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则、材料、物质到平面绘画的空间——第六期“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精彩回顾

文化   2024-09-26 17:58   北京  

 
2018年库艺术“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创办以来,这里便成为了拓宽艺术视野,革新思维的殿堂,更是灵感碰撞与创作实践的乐园。今年盛夏,谭平、顾黎明、保科丰巳(日本)、黄拱烘四位重量级导师倾情奉献,围绕“绘画方法论拓展”专项课题展开了一场丰富、多元的探讨与深入实践。在工作坊现场,成员们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再次被点燃,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

在“有限的自由”课题下,谭平导师不仅传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从个人创作观念、思维层面启发了成员们,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知自由的边界与创作的无限可能。顾黎明与保科丰巳两位导师,则让成员们亲手触摸材料的灵魂,从历史的脉络到当代的语境,每一次材料的转换都伴随着成员们心灵的触动与创作的飞跃,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而黄拱烘导师的讲授现场,则是空间与色彩的世界,成员们在油彩的流淌与堆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面绘画语言,每一次空间的构建都是对视觉与观念的双重探索。

整个工作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更是一场关于创作、关于自我、关于艺术的深度体验。成员们在这里不仅掌握了创作的方法,更在创作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在艺术观念、语言、形式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谭平导师 

 如游戏般建立艺术的规则 


谭平老师作为本期工作坊的首讲导师,以“有限的自由”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独特的艺术探索之旅。这一课题巧妙地融合了挑战与创造,激发成员们在既定框架内寻找并跨越自我表达的边界。



讲授中的谭平导师



课程一开始谭老师就将艺术比作一场精妙的游戏,强调规则是其魅力所在。他认为,良好的规则框架非但不会束缚创造力,反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引导心灵在规则的引领下自由翱翔。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践训练,通过分组协作,鼓励跨年龄、跨专业的成员组成小组,以多元视角共同探索创作新境。在一张全开纸、三支笔、不限色彩与严格时间控制的挑战下,让成员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协作,更深刻体会到规则对创作的影响和作用。




成员进行分组,并进行创作方案讨论



随着课程深入,谭老师鼓励成员自我设定创作规则,以独特的个性与清晰的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方法。他强调方案的重要性,引导成员通过文字、视频、笔记等多种形式记录创作细节与感悟,深化对创作过程的理解与反思。成员们也积极响应,纷纷制定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的规则,从工具选择到表现手法,从主题构思到情感抒发,将智慧和创造性充分融入每一个步骤与环节。





小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谭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誌屋北京的展览“谭平:内循环”的展呈经验,深入剖析了个人创作方法与展览策划的精髓,为成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成员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还促进了关于艺术创作质量、趋势及市场需求等话题的多维度交流与讨论。



谭平导师进行课题指导





成员进行课题创作



三天的交流时间很短暂,但在课题成果展示时,成员们的作品却以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方式,共同展现了“有限的自由”下无限的创造力与表达。谭老师的课题不仅传授了如何在规则中寻找自由、在限制中激发灵感的方法,更揭示了艺术与规则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真正的自由,源自于对规则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进而实现心灵的自由飞翔。








部分小组课题创作



 顾黎明导师 

 当代绘画材质转换的深度探索 



工作坊第二位导师是顾黎明老师,在为期三天的讲授中顾老师通过“材质的当代绘画语言转换”这一课题引导大家深入探讨了现代与当代绘画的界限、艺术创作中的材质转换,以及艺术如何作为反映社会问题与文化议题的媒介。



讲授中的顾黎明导师


课题讲授伊始,顾老师便明确区分了“现代”与“当代”的艺术语境——现代艺术强调个性表达与自我呈现,是表现主义的延续;而当代艺术则超越了这一范畴,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与文化议题的关注,通过材料的转换和观念的批判性使用,探索艺术与现实的复杂关系。这种对“表现”与“呈现”的区分,为我们理解两种艺术形态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顾黎明导师进行课题指导



在讲座《现、当代绘画材质转换》中,顾老师通过意大利贫穷艺术、物派、单色绘画等多个案例,深入剖析了现代与当代艺术在材料运用上的显著差异。他强调,艺术家应将材料视为一种媒介和方式,通过不断创新与实验,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涵。从塔皮埃斯的“现实中的抽象”到贫穷艺术的总体艺术理念,从单色绘画的简约与秩序到波普艺术的物质与规则,从基弗的现实叙事与仿生材料到赛·托姆布雷的书写与消解,从G0l的复古寓意与物质对比到杰弗里·杰布森的文化批判,以及科技与禅意的融合与克里斯蒂安·海因里希、克劳迪奥、布拉姆博加特等艺术家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材料使用方式。顾老师通过大量案例资料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材料,创造出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深意的作品。




成员进行课题实践


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顾老师鼓励成员们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和表现形式,并亲自一对一指导大家如何将技法、媒介方式与个人观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逐渐领悟到,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是艺术家观念与情感的真诚流露。通过不断的练习与点评,大家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念选择合适的媒介,并通过技法的运用将其完美呈现。





顾黎明导师进行课题指导



在作品点评环节,顾老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迅速发现每位成员的特点与有待于强化的方面,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他不仅关注作品的技法表现,更重视作品所传达的观念与情感。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成员们解决在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激发了大家对艺术创作的无限遐想。




每人每日20张课题训练


回顾这三天的工作坊经历,成员们不仅在理论上对现、当代绘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顾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大家受益匪浅,也为大家后续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材料与表现形式,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当代性和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埋下了一颗种子。


每人每日20张课题训练




 保科丰巳导师 

 不是绘画的绘画 



进入工作坊后半程,我们迎来了前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教授。作为“后物派”代表性人物,保科老师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关注自然与人类处境,其创作大量采用天然素材,并在此中探究空间与身体感知的相互关系,同时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材料选择和形式表现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在这次工作坊中,保科老师带来了一个在大家看来不是绘画的绘画课题——“新绘画的结构”。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乐丽君女士担任保科丰巳教授的助教和翻译,通过她“信达雅”的翻译使得保科教授与成员们在此次工作坊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准确和顺畅的交流。



讲授中的保科丰巳导师


课程首日,保科老师以一场精彩讲座拉开了序幕,他穿梭于东西方艺术史的长廊,剖析了艺术创作中技术元素与美学理论的相互交织。他强调,艺术无新旧之分,古老中蕴含着新的生命力,技术的进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火花。以这种东方哲学式的思考方式,保科老师鼓励成员们以开放的心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创作出能够传递勇气与希望的作品。



演示物派中的“关系”概念



关于“水的记忆”的速写



随后,成员们领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刻的练习任务——以“水”为主题,结合个人记忆与家乡情感,进行速写或草稿创作。这一练习不仅激发了成员们的创作灵感,也为后续的实践探索铺垫了一个继续深入的基础。





成员将户外“痕迹”带到工作室



接下来三天的艺术课程成为了一场深入探索自我、材料与创新融合的旅程。成员们首先通过作品分享与点评,理解了艺术创作中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学会了以独特视角和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随后,课程转向对日常材料的深度挖掘,以“水”和“布”为主题,利用纸张和布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创作出既富有个性又充满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情感与记忆的承载。最终,成员们在创作成果展示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艺术成长,保科老师也予以极大的肯定与鼓励,这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艺术道路的美好期许。





保科丰巳导师进行课题指导



保科丰巳导师观看《库艺术》杂志



在为期四天的讲授中,保科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到的美学见解,带领成员们深入日本物派与后物派的语境,开启了一场关于艺术、美学与创作的深刻对话,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技术与哲学的共生关系,鼓励成员们在未来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表达自我,传递信念。



成员冯朝岭作品



成员王鹏作品



成员赵名君作品



成员张亦允作品



成员韩静作品



成员张书齐作品




 黄拱烘导师 

 探索平面绘画中空间的无限深度 



随着工作坊的深入,工作坊迎来了最后一位导师——黄拱烘,他带来的课题是“平面绘画中空间构建”。这个课题像一把钥匙,为成员们打开了通往绘画深层奥秘的大门,其核心在于:今天的绘画远非简单的图像再现,而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创造深度与空间的艺术实践。


讲授中的黄拱烘导师



课程第一天,黄老师就课题本身展开了讲解,全面探讨了绘画的本质、材料与技法、空间构建以及初始结构的重要性。当代绘画创作早已不仅仅是图像的再现,更是一种通过物理操作在平面上创造深度和建构空间的艺术形式,绘画应通过油彩在平面上创造空间,而非仅仅依赖于图像。油彩不仅是色彩的堆叠,更是构建空间、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物理操作,如并置、重叠等手法,画家能在平面上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立体效果,展现绘画的独特魅力。



黄拱烘导师进行课题讲解与示范


而在讲座的一开始,黄老师便强调了初始结构的重要性,他以建造房屋时的地基为喻,没有坚实的地基,再华丽的房屋也只是空中楼阁。在绘画中,初始结构就是画面的骨架,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走向。黄老师鼓励成员们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框架,用自由的结构组织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同时多尝试初始结构的构建,为后续能够深入画面打好基础。





黄拱烘导师进行课题指导


色彩与结构的交融,是黄老师课程中的另一核心要点。他通过亲自实操演示,让成员们看到色彩如何支撑结构,结构又如何因色彩的丰富而生动有力。因此,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在绘画中,色彩与结构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黄拱烘导师进行课题讲解和示范



与此同时,黄老师还非常注重艺术家的状态对作品品质的影响。他认为,只有当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作品才能散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他希望成员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技法和材料,同时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投入。这种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成员。





创作中的成员



四天的讲授虽然短暂,但黄老师的精彩讲解和真诚分享却让成员们受益匪浅,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让大家有深深的共鸣,也让大家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更多的自信与激情。


成员姜胜作品



成员张书齐作品



成员罗华作品



成员赵名君作品



成员无二作品


 导师寄语 



谭平


此次工作坊的课题是以启发为主,结果并非唯一追求,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勇于突破既有框架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创作初衷或许会随过程而改变,意外之美往往更触动人心。探险式的创作未知而充满魅力,在鼓励大家自由挥洒的同时,如果能对细节做更多细致入微的考量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灵感常在过程中涌现,方案中我们的标题与阐释亦随作品成形。


在这次的交流中,大家对何为当代艺术聊得很多,其核心在于即时性、关联性与个性表达。社会批判仅为其一隅,个人经历、情感共鸣同样重要,艺术家需要敏锐捕捉生活瞬间,使之成为作品灵魂。让艺术与生活紧密交织,成为创作不竭的源泉。


艺术家之路,挑战与困境常伴,每解一惑,新题又至,乃至迷茫。正是这份不确定性驱动了作品不断蜕变。自我否定,关注当下,应成为我们创作的常态,如此作品自会愈发引人入胜。




顾黎明


在此次工作坊中,我构建的课题的阶梯是:始于技法传授,继以媒介探索,终至观念与媒介的融合,三者相辅相成,共筑创作理念与方法的基础。技法是基石,无之则观念难以落地;媒介为桥梁,连接创意与现实;观念则是灵魂,引领创作方向。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深化艺术实践。

艺术学习如同解谜,一通则百通。深入探究某一问题,避免浅尝辄止,唯有深耕细作,方能触及艺术之精髓,激发对广泛议题的深刻理解。以线为例,细致剖析其形态、韵律与情感承载,方能在线条间游走自如,达到艺术新高度。艺术追求深度而非广度,需持之以恒地钻研某一领域,直至精通。庖丁解牛之典故,启示我们反复实践,精益求精,而非随波逐流,盲目跟风。每位艺术家都应发展个人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吸纳多元养分,丰富自我表达。

总之,艺术之路在于专注与积累,在于对每一细节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愿每位成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坚持不懈,终达艺术之巅。


保科丰巳


这次工作坊中见证了成员们从迷茫到惊喜的转变,我所强调的消除欲望、利用本质等理念,在下午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其中部分作品已初具展览水准,展现了大家的表现力和力量感。尽管课程短暂且过程偶有波折,但大家的潜力令人振奋,特别是那些能拥有天然的艺术感觉的同学,比如书齐,虽未完全自知其才,但已展露锋芒。


无二和冯朝岭的作品也各有千秋,证明了专注与质朴的力量。冯朝岭的作品尤为朴素,展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哲学。而王鹏的尿液作品,虽题材独特,却彰显出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提醒我们艺术需独辟蹊径。只要敢于挑战传统,坚持个人独特视角,即便看似荒诞如大小便题材,也能成为震撼人心的艺术语言。关键在于持续与信念,不随波逐流,方能成就非凡。


我希望每位成员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绘画还是其他媒介,关键在于明确自我,勇于尝试。犹豫不决只会阻碍成长,明确目标并坚持,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黄拱烘


作为此次工作坊的尾声导师,我深感荣幸能与各位共度这段探索之旅。尽管时间紧凑,大家的疲惫也显而易见,但你们的热情与努力让这次绘画探索意义非凡。我惊讶于每位成员的敏锐感知,即便是自称经验不足的成员,如冯老师,其画作也展现出不凡的表达力与感受力。这证明了绘画的真谛往往超越技巧,源自内心的真挚与情感的流露。


我们聚焦于“平面绘画中的空间建构”,这虽是个限定的命题,却激发了大家对绘画本质的深刻思考。我相信,绘画的多元与广阔远超乎此,它等待着我们每个人去挖掘、去融合、去创新。在此,我鼓励大家继续探索,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或命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多涉猎美术史,从中汲取灵感与智慧,为自己的创作之路铺设更坚实的基石。




 部分成员感受 




刘垚:


库艺术工作坊中,四位导师的课题安排深具匠心,从谭老师的“有限的自由”至黄老师的“平面绘画中的空间建构”,循序渐进,旨在解决问题,启发创作思维。导师们传授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的思维方式,这让我坚定了自己原有的想法,艺术之路应先完善自我,而非急于求成。他们引导我认识到,每个人应有独特的方法丰富人生,从而孕育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此次经历坚定了我先完善自我再进行创作的信念,并激发了我整理个人脉络、稳步前行的兴趣。感谢库艺术提供的宝贵学习平台。



姜胜:


我参加此工作坊旨在突破具象绘画的瓶颈。谭平老师的“有限的限定”概念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顾黎明老师关于材质转换的讲解激发了我的新尝试。然而,保科丰巳老师的课题最具挑战,他让我重新审视物质与主观的关系。幸得黄拱烘老师点拨,我顿悟物质与表达载体间的紧密联系,豁然开朗。此次经历远超预期,助我质的飞跃。衷心感谢库艺术提供宝贵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未来,我将持续关注相关工作坊信息,期待再次参与。



罗华:


参与这次工作坊,我感受到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蜕变。谭平老师引领我搭建起观念与创作之间的桥梁,让我学会如何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作品。顾黎明老师的材料课,让我认识到材料服务于作品而非单纯堆砌,激发了我对材料本质的深入探索。保科丰巳导师则强调材料的生命力与平等对话,融入东方哲学,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感悟。尤为震撼的是黄拱烘老师对色彩与空间的独到见解,他揭示了油彩如何在画布上构建空间感,这一洞见让我如醍醐灌顶。整个课程如同一场思想革命,让我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这样的改变不仅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更为我未来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这次经历将成为我艺术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冯朝岭:


参加库艺术“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对我这样的艺术爱好者是一次难得的宝贵机遇。导师阵容强大,手把手传授,启发良多。自由绘画,非任意挥洒,而是心手合一的探索。保科丰巳导师的耐心指导尤为深刻,虽语言有碍,其热情与专注令人动容。此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技巧,更深化了对艺术的理解。未来,我将秉持工作坊中学到的多看、多思考、多实践的精神,继续探索内心,精进技艺,期待在艺术道路上更进一步。



纪文民:


我的绘画创作从具象转向抽象,库艺术成为我艺术探索的重要伙伴。其书籍与课程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的理解,更激发了我对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参与“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虽初时忐忑,有幸参与其中,此行收获颇丰。我深入了解了综合材料绘画、日本物派与后物派,特别是黄拱烘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掌握了绘画中平面与立体、色彩与空间的精妙关系。此番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更点燃了我创作的热情与信心,让我在色彩与情感的表达上更加自由与深刻,对未来绘画之路充满期待。



王鹏:


参加库艺术“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体验非凡。平台汇聚顶尖导师,交流氛围融洽,令我耳目一新。导师授课严谨细致,互动顺畅,激发了我对艺术的深层思考。与来自各地的成员共话艺术,碰撞思想火花,为我的创作方式注入新活力。此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艺术视野,更促进了我对绘画及艺术观念的深刻反思与成长。库艺术作为卓越的艺术交流平台,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提升机会,期待未来更多这样的相聚。



无二:


此次工作坊经历满载而归,四位导师各具特色,极大提升了我的创作信心。谭平老师的“有限的自由”课题启发我在限制中探索创新,顾老师对材料转换的探讨深化了我对综合材料运用的理解。保科丰巳导师的开放思维尤为触动,鼓励我从日常中汲取灵感,打破绘画界限,让创作无处不在。黄拱烘老师则引领我超越概念,深入色彩与空间的纯粹探索。每位导师的独特视角与课题,不仅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更激发了我脑中的创意。衷心感谢这段宝贵经历,为我开启了自信与灵感并存的新旅程。



张瑞祥:


这次工作坊学习经历虽然时间短暂,但强度很高,在短时间内高效促使我在观念上的改变,对久历职场的专业创作者而言,实为宝贵充电站。谭平导师三日课程,虽短却满载精髓,令我顿感焕然一新,前所未有地全面革新自我认知。此外,四位导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以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对未来艺术创作与人格修养均大有裨益。



赵名君: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每位导师风格迥异,但都对我影响深刻。艺术瓶颈因课程启迪而豁然开朗,我学会了从自我出发,深入探索创作之路。特别感谢库艺术及精心安排的导师阵容,课题循序渐进,激发了我对绘画的新探索。尤其是黄拱烘导师的实践课题,让我领悟到“艺术之否定即成长”,这一思维将指引我未来的创作。期待库艺术更多精彩工作坊,定当积极参与,持续学习。






 在当下如何找到绘画的方向?
 10月,与董大为导师 
 一起交流,创作,展览 



讲授导师
董大为


特邀嘉宾
王光乐、彭玮、Freeman(楚思贤)

课程开始时间:2024年10月12日

课程时长:为期三个月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艺术创作并重
线上+线下+展览
课程亮点:从认知、创作再到最终的展览,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线下举办地:北京
招募:小班制15人


成员特别福利
于北京798\草场地艺术区空间举办成果展+媒体推广+后期持续孵化

策划方:库艺术教育

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报名微信:kuyishu001
报名电话:010-84786155






依托《库艺术》媒体资源优势,汇聚业界共识与力量,经过与众多导师的前期商讨,秉承自由、独立、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邀请海内外著名艺术家、教育家等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以线上丰富详实的讲解,结合线下系统的课题训练,帮助学员明晰内心诉求,挖掘表达潜能,形成独立的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于2018开始,先后成功举办了“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反方法”创研工作坊,“自由绘画”展览季,库艺术大咖讲堂等交流活动。已初步形成产、学、研、宣等运营体系,实现了学术课题研发共建,交流互动、创作成果展示,传播等平台性的功能目标。

库艺术
当代艺术专业资深全媒体平台;以严谨、敏锐的学术话题捕捉,独具慧眼而富有深度的艺术个案挖掘而著称;致力于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及现当代美学的社会普及等时代文化、艺术命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