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博山区着眼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支撑作用不强、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全面推行“一村一业”,策划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持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0月,全区“一村一业”项目完成投资5926.61万元,流转土地5393.75亩,实现收益2955.3万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千元。相关做法被新华网山东频道、大众新闻等媒体报道推广。
一、构建高效推动新机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动起来”。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坚持把党的领导挺在前头,区委书记带头将此项工作确定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包抓工作机制。实行“区统筹、镇主抓、村主体”,始终将“一村一业”放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连续两年召开大会动员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带头实施、跟进督导,共同帮助村“两委”班子找路径、谋发展、促落实。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一村一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博山区“一村一业”攻坚突破实施方案》,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条件和经营能力,连续两年先后策划实施432个、415个“一村一业”增收项目。区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对重点特色农业项目实行挂包责任制,一个项目配套一个工作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全链条组织协调、帮办、督办,以上率下逐级抓好“一村一业”项目落实。三是优化服务队伍。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10个挂包小组定期下沉指导服务,梳理猕猴桃、鲜桃、板栗、红薯等8个主导产业,修订完善主导产业培育计划措施。镇街坚持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广泛问需于民,深挖村级发展资源优势。各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土地流转、资源盘活、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路径,谋划实施村集体“一村一业”项目。
二、构建引领示范新机制,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强起来”。一是突出抓好示范引领。坚持抓点做样、示范带动,扎实开展“红旗党支部”创建,两年来共选树“红旗党支部”村46个,深入分析研判发展路径,梳理总结资产盘活、资源开发等8种可借鉴、可复制的村级增收模式,指导各村按照“村情相近、产业相似、模式可学”原则,择优明确对标对象,统筹采取“头雁论坛”、观摩会等形式,通过现场听、实地学,不断找差距、拓思路,逐村找准“一村一业”发展路径。二是组织开展增收竞赛。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目标,实施“百村竞赛、收入倍增”行动,以各村“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相对“活”的部分作为竞赛基数,将同比增幅情况作为排名主要依据,对排名靠前的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干事创业。2023年以来,区管党费列支50万元,带动镇村统筹资金120万元用于工作奖补,5名村党组织书记因成绩突出纳入专业化管理,有效激发了村干部主动找产业、谋发展的工作热情。三是全面推行跨村联建。坚持“三不变、三独立、三集中”,组建联合党组织,深入挖掘整合各联建村集体土地、闲置资源、扶持资金等资源优势,统一谋划实施“一村一业”项目,将“一家产业”做成“大家产业”,实现产业连片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和产业链成本“一升一降”。2023年以来,以联合党组织为单位,策划实施43个共富项目,带动村均增收7万元。
三、构建长效保障新机制,驱动乡村产业发展“活起来”。一是健全金融保障机制。举办“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创新设立“一镇一金融助理”、“一村一金融专员”,开发全省首单“溯源农产品质量责任险”,推送融资需求2.03亿元的60余个项目至各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建立“政企农银担”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出乡村振兴贷,为5个重点特色农业镇集中授信25亿元。创新猕猴桃特色农业保险,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保障,成为淄博市唯一纳入省财政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的险种。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区涉农贷款累计余额12.677亿元,同比增长34.85%,连续3年增长超过30%。二是健全科技赋能机制。完善“一镇一院一所”合作机制,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建设板栗良种繁育基地,组建成立板栗科技服务队,筛选培育“黄棚”、“燕丽”等4个板栗新品种示范推广。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开展大榛子产业合作,引进“达伟”等新品种。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在36个村建设乡村振兴驿站。联合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设6个专家服务基地,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农技服务队,成功引进油蟠、秋彤等8个鲜桃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迭代和新技术成果转化。三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科技服务队下乡指导,组织“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师傅带徒”等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设果树种植、稳粮保供、基层农经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种专项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训+观摩学习”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截至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1500余人。博山区获批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师傅带徒”创新试点区,王治广、王庆华先后入选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