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QCC)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PPT优秀案例

文摘   2024-09-27 17:20   河南  

在深静脉置管(如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的日常护理中,敷料的稳固性与持久性对于维护导管的安全、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患者舒适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临床实践中,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较高,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身心不适,还可能因频繁操作导致感染风险上升,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因此,探索并实施有效措施以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成为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课题。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品管圈主题为: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

圈的介绍

守护圈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引领,携手七名充满热情与创造力的圈员共同构成。在这个团队中,辅导员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指导经验为基石,为圈员们提供宝贵的指引和支持。

在守护圈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中,每一位圈员都以其独特的才华与满腔的热情,共同编织着团队的光辉篇章。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更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非凡的默契与协作精神。

为了选出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圈名及圈徽,我们决定采用打分评选的方式。

图形中的护士帽设计,不仅是医疗团队专业性的鲜明象征,它深刻体现了医护人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医疗服务的决心与追求。与此同时,融入的翅膀元素,则寓意着守护与保护的力量,它代表着医疗团队对患者安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坚定不移的承诺,两者结合,共同传递出医疗团队以专业护航生命,以承诺守护安全的崇高理念。

主题选定

为了持续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并确保患者安全,我们科室决定采用531打分机制,从众多候选主题中选定“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作为本次改进的重点。此主题不仅紧密关联患者舒适度与治疗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深静脉置管作为一种直接且高效的治疗与监测方法,因其较长的留置时间,在肿瘤患者的化疗、肠外营养支持、外周静脉病变处理、休克治疗与急救,以及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无菌透明敷料覆盖的深静脉置管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而无菌纱布敷料则需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然而,频繁更换敷料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增多,增加感染风险。对我科室深静脉导管维护质量的深入分析揭示,当前存在较高的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问题。

深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CVC):是一种医疗程序,通过将导管插入身体的深层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来提供长期的静脉通路,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目的。

对患者而言,提高其对深静脉置管护理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是减少因不当操作或个人不适引发非计划性更换的关键。对护士而言,通过增强专业技能与敷料更换技术,不仅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更换率,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科室层面看,优化敷料的选择与更换时机,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更换,进而提升深静脉置管的维护效率。而对医院整体而言,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深静脉置管敷料更换流程,结合持续的护理人员培训,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计划拟定

在推动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的项目中,我们采用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作为核心活动步骤。首先,我们精心规划(Plan),明确项目目标、预期成果及关键行动步骤,包括患者教育、护士技能培训、敷料选择与更换标准的优化等。接着,我们积极执行(Do),将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开展患者教育讲座、组织护士技能培训工作坊,以及实施新的敷料更换流程。然后,我们细致检查(Check),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估项目执行的效果,包括非计划性更换率的降低情况、患者满意度的提升等。最后,我们根据检查结果灵活调整(Act),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确保项目持续改进,形成闭环管理,最终实现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的显著降低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了高效推进降低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的项目,我们精心拟定了一份甘特图作为项目管理工具。该甘特图详细规划了从项目启动到结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

现状把握

在总共调查的125例患者中,发现有34例发生了非计划的敷贴更换,这一现状的百分比为27.2%。

目标设定

圈能力计算是评估团队实力与项目成功可能性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对圈内成员的专业技能、过往经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项目目标的理解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量化打分的方式,得出了圈能力的具体数值。

原因分析

我们利用鱼骨图对导致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完成鱼骨图分析后,我们进一步进行了要因评价,通过组织专家小组对梳理出的各个原因进行打分评估,综合考虑其影响程度、发生频率及改善潜力等因素。

为了确保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严谨的真因验证过程。

对策拟定

基于真因验证的结果,我们组织跨学科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对策研讨,在全面系统地解决导致非计划性更换的根本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对策实施

对策一:组织培训,学习管道摆放,增加视化管道管理工具。

对策内容:

  1.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深静脉置管管道安置的培训课程,涵盖管道的稳固固定技巧及标签的统一贴放规范,保证所有护士能遵循一致的操作标准。

  2. 采用直观辅助工具,例如管道布局图示或标识体系,辅助护士准确辨识并妥善安置管道。这些工具既可以是打印版的布局图,也可以是电子屏幕上的实时指示,便于在置管及日常维护时迅速查阅。

对策二:标准化敷料更换方法,使用辅助对准工具。

对策内容:

  1. 设定一套详尽的敷料更换程序,该程序涵盖了敷料的选择原则、穿刺点的精确辨认以及敷料的正确敷贴方法,特别强调敷料中心点需与穿刺点精确对应,以保障其稳固性和无菌环境。

  2. 引入敷料定位辅助器具,例如透明模板或标记笔,以协助护士在更换敷料时能够准确无误地对准穿刺点。这些辅助工具能直观指示穿刺点位置,有效降低操作误差。

对策三:优化敷料选择和更换策略,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对策内容:

  1. 定期举办护士培训课程,旨在提升其深静脉置管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敷料选用的专业知识。课程应结合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练,确保护士能熟练掌握最新的护理技巧及敷料应用知识。

  2. 选用针对深静脉置管设计的高质量敷料,例如具有抗菌功能、透气性好的胶贴或专用敷料,以降低感染风险并增强患者舒适度。同时,需对敷料的使用效果进行持续评估与监测,以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敷料选择方案。

效果确认

对策实施后,再次进行调查108例,非计划更换敷料为12例,改善后现状值为11.11%

通过对比改善前后的柏拉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非计划性更换敷料的比例从改善前的27.2%显著下降至11.11%,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在推进深静脉置管敷料非计划性更换率的改善过程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有形的成果,如降低更换率,还收获了无形的结果提升,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持续的质量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准化

为了巩固改善成果并规范操作流程,我们精心制作了标准化作业书,确保每位护士都能遵循统一、高效的工作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品管圈PPT了解更多医学PPT知识!


本公众号致力于质量改善研究及分享,内容仅做参考,不具备对您的任何建议,更严谨详细的内容请查阅相关书籍学习。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深静脉”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资源库搜索更多内容

👇👇👇


品管圈PPT
本平台分享医学护理QCC、CQI、PDCA、RCA、HFMEA等等典型质量改善PPT案例,助力一线临床工作的开展。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