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理查德·费曼的学习方法
最近在阅读科学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发现如下共性
不仅在科研上有非常高的科研品味
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均涉猎广泛
很多时候本学科的知识是用其他学科解决的。
昨晚和大二学生梳理她最近看的文献和知识时,她说知识吸收不了。
正好把以前一直应用的理查德·费曼的学习方法和她分享下。
在分享之前呢?我们先简单介绍下费曼,然后再介绍下他的学习方法。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凭借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曼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科学普及和教育方面的卓越表现也同样广受赞誉(看到的很多大牛,其实也是科研和其他均兼顾)。
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他以幽默风趣且通俗易懂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独创的“费曼技巧”也反映了他对学习和知识传播的独特见解。
费曼一生中的科研成就涵盖了多个领域。他在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液氦超流性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费曼图不仅使得物理学家们能够以直观的图像理解复杂的粒子相互作用,还极大地简化了理论计算的过程。此外,他还在“曼哈顿计划”中担任了关键角色,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费曼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开创性成就,他的个人魅力和好奇心也使他成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曾在巴西教授物理,并在业余时间学习并精通手鼓,还以破解密码和锁具为乐。他对于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喜欢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他著有多部著名的科普著作,如《别逗了,费曼先生!》和《发现的乐趣》
这些作品中费曼风趣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传递给了大众,使得他在学术圈外也拥有大量的读者。
所以,通过上面的讲解你了解了这位诺奖得主,理查德·费曼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育家和通俗作家。
他的学习方法、科研贡献和个人生活都无一不折射出他对科学与知识的无尽热情。
如下图,学习金字塔将学习方式分为两大类。
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其知识留存率分别为5%、10%、20%和30%,显示出被动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而主动学习则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知识留存率依次提升至50%、75%和90%。
由此可见,“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具有最高的知识吸收率,达到90%。
虽然表面上是对他人进行教学,但实质上是在通过教学的方式“逼迫”自己弥补知识盲点。
而我得体感是讲授可以是授课,以语言和文字协同来进行。还可以是文字写作输出也是一种自媒体时代新的讲授方法。费曼那个时候并不普及。
不知道这个留存率有多少呢?我的体感是介于实践和教别人之间。大家可以试试。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究竟如何教别人呢,费曼也给了我们一个框架:
第二,想学习的概念-讲解-回顾和改进-用自己的语言比喻
第一步:选着想要学习的概念。准备一张白纸,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或未接触过的概念与难题写下来,然后查阅相关资料,确保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
第二步:讲解知识-输出你的理解。将自己视作老师,把所学内容讲述给他人。如果能够清晰、系统地让对方理解,则表明你对该知识的掌握已经较为全面。若对方未能理解,或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不确定、停顿的情况,就说明存在薄弱之处,需进一步学习。
第三步:回顾与改进。反思在第二步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讲解不顺畅的部分、对方未能理解的点,以及未能回答的问题。识别这些知识上的漏洞,针对性地再次学习并理清关键点,再次进行讲解。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这一步是对之前学习的总结和提炼,将所学知识内化,去除多余的内容,抓住核心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大家看我的公号文章可以发现有很多白话去解释概念,也就是这个原因。
如此反复训练和修正,知识掌握的程度会逐渐提高。
真正能够将一个不理解的人讲懂时,也就是你完全掌握该知识的时候。虽然这个方法看似步骤繁多,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必将带来显著的学习成效。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