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聊聊僵尸与丧尸

2024-08-18 09:38   北京  



七月半,鬼节至。夜幕下、大街上,灯光忽明忽暗、声音诡异吓人,孤身一人,想着民间鬼节的传说——七月初一鬼门开,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享受人间血食;七月十四鬼乱窜,尤其是当晚的子时,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阴森景象。想到这,后背顿感阵阵发冷,只敢往前、不敢回头,哇哦~,吓死个人。这就是鬼节特有的神秘恐怖感。基于这种感受的刺激,几百年后,东方人想象出了僵尸,西方想象出了丧尸,两者相隔千里,却都以各自不同的诡异特色,迅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惊悚的情节让全世界人民既喜欢又不敢看,幽默而刺激、冷血而温情,一旦观看就欲罢而不能了。

 


东方的僵尸


僵尸是中国古老的妖怪之一,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关于它的来历,先来一段鬼故事。

话说明朝中叶,湘西的交通十分闭塞,如果有人客死他乡,讲究落叶归根的湘西人就会将尸体运送回老家,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一个特殊的办法——“赶尸”。

据说湘西赶尸习俗源自历史十分悠久的“造畜术”,即老司用赦化的符水将尸体变作猪、羊、马之类的牲口,在路上驱赶行走。湘西的亲属们在将亲人的尸体运送回老家时,都会请老司作法赶尸。赶尸时,法师身着道袍,夜间引尸前行。他们不打灯笼、敲击小阴锣、手摇摄魂铃,警示夜行人避让。驱赶的尸体,额头上贴黄纸符,每隔数尺一个,跟着法师前进。月黑风高,荒山野岭,远处传来诡异的摄魂铃音。循声望去,朦胧阴暗的夜色中只见脸色灰白的数鬼伸臂跳行,怎能不吓人?

影视剧剧照

这种奇诡惊魂的事件,经过数百年的口口相传,伸臂跳行的尸体就成了僵尸的传统形象。对此,现代科学倾向的解释是:“赶尸”,先把尸体的胳膊抬起来,用两根长竹穿过衣袖,前后两人像抬轿一样赶路。由于长竹有弹性,所以在行进时尸体才手臂直挺,上下摆动。

赶尸示意图

对于无数八九零后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穿着清朝官服的僵尸。它们全身僵硬,尸体不腐,双手双臂伸直,只会用双脚跳跃移动,除头部和四肢,身子其他部位难以运动;它们身着清朝色调幽冷的官服,面孔狰狞,阴森恐怖,多来自香港的僵尸电影。究其来源,其一是清朝时僵尸的传说最为盛行,很多清朝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僵尸题材,最具代表性的是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两本书被称为“僵尸百科全书”。其二是据历史记载,死亡时间小于100年成不了精,超过500年就成了魔,僵尸一般死亡时间大于100年小于500年,推算下来就是清朝。

袁枚《子不语》


袁枚的《子不语》,自序“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魄主宰人身,当魂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在《子不语》里僵尸被分成八个级别: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其中,紫僵是最低级的,战斗力也就是随便吓吓人那种;不化骨是最高级的,能飞檐走壁,杀人于无形之中。
大烟袋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具体描述了僵尸的形貌:“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类接吻嘘气,血腥贯鼻。”关于这段描述,在电影《大话西游》里还有这么一段镜头——黑山老妖要在人们睡觉时吸人阳气,走到悟空和师父面前时,只怪装睡的二人太狡猾,一次次戏弄老妖,使本来恐怖的场景变得极其好笑,然而这段情节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却是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故事。 

电影《大话西游》黑山老妖吸人阳气片段


另外,鬼怪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也写有一个《尸变》的故事——四个旅客夜幕投宿客店。当时,店家的媳妇死了,“停尸室中”,岂不料当晚发生了尸变。这女尸有点像僵尸的,不吸血,而是对着睡着的人“吹气”——凡是被它所“吹”,皆会殒命。不过,故事里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僵尸竟然有体力的限制:“……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幢,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尸益怒,然各寖倦也”。寖倦,便是慢慢疲倦的意思。可见,这具“僵尸”还是保留着人性,直到后来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僵尸。不过,蒲松龄并没有直接写明尸变的原因。
据传这些僵尸的形成是由于风水导致的,不良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养尸之地,然后尸体不断吸收日精月华,成为了会动的妖怪。而且他们的头发和指甲还会不断的生长。但有些人认为,不断生长的头发和指甲,其实是在人死后不断的脱水,从肉里暴露出没有长出的头发和指甲,也就是说不是指甲和头发在生长而是身体缩水了。在中国建筑的风水惯例中还有一种讲究,就是在大门下会装一块约15厘米高的门槛,安装这么高门槛的原因之一,就是用来阻挡僵尸跳进家中,可见中国的风水学与中国的僵尸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

门槛儿


回过头来再看香港的僵尸电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在经历了功夫片热潮后,八十年代中期,另一类题材的影片突然大放异彩——功夫片中的借尸还魂。1980年洪金宝导演的《鬼打鬼》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僵尸元素,并直接影响了以后香港僵尸电影这一类型的出现。人气功夫明星洪金宝在《鬼打鬼》中,把动作、喜剧、恐怖、奇幻等元素大胆调和,如祠堂里张大胆与僵尸的搏斗、客栈里的斗法等等,动作画面十分精彩,但本质上还是一部香港动作电影。
1985年上演的林正英的《僵尸先生》是继《鬼打鬼》之后,香港僵尸片发展史上真正的里程碑之作。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在民国初年,许多戏份都是讲述师徒关系。影片中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尤其是民间鬼怪传说和茅山道术等灵幻素材被大量引入片中,使影片具有了浓厚的民间色彩,如其中的墨线、桃木剑、黄纸符、糯米等民俗传奇手法用来制服恐怖的僵尸。而且这些法术在影片中都做了很精彩的展示,并为整个香港僵尸片树立了榜样。林正英不仅把道家的法术使用的惟妙惟肖,还把僵尸刻画的非常生动。他不仅把功夫和僵尸题材结合创新,也借鉴了西方吸血鬼一类作品的精华。

僵尸道长——林正英


香港的僵尸电影除了九叔,幕后的洪金宝也是一位,他监制和发行了林正英参与过的大多数影片,也负责内容创作。洪金宝参与制作的《人吓人》《人吓鬼》都有林正英出演,特别是后来拍的《僵尸家族》,较之以往,该片强调了僵尸有了人的情感,尤其是小僵尸的情感戏使观众特别的亲切,其中的调侃的台词,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特色。该部影片在日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僵尸先生》大热之后,香港影坛掀起了僵尸片的跟拍风潮,如1987年的《猛鬼差馆》,但影片中并没有僵尸,而是几十年前在香港剖腹自杀的日本军官,他们阴魂不散,依然逗留在这所警局当中,可怕的鬼魂会在盂兰节(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那天出现在香港的一所警局中。

80到90年代,香港的影片类型开始多起来,僵尸片的受欢迎程度日渐下降。林正英作为僵尸片的灵魂人物,一直坚持并希望在影片中做出新的东西。后来他拍摄的一部《一眉道人》,这是他本人首次作为导演拍摄的僵尸片,其中搞笑情节又有所创新,茅山术与西方僵尸相斗的奇特创意,也让观众耳目一新。但最后,影片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这也意味僵尸片在香港已大势已去了。1992年《新僵尸先生》算是对香港僵尸片最后一次充满诚意的辉煌尝试,但依旧再没有80年代的辉煌了。



西方的吸血鬼和丧尸


西方流传吸血鬼的传说,也是在最近 300 年左右才开始盛行的。

吸血鬼可以不惧任何疾病,能够快速愈合伤口,如果它们不被伤害的话,会永远保持最初的状态。他们的生活中必须靠吸血为生,并且完全不能被日光照射,否则身体会被烧焦而灰飞烟灭。关于它的起源,在宗教解释上,第一个吸血鬼是亚当和夏娃的大儿子该隐,他因为妒恨杀了自己的亲弟弟,被上帝惩罚成了不死吸血鬼。后来上帝的反对者魔王撒旦把自己的情妇莉莉丝送给了该隐做老婆,莉莉丝教该隐如何吸血和发挥魔法,它们生下了第二代吸血鬼。在现实的解释里,英国的国王乔治三世是卟啉症患者,他不能被光直射,面色苍白、身体衰弱,眼神枯槁,却是很像吸血鬼造型。

还有一种低级别的吸血鬼,就是丧尸(Zombie),也就是活尸、活死人,即在巫术中复活的死尸,或活人被施以药物、被其他丧尸咬伤而形成的“活死人”。它们的面部血肉模糊还残缺眼球、皮肤惨白、残肢断臂、身体溃烂、满身是血;它们哼哼唧唧、成群结队;它们嗜血肉、吸人脑、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每天都在饥渴冷漠地寻找着一切贪生怕死的人类。

丧尸

与中国的僵尸有本质不同的是,西方流行的丧尸文化,它的源起跟前法国殖民地海地有关,其背后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15世纪末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海地以后,海地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的印第安原住民有的被屠杀,有的成为奴隶。直到1679年,海地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成为了法国殖民者,这时候海地叫“法属圣多明戈”。
法国当局在海地大量种植甘蔗园,需要大量奴隶,可是当地印第安人已经几乎灭绝了,于是法国殖民者便从西非运送黑奴到海地充当劳动力。这些殖民者残暴之极,对黑奴极其虐待,每隔几年便有一半黑奴被折磨或因卫生条件差得疾病而死。所以这又需要源源不断从西非运送黑奴来补充劳动力。同时,非洲有一个古老的宗教巫毒教,非洲黑奴将这个巫毒教也带到了海地。巫毒教说那些自杀的人会得到死神撒麦迪的惩罚,让他们永远上不了天国。所以海地这些非洲黑奴再苦再累也不敢轻易自杀,只得忍受着繁重的劳动和折磨。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仿佛失去了灵魂一样,身体机械性的劳动者,等待着被死亡,这样才可以上天国。丧尸正是对海地非洲黑奴的形象比喻,而丧尸文化的起源就是源于这些海地非洲黑奴的悲惨经历

黑奴们不分昼夜的在蔗糖种植园工作


20世纪初美国曾一度占领海地,美国学者和作家有机会接触到海地的“丧尸”文化,并以此来创作故事。
1927年,威廉前往海地探寻"丧尸"真相,1929年,他出版了自己关于海地"丧尸"探险之旅的全新著作《魔力岛》(The Magic Island),这本书被视为活死人文化与现代社会产生冲突碰撞的先驱,美国读者第一次在流行文化中感受到了"丧尸"的恐惧。

1932年,世界上第一部丧尸片诞生,美国环球电影公司制作,维克托·哈普林导演的恐怖电影《白色僵尸》(White Zombie),这就是一部揭露万恶资本主义的电影。该片故事发生在海地,描述了一个巫师用巫术苏醒了大群的丧尸,让他们不分昼夜的为他的蔗糖种植园工作。这些丧尸可以认为是当年海地那些非洲黑奴的真实写照,意在控诉资本主义工厂的无人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和种种虐待……

1968年是美国的多灾之年,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之前几年还有马尔科姆·艾克斯和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是匹兹堡来的伟大政治智者、独立电影人乔治·罗梅罗(George A. Romero)拍摄了《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现代恐怖片诞生了。此时的美国也似乎得到了一部恰如其分地反映社会问题的恐怖题材,这些影片表达了对权威的幻灭,以及种族问题(影片结尾英雄黑人领袖被种族歧视的白人执法者给打死了)。它有效地引入了之后大部分恐怖片的两大特质:虚无和血腥。该片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年轻观众涌进影院去看这部如此贴切地表达了他们情绪的恐怖片。

在死人回到人世吞噬活人的形象中,罗梅罗清楚地知道自己找到了能代表当代美国的万能隐喻,于是他继续拍了许多续集:《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活死人之日》(1985)、《活死人之地》(2000)、《活死人日记》(2005)、《死人岛》(2009),其中《活死人黎明》是罗梅罗的杰作,也许是创造今日丧尸文化的单部电影始作俑者。

《活死人黎明》剧照

2011年7月23日,大约有八千人聚集在柏林市中心的圣斯蒂芬绿园,这里有一年一度的“丧尸大巡游”。人们会打扮成活死人的样子,跌跌撞撞,摇晃地走过市中心。他们大部分是年轻人,很多还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二十岁到三十出头的大学生和刚毕业不久的青年为主,还有一部分高中生。那么是什么让这些中产城市青年快闪族聚在一起搞活死人巡游呢?答案有许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政治。丧尸在西方城市中大幅流行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的,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也许扮丧尸正在表达着一种抗议。

美国惊悚科幻丧尸片《僵尸世界大战》剧照

当然,后来的丧尸影片还有很多,从《寂静岭》到《僵尸世界大战》到《行尸走肉》。它们有着持续不断的能量来源,能够提供现成的隐喻、象征,又形象来转弯抹角地表达真实的社会焦虑。这些影片成为了影视流行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电影《行尸走肉》海报



美国之外的丧尸文化


随着美国丧尸影片的流行,西方的丧尸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全世界,尤其是韩国,俨然成为了拍摄丧尸片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中口碑与票房最高的两部大作,一是大家疯狂抢资源的朴赞郁家的《小姐》,二是由延相昊执导《釜山行》。特别是《釜山行》,其中的丧尸堪比我国的春运现场,堪比高峰期的地铁。
电影《釜山行》片段


《釜山行》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灵感来源于2015年席卷韩国的mers病情而引发的恐惧。影片讲述主人公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车往釜山,列车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倾刻间列车变成丧尸专列的故事。为了使片中大量扮演丧尸的群众演员演出更有艺术性的丧尸,剧组在影片开拍前六个月,情商舞蹈家Jein Park 为片中饰演受感染者的演员们作出动作训练指导,展现特别的肢体动作,所以我们才能从影片中看到这样的花式肢体动作,这在欧美丧尸族群中绝对看不到,也不是每一种丧尸都来自韩国。

《釜山行》剧照

这部影片上映十天之后,接连打破韩国电影首映、单日观影量以及最快突破500万票房的纪录!影片中,在观赏大批量的丧尸出现的同时,那些在列车上未被感染的正常人,在随后开展的故事中,他们人性被剥去华丽的外衣而显示出非常丑陋的一面,并被逐一深入刻画出来。灾难临头,大家各自都毫不犹豫地暴露了自己真实面目,在丧尸的疯狂攻击下,每一节车厢都成为一个残酷战场,影评中也为观众展现了求生的各种选择。影片的观感更为尖锐,也更能体现这冰冷的现实。

韩国最新丧尸电影《活着》,男子一觉睡醒,周围全是丧尸。


好了,关于僵尸或丧尸的话题讲到这里,相信你神经已经高度紧张。科学实验表明,当观众在欣赏恐怖片时,他们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不由自主地肌肉紧张,血流量增加,有轻微刺痛感并且呼吸加快,这就是人们观看丧尸镜头后进入的深度恐惧状态。然而科学家也指出,观看丧尸电影可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现代的人们工作压力大又不能随意发泄,所以心中总感觉郁闷憋屈。但在观看丧尸电影时,人们往往被影片中惊心动魄的场景吓得大叫连连,除了抒发胸中的恐惧,连带着平时的各种不良情绪也可以一并发泄出来。

丧尸男主让女主伪装成丧尸,骗过同类眼睛。

如果你也有喜欢的类似影片,欢迎在评论里留言给我们。

END

编辑:果然

小编码字不容易

喜欢就请点个在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东方文化杂志社
文化铸造灵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