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改命,先改思维方式

文摘   2024-12-14 20:08   北京  


作者 | 陌菲
来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同样难度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应对方式却往往大相径庭?


比如一道数学难题,有的同学看了一眼就觉得自己完全不会,立马想打退堂鼓;


而另一些同学则会逐一分析每个条件,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最终把题做出来。


比如一项特别麻烦的工作任务,有的人一听就想立刻开溜;


而有的人则信奉“凡事先干起来再说”,一边做,一边总结积累,一边迭代工作方法。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存在这样巨大的行为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所决定。


固定型思维认为天资和能力是确定的,所以会讨厌新挑战,只喜欢做力所能及的事。


成长型思维则认为天资和能力会不断发展,所以更看重过程而非结果,也更愿意尝试新挑战。


两种迥异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当我们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原来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上的差距。




卡罗尔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给一群四岁的孩子两幅拼图,他们可以选择拼两次简单的拼图,也可以选择拼一块简单的拼图后,再拼一块更难的拼图。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相信自己个人能力是固定的孩子,全都选择了拼两次简单的拼图。


卡罗尔惊讶地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则大同小异:“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也就是说,这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为了确保自己能“百分百成功”,都很自然地选择了避免冒险。


卡罗尔还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个例,很多拥有固定思维的成年人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比如在香港大学,使用全英语教学通常是常态。


很多学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都很欠缺,需要尽快提高英语水平。


但是当卡罗尔问“如果学校开设一门提高英语水平的课程,你是否会参加”时,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参加”。


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显得不那么“笨”,这些同学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也不愿意踏出学习的舒适区。


而在生活中,固定思维其实也早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


我开车技术这么差,哪敢一个人上路?


你做事总是拖拖拉拉,长大能干成什么事?


女孩子还是读文科好一些,你学不好数理化的!


......


你看,固定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么特别容易自我设限或自我满足,要么总在给自己和他人贴各种固定标签;


一旦在生活中遭受打击与挫折,拥有固定思维的人就会很自然地选择责怪他人,或者通过逃避来避免别人的评判和否定。


而这样封闭消极的思维方式,会很容易让他们丧失朋友的帮助和贵人的扶持,也更容易与机遇和好运擦肩而过。


他们习惯了逃避和退缩,习惯了拒绝冒险,也习惯了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却没发现,正是这种僵化的固定思维,在拖垮自己的人生。



与固定思维相对应的,是成长思维。


成长思维会让人积极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它带给我们的能量,常常远超我们的想象。


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因为饰演电影《超人》的男主角而被大众所熟知。


然而在1995年时,命运却对克里斯托弗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一次骑马时,他意外坠马,脖子被摔断,脊椎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导致颈部以下完全瘫痪,所有的顶级医生都表示无力回天。


然而,克里斯托弗却完全不接受这个事实,他随后就开启了一系列复健训练计划,包括通过电击刺激瘫痪的部位来激活感知能力。


他的主治医生告诉他,他的这些行为都是徒劳,他如果不能接受现实,对自我的心理调整就会特别艰难。


但是克里斯托弗却坚信自己可以恢复,他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自己漫长而痛苦的“魔鬼训练”,五年以后,奇迹真的出现了。


克里斯托弗渐渐恢复了知觉,一开始只有手,后来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整个躯干。


他不仅缔造了自己生命的传奇,还改变了整个科学界对神经系统的认知。


他也用自己的传奇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认知:


生活中很多的“不可能”,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被固定思维禁锢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就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大文豪托尔斯泰,都曾经被认为是最普通的孩子;


而著名高尔夫球运动员本·霍根在童年时肢体完全不协调;


但后来,他们无一例外都成为了最卓越的人。


《三十不设限》一书中有句话:


“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突出生活的重围。”


究其成长思维的本质,其实无非就这三个字——不设限。


而真正的不设限,就在于能够认清现实也敢于打破现实,能够接纳局限也勇于突破局限。


打破现实的禁锢,就能发现更广阔的天地,突破自身的局限,就能融入更辽阔的世界。


不困于过往,不限于当下,不畏于未来。


当你真正修炼出强大的成长思维,也就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荀子·劝学》篇中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说的是持之以恒的力量。


培养成长思维的过程,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当我们转变了思路,用对了方法,坚定了信念,相信时间自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作者 | 陌菲,7年一线期刊作者、全网流量300万+爆文作者。公众号:陌菲聊写作。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活法  加
星标


你若喜欢,点个哦 

活法
人活在世的差距是人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活法️!也就是你怀有了美好的心灵还是丑陋的心灵!稻盛和夫说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培育美好的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