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报告》改编自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说,《全面回忆》、《银翼杀手》亦是出自其笔下。迪克于1928年12月16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82年卒于加利福尼亚,一生中总共出版过44本书。他的作品集科幻、恐怖、推理、悬念、神秘、冒险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性。《纽约时报》曾评价,“迪克描绘的世界是我们所能接受认同的,但又如此超乎想像。”只是在他生前,自己的小说并不被大众理解以至畅销。
1982年3月2日,距离《银翼杀手》上映前四个月,迪克撒手人寰。可以说,是电影让世界发现了菲利普·K·迪克,而迪克预言的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亦为好莱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人们为其身后设立的“菲利普·K·迪克奖”,就是为奖励那些表现不俗的科幻作家们。
《少数派报告》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警方拥有一套完美的预知犯罪司法系统,在三个超能力者的帮助下,可以预知人的犯罪动机,藏匿于任何时间、地点的犯罪,都会在没有实施前被绳之以法。三个先知偶尔也会发生分歧,这时警方就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裁定。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约翰·安德顿警长致力于预先打击犯罪,但当他某天也被预知犯罪确认为犯罪分子时,将如何还以清白?
迪克原著短篇小说经斯皮尔伯格改动后,难逃库布里克的《人工智能》被其接手后走向光明的命运,渗入了大量亲情描写;如同你无法想象《银翼杀手》的潮湿沉闷变得光明整洁;而最主要的,斯皮尔伯格一举推翻了司法系统的权威性,毕竟谁都不愿意影片沦落至《银翼杀手》的曲高和寡,这依然是一部动作场面精彩、想象力丰富的成功商业电影。
迪克成为作家的道路很漫长,他从小就开始读科幻小说,到了十几岁时,痴迷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科幻小说。五十年代他写了很多短篇,但从未取得成功。1956年,迪克在写《少数派报告》时,为了能发表,放弃了赚钱的杂志,反而回到了一个字一分钱的杂志《奇幻宇宙》。1956年1月,这本杂志第一次刊登了《少数派报告》。在接下来三十年里,迪克写了很多小说,但直到生命即将谢幕,他的小说才获得认可。当时《银翼杀手》即将上映,迪克的同名小说以硬皮封面出版,他这才体会到自己在小说领域已经有所建树,但此时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编剧斯科特·弗兰克说:“我之所以喜欢《少数派报告》,是因为它的想法和境况都如此极端,差不多是建立在科幻基础上的恐怖电影。最初,为了弄明白这部电影带给人什么感觉,我们看了《法国贩毒网》,把它当做五十年后的《法国贩毒网》来拍,是一部黑暗的电影。”汤姆·克鲁斯与小说中的安德顿完全相反,原著中他秃顶,又胖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