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麦卡锡
Paul McCarthy
1945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1968-1969年就读于盐湖城犹他大学
1969年获得旧金山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
1972年获得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硕士学位
1984-2003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
Santa with Butt Plug
青铜
619.8 x 299.7 x 325.1 cm
2002
“重口味艺术家”的诞生
Paul McCarthy在1945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作为一名重口味艺术家,麦卡锡常常带着“冒犯”的机智,把矛头对准那些备受珍视的美国神话和偶像,比如美国梦、迪斯尼、西部片,甚至是现代艺术家——为那些传统上,因天真或纯洁而受到尊敬的主题增添了一丝恶意。
Untitled (from Propo Series) (Black Doll)
铝
183 x 122 cm
1972-1994
麦卡锡的童年,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给他增添了许多灵感。而他之所以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则与他的童年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很小的时候,麦卡锡就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生活在了一个深受美国摩门教影响的成长环境中。没人知道他到底在那种环境里经历了什么。
“这是一个使人感到非常压抑的宗教。保守而压抑。当时我不明白束缚是什么。这只是我周围的环境。”他回忆说,“直到如今,我仍然感到压抑。”
Untitled
纸面 木炭
91.4 x 61 cm
1983
或许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又或许是性格使然,对麦卡锡而言,童年时代的自己有点儿失常。好在麦卡锡的童年也不乏一些积极的事情。
比如,他的父亲性格温柔、勤劳顾家,甚至从不说脏话。而他母亲早在年轻的时候就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对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熏陶。
Dead Viking
亚克力毛皮 木材 橡胶服装
30.4 x 183 x 61 cm
1992
若干年后,当被问及那股压抑感时,他说:“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在60年代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那时我已经处于青少年晚期了。我很难把自己从困境中拉出来。一系列事件导致了压抑。但这种压抑也可能导致这种表达。”
“(高中时期)我开始把艺术看作是一种渴望,一种生命的表达,一种哲学的表达。”麦卡锡说,“绘画是艺术的导火索。而且,我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我父母很高兴我找到了一些事情做。”
60年代的越南战争,对整个美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他本人,还是他所处的犹他州艺术院校,都陷入了彼时美国社会内部的激烈斗争中。街头暴力,时有发生。
受到彼时美国国内左翼思潮的影响,麦卡锡从来没有报名参加征兵。但在他于1969年从旧金山艺术学院毕业时,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将他征召入伍。
麦卡锡对此很抗拒。在体检时,他公然拒绝入伍。这引发了一连串的麻烦事件,直到1973年,他被美国最高法院认证为,“为良心拒服兵役者”。
Untitled (Drawing for Alpine Man)
墨水 木炭 包装胶带 拼贴
56.5 x 40.6 cm
1992
之所以闹到最高法院,是因为他在被征召时,被美国的征兵人员问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被认为是违宪的。
“(他们问)如果敌人进入你的房子,你会怎么做?我说:‘他们’不是。我的案子当时属于‘其他集体诉讼案件’。”麦卡锡回忆说。
经过了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折腾,本来就不太正常的保罗·麦卡锡,在60年代的美国社会思潮影响下,产生了“进化”——他质疑社会的制约,质疑文化的制约,质疑现实的制约。种种荒谬的艺术灵感由此迸发。一个骇人的重口味艺术家,诞生了!
“毁童年爱好者”的演化
麦卡锡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制作录像带。内容看上去多少有点儿神经兮兮。他有时会把相机倒着放,或者借助镜子,拍出反常画面。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创作一些表演作品。比如,他一个人拿着相机,站在镜头前,在空荡荡的工作室里,凭借直觉,重复着做点儿什么动作。
为了满足“发疯”的需求,他专程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剧院,做起了演员。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在表演中使用一些从旧货店买来的,有大有小的填充玩具动物,就好像它们都是有个性的角色,比如父亲、母亲,或者其他的各种幻想出的人物。然后在80年代早期到中期的某个时候,他又开始用它们当画笔使唤,一点儿不念“旧情”。
自80年代以来,他在多媒体展览中展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画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在多学科综合实践中,于21世纪10年代,发展出了两个迭代出来的项目——《白雪公主》系列和《驿站马车》系列。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使用不同媒体的艺术家。表演、雕塑、绘画、素描、录像——我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每一件作品。”保罗·麦卡锡说。
《白雪公主》项目始于2009年,最初是以童话《白雪公主》为主题的一套绘画作品,并探索了德国民间故事原著,及其20世纪商业化版本中的多层次参考。
此后,该系列发展成为麦卡锡自己创作的多平台叙事,结合雕塑、表演和史诗般的装置效果,于2013年在纽约公园大道的军械库遗址展出。麦卡锡重新演绎了经典故事,并完全创造了全新的场景,以不熟悉的外表重新塑造了熟悉的角色。
《驿站马车》是麦卡锡的第二个长期项目,改编自1939年由约翰·韦恩(John Wayne)主演的同名美国西部电影《驿站马车》(Stagecoach)。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陌生人,乘坐一辆被阿帕奇美洲土著追赶的公共马车,穿越美国的故事。
在这里,麦卡锡使用西方作为一个可识别的结构,从中形成不同的解释。他通过关注不同性别之间的社会互动,使故事中的“酒吧女孩”再次成为中心人物。反复出现的阉割主题,则是通过画作上潦草的文字参考来传达。
在这两个系列中,典型的美国叙事都与人类的欲望和本能相抵触,并以麦卡锡特有的机智和颠覆来审视。不论是在画布上,还是在银幕上,他所安排的表演,都以一种充满活力的,由材料实验和心理过程驱动的绘画风格,有条不紊地进行。
有趣的是,在麦卡锡试图解构美国文化的同时,他又通过生产“反文化”(counterculture),进入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之中。就像麦卡锡说的那样,“(比如说)可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可爱可以是丑陋的。你可以重新定义可爱。”
Basement Bunker
演员戴着面具 摄像头 烟斗 粉色衬衫 铝
182.8 x 106.6 cm
2003
“反文化表演家”的叹息
当观众们看完他创作的影像作品以后,会发现,他的作品中仅含有极少的对话。碎片化的喃喃自语像是在吟诵。在他的影像作品中,伴随着焦虑、性紧张、羞辱、体液、意识流,某个普遍的“伤口”,会被清晰地表达出来。
人们会意识到,自己对粪便、血液和粘液有强烈的反应,仿佛从人体蹦出来的最微小的东西都是可怕的——这些实际上都是从人体内部自主生成的材料,但人们却会对体内的东西感到震惊。
对此,保罗·麦卡锡表示:“也许,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我们被教导要厌恶我们的液体。也许,这与对死亡的恐惧有关。体液是基础物质。迪斯尼乐园很干净,但‘干净’是法西斯主义的信仰。”
麦卡锡曾经在童话故事中扮演了很多角色,并重新融入其中。对麦卡锡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童话故事和迪士尼乐园是一回事。
“但我想,我对童话的迷恋,与人物陷入某种情境或环境有关。我很少对整个童话故事感兴趣。似乎通常我只对童话故事的一部分感兴趣。”
在研究美国文化史的某些学者,或者美国文化行业的某些从业者眼中,迪士尼创始人沃特·迪斯尼(Walt Disney)是一个有着严酷右翼政治立场的,残忍的怪物。
但这样一个男人,却恰恰是迪士尼乐园中那个“欢乐而反常”的世界,以及一些伟大IP,和杰出“角色”的创造者。这种奇异的联系,让麦卡锡感到有趣。
“迪士尼与未来有关。它是一个虚拟空间,和雅典卫城没什么不同。迪士尼的角色、环境、美学都是如此精致,关系是如此完美。它是一个世界的发明。一个与政治议程直接相关的香格里拉,一种你被引诱去参观的监狱。”
麦卡锡不只是对迪士尼不怀好意。他对于所谓的表演艺术界,同样也有批判的眼光。在他眼中,以前有很多有趣的艺术家在做表演。现在,这种能量似乎过多地转向了视频和电影。
在他看来,如今这些在镜头前表演的艺术家,其创作品质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人们不在近距离的场合,欣赏艺术家的表演?为什么这帮表演艺术家们都活跃在屏幕,或者基座上的监视器里面?
“我知道这对演员来说很难(体力消耗),但这曾经是一种吸引力,一种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演员都想在剧院中表演,这是真实的场所。看到一个完整的形式几乎消失是很奇怪的。过去有表演杂志,博物馆和画廊也有固定的表演场地。不久前,戏剧和表演还模糊不清……那是一个富饶的时代。”
Chocolate Santa
巧克力 盒子
27.4 x 16 x 14.3 cm
2007
Steven
硅胶 木条箱
144.8 x 81.3 x 64.8 cm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