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奶爸,迎来新生命,在激动和喜悦中,一些奶爸可能很快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宝宝黄疸了,怎么办?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一直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黄疸虽然常见,但由于不少奶爸缺少相关经验,要么过度干预,要么忽视黄疸的存在。
还有一些老一辈的父母,会相信一些偏方,盲目处理宝宝黄疸问题,给宝宝带来一些健康风险。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黄疸的成因、判断方法、治疗方法,帮助新手奶爸了解黄疸问题。
据统计,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1]。
黄疸一般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黄疸从眼睛开始,而后出现在面部,然后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达手心、脚心。
黄疸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
红细胞破坏:胎儿在母体内时,氧气通过脐带供应,氧分压较低,因此需要大量红细胞来搬运氧气。
出生后,宝宝开始自主呼吸,氧气供应大幅增加,不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大量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色素,最终分解为胆红素。
胆红素排出能力不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处理并将胆红素排出体外的能力不足,导致血液里的胆红素增多[2]。
胆红素是橙黄色的,因此在皮肤和黏膜上呈现出黄色,即黄疸。
颜色越深,往往意味着黄疸越严重。
在谈论黄疸的时候,绕不开一个重要的指标,即黄疸值。
黄疸值通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胆红素是一种黄色色素,主要由红细胞分解后产生。
胆红素的浓度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测量,其正常值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黄疸值的正常范围。
总胆红素的正常范围是1.71-21μmol/L(0.1-1.0mg/dL)。
正常范围是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2]。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在宝宝出生2-3天后开始,5-7天达到高峰期,一般10-14天会慢慢下降并恢复正常。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
病理性黄疸可能的情况:
出现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尤其是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A型、B型或AB型血,或母亲为Rh阴性血、宝宝为Rh阳性血时,要高度警惕溶血性黄疸。
黄疸程度重:在自然光下,黄疸从颜面部发展到膝盖以下,甚至到手心、脚底心,说明黄疸程度较重。
黄疸上升速度快:每天上升大于5mg/dl,黄疸很快从颜面部波及全身。
大便颜色异常: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可能是胆道阻塞或发育异常。
伴随其他症状:如吃奶反应差、发热、吐奶、腹胀、便秘等。
生理性黄疸:
多吃、多排、多观察。
正常喂养,黄疸可自行消退,但需注意观察宝宝状态,定期测胆红素值。
病理性黄疸:
换血疗法:对于严重的宝宝,换血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蓝光治疗:是目前最直接有效、常用的方法,临床已使用70年左右,无替代手段。
输白蛋白: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医生会建议输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
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帮助,反而会占据胃容量,减少吃奶和排便,影响宝宝健康。
轻度黄疸可以适当阳光照射。太阳光中含有部分蓝光,对黄疸的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作用微乎其微,且有紫外线损伤宝宝娇嫩皮肤的风险。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口服益生菌对新生儿黄疸有用。
黄疸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
在宝宝出现黄疸时,保持冷静,观察黄疸的变化情况、宝宝的精神状态以及吃奶和大便的情况,积极经监测黄疸值,必要时及时就医。
文|小林
编|佳铭
图|小荣
本文若转载请联系宝乐惠
⬇️了解更多生殖资讯⬇️
往期推荐
⬇️了解更多🌈LGBT资讯可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师一丹,张新华.“互联网+”远程黄疸监测在新生儿黄疸随访中的应用研究[J/OL].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6[2024-11-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41023.0855.002.html.
[2]郑晶晶.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1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