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儿童重要的呼吸道感染,且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水平,2024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等指南制定小组制定了《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下面我们来看看指南核心内容,供专业人士参考。
PART 01 病原学
流感是由IF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IFV属于正黏病毒科,具有负义单链、分节段的RNA基因组。IFV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甲型(influenza A virus,IFA)、乙型(influenza B virus,IFB)、丙型(influenza C virus,IFC)和丁型(influenza D virus,IFD)。IFA是最为常见且致病性最强的IFV。IFV通过呼吸道传播,其靶细胞主要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PART 02 流行病学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IFV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潜伏期常为1~4 d(平均2 d),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 h即可排出病毒,在发病后24 h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 d(平均5 d),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无显著差异,但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长期(1~3周)排毒很常见。
PART 03 临床表现
▌流感表现:
多急性起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 ℃,可有畏寒、寒战,常有咳嗽,多为干咳,流清水样涕或黏涕,咽痛,吞咽时可加重,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症流感表现:
体温常超过39 ℃,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出现气促、喘息等症状,甚至可能伴有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加明显;可表现为极度烦躁、嗜睡、惊厥甚至昏迷;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休克、心力衰竭、心脏停搏、肾衰竭、流感相关性脑病,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流感相关性脑病或脑炎。
▌流感并发症:
流感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耳鼻喉和其他系统并发症。
▌重症流感危险因素:
儿童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因素见表2,流感死亡危险因素见表3。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流感合并细菌感染:(1)疑似或确诊的流感患儿初始表现为重症流感(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低血压等);(2)抗IFV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再次恶化;(3)抗IFV治疗 3~5 d后病情仍未好转。
PART 04 辅助检查
▌外周血常规检查:
流感患儿血常规指标缺乏特异性,常类似其他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少数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部分患儿早期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大多下降,甲型流感年长儿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明显。大多流感患儿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值得注意的是,重症患儿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确定流感诊断的依据,尤其是在非流感季节,主要包括抗原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4类,不同检查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表4)。核酸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流感确诊的首选方法。
▌胸部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5:流感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或有其他提示肺部可能受累的表现时,或需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时,需要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1A)。
PART 05 诊断及鉴别诊断
流感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流感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鉴别,特别是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5)。以神经系统为突出表现者,需要与其他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等鉴别。
PART 06 治疗
症状 | 推荐意见 |
轻症且非高危儿童 | 居家观察 |
高危儿童 | 尽早使用抗流感药物治疗,选择NAIs,5岁以上儿童还可选用RNA聚合酶抑制剂(1A)。 |
确诊或疑似流感的重症患儿 | 推荐尽早(最好48 h内)开始抗IFV治疗,首选NAIs(2B)。 |
儿童流感 | 不推荐联合使用抗IFV药物(1A)。 |
重症患儿 | 推荐联合使用抗IFV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2B)。 |
评估疗效 | 推荐抗IFV药物应用48 h后。 |
经足疗程治疗后核酸仍阳性 | 如果仍然存在临床表现或有加重,可以考虑继续抗IFV治疗(1C);如果临床症状缓解,建议停用(GPS)。 |
预防性使用 | 不推荐流感患儿抗菌药物治疗(2A)。 |
重症流感患儿(如广泛性肺炎、呼吸衰竭、低血压等) | 明确存在合并细菌感染征象时推荐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并积极寻找细菌感染依据(2A)。 |
重症流感患儿 | 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除非有其他明确的用药指征(2B)。不推荐常规使用被动免疫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超免疫球蛋白、恢复期血浆等]重症流感患儿(2B);部分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可能可以从IVIG治疗中获益(2C)。 |
流感患儿有气道阻塞征象 | 尽早行支气管镜干预(1B)。 |
临床诊断及确诊流感轻症病例 | 可给予中医药治疗(2A)。 |
PART 07 预防
▌疫苗预防: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1)6~59月龄的儿童;(2)<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3)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
▌药物预防:
对于不能采用疫苗预防的人群和以下重点儿童可采用药物预防。对符合预防性用药指征者建议早期(尽量于暴露后48 h内)使用,连用至末次暴露后7 d;未能于暴露后48 h 内用药者,仍建议预防给药。因为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数据有限,美国儿科学会指南不常规推荐化学预防用于3月龄以下的婴儿。
▌非药物预防措施:
采取日常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参考文献: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12):88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