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传统中医唐略”关注我们
在《古今医案按》中风一节,一口气记载了一位医家的四个医案。末了,俞震的按语很简洁:
此四案,理法精密,学者所当熟玩。
这四个医案,是我们《古今医案按》讲习的第四次课。前面每一次课听完都有启发和收获,而这次,还额外附赠了一击心灵冲击波。发射冲击波的就是这四个医案的案主——明代医家薛立斋。薛老师不仅示范了一条救治“中风”症状病人的新思路,还展示了一位医师的基本修养:追根溯源、稳扎稳打。
这里,以其中一个治妇人的医案为例——
问诊:细致全面
壹问,病人最初发病是什么情况?
一婦人懷抱鬱結,筋攣骨痛,喉間似有一核。
一位妇人,胸中抑郁不舒,筋骨紧张疼痛。喉咙里好像噎着一个果核似的,吞不下也吐不出。(这个症状在中医里有个形象的术语,称为梅核气)
贰问,吃过什么药吗?
服烏藥順氣散等藥,
吃了乌药顺气散这类疏风顺气的药(可能是先前某位医家对着症状开的)
叁问,吃完药效果如何?
口眼喎斜,臂難伸舉,痰涎愈甚,內熱晡熱,食少體倦。
嘴也歪了,眼也斜了,胳膊都举不起来了。痰多,口水管不住地往外流。身体感觉热,每天下午还会定时发热。吃也吃不下,整个人疲乏得很。
病因:追根溯源
立斋老师将病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综合这些信息,指出了病因的根源:
立齋云:鬱火傷脾,血燥生風所致。
这确实有风,不过这个风的来源比较曲折:肝郁生火,火伤了脾,导致脾的运化不好、生血无源,于是血少。血一少就燥,燥于是就生风。源头还是肝郁!
为什么前面的乌药顺气散没有起作用呢?
主要因为肝郁实在太久了,这串连锁反应持续的时间过长,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实质上的损伤:血少于是阴虚。这里气不顺只是标,肝郁血虚才是本。在这种情况下,用乌药顺气散不仅治不了标,还会因为风药辛燥的特性,耗散本就不多的阴血,使得病情愈发严重起来。
治疗:层层递进
而后,立斋老师开始解扣。同样也是追根溯源、稳扎稳打,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
壹,尽管源头在肝,肝郁伤脾。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第一步,先实脾。
用加味歸脾湯二十餘劑,形體漸健,飲食漸加。
贰,把先前辛燥的风药改成甘润的归脾汤。这里,加味归脾汤加的是柴胡和山栀,柴胡可以解郁,山栀可以去郁火。二十余剂,慢慢将病人的状态往回调。能吃饭,就说明脾调理得有成效了。
又服加味逍遙散十餘劑,痰熱少退,喉核少利。
叁,适时进入下一步:服用加味逍遥散疏肝。一边实脾(白术、茯苓),一边养肝(当归、白芍),一边疏肝(柴胡、薄荷)。十余剂后,梅核气、痰热都有所缓解,说明肝郁有了疏解。
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諸證漸愈,
肆,接下来安排健脾益气去湿的升阳益胃汤,其中包含一些风药(羌活、防风、独活)。因为前面已经做好了铺垫,脾不虚了,肝不郁了,用风药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如有风症就可以安心地上风药。数剂以后,诸症渐愈。
但臂不能伸,此肝經血少,用地黃丸而愈。
伍,治到最后,还剩一个小尾巴:臂不能伸。这是“大筋短软”的现象,大的筋脉因为失养而收缩变短,呈现拘挛紧急的状况。肝主筋,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肝血对筋的濡养不足造成的。因为肝藏血、肾生血,所以选择地黄丸继续补肝养肾,终得痊愈。
立斋的这四个医案都是相同的风格:追根溯源、稳扎稳打、环环相扣。这样就能够理解俞震所附注的 “理法精密,学者所当熟玩” 了 。
这样的医案如同珍宝一般,值得我们反复揣摩把玩。《古今医案按》一书中,“立斋”二字还出现在其余三十多个章节里,未来我们还会再相逢。
为什么学习这四个医案会产生一种激荡心灵的感觉呢?主要是因为透过医案,能切身感受到薛立斋老师为医为人的品质。
先辈医家们的宝贵品质可以穿越时空感染到后世学子,这或许就是医案学习能带给我们的福泽吧。
本文整理自唐略主讲的《古今医案按》,细致入微地讲析古人的经典医案,通过医案学习古人治病的思路、方法,尽在本讲座中。
点击下方图片,收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