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提高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PPT经典案例汇报

文摘   2024-10-12 17:20   河南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高难度的微创手术,常用于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治疗以及胆道胰腺肿瘤的诊断。术后,鼻胆管引流是常用的护理手段,旨在帮助胆汁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胆道感染等。然而,鼻胆管的内径较小,很容易被胆泥等堵塞,因此,鼻胆管冲洗成为术后护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并不理想,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手术的成功率。为了提高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确保冲洗操作的无菌性和规范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有必要对鼻胆管冲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通过品管圈PDCA循环等方法的应用,可以系统地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对策,并观察实施效果,从而显著提高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PDCA主题为:提高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

计划阶段

鉴于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对于患者康复及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操作不规范、正确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改善小组。该小组将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以及质量管理专家组成,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鼻胆管冲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识别影响正确率的主要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我们这个致力于提升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的改善小组中,每位组员都以其独特的专业技能和满腔的热情,为团队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采用531打分法,我们聚焦于"提高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这一核心主题,在通过科学评分机制遴选出最优改进方案。

鼻胆管冲洗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它需要医生与护理人员掌握精细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经验。在冲洗时,必须严格控制冲洗的力量、速度、温度以及患者的姿势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均对冲洗效果及患者的舒适感受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标准操作流程的缺失、医护人员培训程度参差不齐、患者教育不充分以及跨学科合作不顺畅等问题,导致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仍有待提高。同时,不当的冲洗操作可能会引发诸如感染、管道脱落或胆汁外泄等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

ERCP:全称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医生使用一根柔软、灵活的内镜(十二指肠镜),从患者的口腔进入,通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的降部,接近胆管和胰管的开口(十二指肠乳头)。

鼻胆管: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其他胆道手术后,通过内镜将一端插入胆道系统,另一端从患者的鼻孔引出体外的细长塑料管。

提高ERCP术后鼻胆管冲洗正确率作为选题,基于其操作技术敏感度高、影响因素多且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与安全性,通过优化流程、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践价值。

针对提高ERCP术后鼻胆管冲洗正确率,我们采用PDCA循环:首先规划(Plan)明确目标与标准操作流程;其次执行(Do)进行医护人员培训与患者教育;接着检查(Check)通过数据监控与反馈评估效果;最后行动(Act)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策略,持续优化流程,确保冲洗正确率稳步提升。

为了提高ERCP术后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我们精心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采用甘特图进行可视化展现。甘特图清晰地列出了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负责人以及预期完成时间,包括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计划、患者教育材料的准备、以及后续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等环节。通过甘特图的动态跟踪与调整,我们能够确保各项计划有序进行,高效推进项目进程,最终达到提升鼻胆管冲洗正确率的目标。

在总共调查的73例患者中,有48例次的鼻腔胆管冲洗操作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当前的正确率达到了65.75%。

根据柏拉图分布的结果显示“ 未做到无菌连接、不能无菌进行更换引流袋、鼻胆管鼻部未妥善固定“这三个因素在所有的原因中占了76.00%,故将此三项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在评估提高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的改善小组能力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过往相关经验、培训参与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通过计算组能力的综合得分,我们旨在量化团队的整体实力,明确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计划。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优化团队结构,还能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效能,共同推动项目目标的实现,即显著提高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的明确目标是将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提升至86.57%,实现至少31.66%的改善幅度,以确保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利用鱼骨图,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导致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

在完成鱼骨图分析后,我们对导致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不高的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要因评价。我们有望显著提升鼻胆管冲洗的正确率,从而达到项目设定的目标。

通过对比规范操作与现存操作的差异,分析其对冲洗正确率的具体影响,并结合医护人员技能考核结果,我们验证了真因,寻找导致ERCP术后患者鼻胆管冲洗正确率不高的关键因素,为后续制定精准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了坚实依据。

根据已查明的根本原因,我们利用对策系统图这一工具,系统地制定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对策拟定的过程中,我们全面考虑了每个策略的可行性、实施成本的经济性以及预期带来的效益,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对策的精心选择。

实施阶段

对策一:重新修订标准化的鼻胆管冲洗操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培训并考核。

对策内容:

  1. 为鼻胆管冲洗操作制定详尽的流程指南,涵盖冲洗频次、选用液体种类与适宜温度、以及冲洗所需压力等关键要素,旨在实现医护人员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课程,旨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长和直接执行者,能够熟练掌握鼻胆管冲洗的最新规范与标准,同时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

  3. 确立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监控中的核心职责,通过设定明确的护士长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其在护理流程优化、团队领导、质量控制、风险预防及安全管理等多个维度上达到卓越标准。

对策二:制定鼻胆管固定标准,定期评估和修订流程。

对策内容:

  1. 编制一套全面的鼻胆管固定操作手册,明确固定位置、方法及所需材料的选取,以保障操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同时,结合临床实践与患者反馈,定期审查固定标准的效能与安全性,并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指南进行适时更新。

  2. 引入或设计专用的鼻胆管固定设备,旨在降低因固定不当导致的位移或脱落风险,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安全保障。

  3. 设立专项监督岗位,负责定期检查鼻胆管固定的实施情况,针对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提供及时反馈与指导,确保各项固定标准得以严格遵循。

对策三:设计更加方便的鼻胆管与输液器连接头,规范操作流程。

对策内容:

  1. 研发一种特别的鼻胆管与输液器对接接头,以增强连接的稳固度和密封性能,从而降低液体渗漏及感染的风险。

  2. 依据医疗器械的标准操作流程,我们详细规划了鼻胆管与输液器连接的全过程,从连接前的各项准备、具体的连接步骤,到连接完成后的检查与维护,均制定了明确的指导规范。

  3.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确保他们充分掌握新型连接接头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同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该连接操作的技能考核,以确保每位人员都能准确且熟练地执行。

检查阶段

在实施对策后,我们重新进行了调查,共涉及83例患者。结果显示,鼻胆管冲洗操作正确的例数达到了73例,相应的正确率提升至87.95%,标志着改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对比改善前后的柏拉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鼻胆管冲洗正确率有了显著提升,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在推进鼻胆管冲洗正确率改善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有形结果的显著提升,还无形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团队氛围的积极改善。

处理阶段

标准化鼻胆管冲洗操作流程的实施,确保了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高质量,提升了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持续的检讨与改进是提升鼻胆管冲洗操作质量的关键,通过不断优化流程与强化培训,我们致力于实现更高的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品管圈PPT了解更多医学PPT知识!

本公众号致力于质量改善研究及分享,内容仅做参考,不具备对您的任何建议,更严谨详细的内容请查阅相关书籍学习。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鼻胆管”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资源库搜索更多内容

👇👇👇


品管圈PPT
本平台分享医学护理QCC、CQI、PDCA、RCA、HFMEA等等典型质量改善PPT案例,助力一线临床工作的开展。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