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水平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更多以慢性病的形式长期存在,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和生存期。
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常常起病隐匿,早期识别与诊治往往被忽视。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患者在肿瘤治疗全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早期识别和筛查,以及提高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治水平十分重要。因此,我国心血管病学、肿瘤学、检验医学以及肿瘤心脏病学等专家编写《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进行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恶性肿瘤与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两类疾病,二者常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肿瘤可侵犯心脏、血管及其附属结构,多数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具有心血管致病性,放射治疗(放疗)可直接造成心脏和血管损伤。
CTR‐CVT 主要包括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 (CTRCD)、冠状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出血并发症、周围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及心包疾病10个类别。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诊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筛查监测是CTR‐CVT早发现、早诊治的基础。鉴于CVD与肿瘤存在诸多共同致病基础,而许多生物标志物是某些基本病理生理学过程的中间产物,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在CVD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常常并行存在,故此类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能对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提示作用。
相关心脏生物标志物
cTn
cTn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由于cTn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标志物,是目前CTR-CVT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标志物,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在发生不可逆的CTRCD之前,可检测到cTn水平升高,提示临床医师需优化诊疗,防治肿瘤患者早期CTR-CVT的发生发展。
利钠肽
利钠肽: ANP 和 BNP 是反映血管内压力和容积的标志物,同时也是检测 CTR‐CVT 的重要指标。利钠肽是 CTR‐CVT 的独立预测因子。众多研究表明,利钠肽与肿瘤治疗引起的 CTRCD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新型生物标志物
26条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一览
推荐意见1:推荐在AC方案化疗前,无论基线心血管风险高低,均建议行基线cTn及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及GLS。(Ⅰ,A)
推荐意见3:在急性和早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cTn优于BNP/NT-proBNP,而在迟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BNP/NT-proBNP优于cTn。(Ⅰ,B)
推荐意见4: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第2、4、6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个月行cTn、BNP/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每个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CK-MB测定。(Ⅰ,A)
推荐意见5:推荐高、极高风险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前,需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6: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及GLS。(Ⅰ,A)
推荐意见7:对于HER2靶向治疗前行AC方案化疗的低、中风险患者,需行cTn基线测定。(Ⅰ,A)
推荐意见8: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2~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9:AC方案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建议将推荐意见4、8相结合,个体化制定更为严密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略。(Ⅱa,B)
推荐意见10:推荐抗VEGF治疗之前,除低风险患者外,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1:对于中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第1年每4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后4周,第1年每3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2:推荐所有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行基线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3: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基线、治疗期间每3~6个月测定cTn、BNP/NT-proBNP。(Ⅰ,B)
推荐意见14:在卡非佐米或硼替佐米治疗的前6个周期中,推荐所有患者每个周期行1次BNP/NT-proBNP测定;在伊沙佐米治疗期间,推荐所有患者每2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5:推荐ICIs治疗之前,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同时进行基线心脏风险评估,包括采集临床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TTE,并考虑测定CK-MB及自身免疫抗体。(Ⅰ,A)
推荐意见16:推荐所有新发心脏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均需暂停ICIs治疗,直至排除心肌炎诊断,并启动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会诊制定个体化监测及治疗方案。(Ⅰ,B)
推荐意见17:对确定为ICIs相关的亚临床心肌损伤,推荐将cTn和心电图监测频率增加至每周1次,直至cTn水平恢复到基线或保持相对稳定且无新出现的心电图或影像学异常,可将监测频率降低到每个治疗周期前1次。(Ⅰ,B)
推荐意见18:推荐在激素减量期间每周随访症状、体征、心电图及cTn、BNP或NT-proBNP,同时推荐在激素停用后的3个月内,至少每2~3周进行上述随访。(Ⅰ,B)
推荐意见19:ICIs相关心血管毒性作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略见 表4 。(Ⅰ,A)
推荐意见20:CAR-T治疗前,推荐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1:推荐基线TTE评估LVEF及GLS,同时测量心电图。(Ⅰ,A)
推荐意见22:CAR-T治疗当天,治疗后3和7 d推荐行cTn、BNP/NT-proBNP检测。(Ⅱa,B)
推荐意见23:对于CAR-T治疗过程中ASTCT≥2的CRS患者,推荐更为密切的cTn、BNP/NT-proBNP以及TTE监测。(Ⅱa,B)
推荐意见24:推荐放疗前的肿瘤患者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5:推荐放疗后24 h和1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Ⅱa,B)
推荐意见26:推荐放疗后每2年监测cTn、BNP/NT-proBNP,以便早期发现迟发型心血管毒性。(Ⅰ,B)
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是众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潜在治愈性疗法,对于接受HSCT的患者,推荐所有患者行基线BNP/NT-proBNP测量,高风险患者需在HSCT治疗3、12个月后每年行BNP/NT-proBNP监测。
cTn、利钠肽异常处理建议
在肿瘤治疗全程,接受潜在心血管毒性肿瘤治疗患者的cTn、 BNP/NT‐proBNP 异常处理流程见图 1。
小结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精准医学时代,CTR-CVT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需要肿瘤科医师、心血管医师、检验医师以及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平衡患者肿瘤治疗的风险和获益,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肿瘤心脏病学领域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 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36): 3371-3385.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40510-01091.
扫码关注我们
IVD 体外诊断干货
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