总纲性文件。”徐英超说,“此外还有《首都机场数据共享管理规定》《首都机场数据安全管理规定》2部管理规定,以及未来即将发布的涉及安全、运行、服务、商业等多个领域的N项具体管理标准。”
作为“1+2+N”制度体系中的基石,《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全面引领数据管理制度的核心精髓,是首都机场对标“7+1”智慧民航数据治理系列规范,并结合数据管理实际情况,经过多轮调研和修订形成的。其内容涵盖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数据架构、数据共享、数据质量、数据服务以及数据治理技术七大章节,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管理体系,不仅清晰界定了数据资源管理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还详尽阐述了组织架构中各环节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清晰、落实到人、协同高效。《数据资源管理规定》的发布实施,不仅为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数据资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还显著提高了数据质量,促进了数据高效共享与安全流通,充分释放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潜力。
在组织架构层面,《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创新性地构建了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数据资源管理部门、数据资源控制部门、数据资源使用部门和数据资源技术支持部门分工执行的数据资源管理生态系统。这一架构为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数”享其流:让数据集散有序
随着国内民众航空出行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智慧安检等创新服务层出不穷,空铁、空空等多式联运无缝对接,旅客交通出行体验全面升级。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赋能下的大数据洪流。
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和不断丰富的数据类型,首都机场自2019年起启动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并将其打造成汇聚海量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数据中枢。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45套系统无缝对接,存储数据项3089项,总容量突破15.6TB,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共享、数据治理与开发服务于一体,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
功能如此强大的平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05年,基于AODB(运行数据库)系统和中间件架构的航班运行数据集成系统已正式上线。2008年,首都机场在数据管理之路上再进一步,上线了数据中心系统,通过汇总多方数据,逐步建立首都机场数据仓库,实现对航班运行、能源管理、旅客服务、商业运营等多维度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历经数载,从初步的信息化尝试到数据仓库的建立,再到如今大数据平台全面升级,每一步都凝聚着首都机场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徐英超介绍说,“当前,首都机场数据业务已涵盖运行、安全、服务、商业、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每日产生的总数据量多达300余万条。此时,海量数据在大数据平台上的集散方式又成为新的重要课题。”
说到数据集散,就不能不提同样作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八组件”之一的数据管理组织体系构建方式。首都机场构建了四维数据管理组织体系,由数据资源管理部门、数据资源控制部门、数据资源使用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组成,为数据从产生到应用的全链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数据集散过程中既关注数据的标准化与安全性,又致力于将数据价值最大化。
在首都机场的数据管理组织体系中,各部门分工明确:数据资源管理部门担任总指挥,统筹全局;技术支持部门以技术为翼,利用算法和模型提供强大支撑;数据资源控制部门作为数据的所有人与守护者,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而数据资源使用部门则根据实际需求,在合规申请后即可调用数据。业务需求部门被赋予相关权限后,即可获取由数据资源控制部门管理的不同类型数据,使得相关工作决策既科学又高效,大大提高了服务保障效率。此外,首都机场还成立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化小组,为数据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借助科学的组织架构,首都机场得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集散功能,让数据跑得“又快又好又安全”。
“数”尽其用:让价值充分体现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如何高效整合、深度挖掘并智慧应用数据资源,进而实现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是数据管理的终极目标,更是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首都机场秉持“创新驱动、数据引领”的发展理念,构建了更加开放、协同、智能的数据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平台数据和应用模型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首都机场开启了数据资源化、资产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数据质量是基础中的基础。基于海量数据进行的分析和应用,如果没有高质量数据作为依托,那么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当数据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基于其进一步研发算法,为更加智能化的应用落地奠定基础。为此,首都机场全面梳理机场运行保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首都机场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制定业务规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逻辑合规性。
高质量数据让数据资源化成为可能。数据资源化是数据价值提升的另一条重要路径,是指将分散、无序的原始数据收集、处理并转化为有组织、易于访问和分析的格式的过程,扮演着提高数据质量、奠定资产化基石的关键角色。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升数据价值,更能促进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华丽蜕变。经过精准定价后的数据,可成为首都机场宝贵的虚拟资产,为机场运营注入新活力。
“当前,我们聚焦数据资源化,并以此为基础,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徐英超介绍。被誉为“中国第一国门”的首都机场,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涉及强化数据共享、创新数据融合和精准分析需求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为充分挖掘各项数据的价值,首都机场不仅在数据层面精心划分了多样化的主题域,确保每一条信息都能精准服务其专属领域,更在数据应用层面巧妙构建了功能可重复利用的智慧网络,为大数据平台融入前沿的中台功能。“以人脸数据为例,不同部门的业务场景对数据的需求各异,但都需要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我们基于底层数据实现人脸识别,将其置于中台层面,不同领域的业务场景都能直接从中台调用人脸识别功能,实现功能的快速复用与场景的无缝切换,从而成功将单个模型的价值提升了好几倍。”徐英超介绍道。
当前,无论是首都机场App还是小程序,都能轻松将航班查询功能集成在内,旅客指尖轻点即可获取所需航班信息。“请问5月10日国航有哪些航班?”“飞往海南的航班什么时候停止值机?”……面对这些纷繁多样的信息请求,首都机场大数据平台都能高效处理、及时反馈,展现出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随着服务不断优化升级,大数据平台将逐步开放更多数据服务接口与权限,赋能机场各部门及运行保障单位的各项业务,共建智慧生态。
“首都机场大数据平台已构筑起坚实的底层数据基石,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数据服务版图,聚焦机场运行的核心业务和关键指标,为合作伙伴提供直接、高效的数据服务接口。”徐英超对首都机场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计划从数据按需采集迈向全面整合,逐步将机场全域数据都纳入大数据平台的管理范围。”
未来,首都机场将持续以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民航各兄弟单位一道,携手提升数据应用价值,共绘首都机场数据治理的宏伟蓝图,开创生态化、多元化的数据治理新局面。(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人尹)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4年8月14日5版)
关注我们,回复“报告拿来”,领取“头部” 低空经济100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