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四个坐标时期中的文化巅峰时期,起于“北宋五子”而至南宋朱熹集大成,世谓“宋明理学”,亦称“程朱理学”,日本将之称为宋学。
宋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本土哲学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到了又一高峰。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认为“宋学是中国人心理的精华”。
而中国宋学对日本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离不开南宋时期到中国求法的日僧圆尔辩圆禅师——他于端平二年(1235年)人宋求法,在中国江浙一带遍参名师,最后人杭州径山寺参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无准师范禅师,终得印可,嗣其法,成为日本临济宗杨岐派的始祖。
圆尔辩圆禅师于宋淳祐元年(1241年)带了近千册中国典籍(涉及佛典、 医典、《易》书、文化、建筑、艺术等)回国,因其横溢之才与学养之深,历任日本当时诸多名刹的住持,并赢得了朝野当权者、公卿贵族、广大僧俗的敬崇,纷纷皈依其门下。
圆尔辩圆禅师及其弟子们以东福寺为中心,除了传禅之外,圆尔辩圆还广泛传授在南宋所学到的繁荣、发达的多元文化内容,因此他被称为“日本宋学传人的第一人”。
“北宋五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日本人所崇敬的中国哲学家。其中,邵雍因其格物智慧之高妙,而居于“五子’之首,尤为殊异。
众所周知,智莫大于知来。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奥秘”。也就是说,葆有先见之明的功夫,知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能够真实无伪地做到顺势而为,这才是哲学的功用。
那些讲哲学道理却不能知行合一者,都不是真正的哲人。任何一个真正的哲人,都有与自己见地相匹配的格物功夫。并且这种功夫,非常人所能及,因而称之为“绝学”。
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自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和旅途。但张载这首诗中的“绝学”二字,是无数读书人难以抵达的壁垒所在……
而邵雍作为身怀绝学的代表——无论世间如何变动不安,他都了然于心,坦荡如砥,纹丝不动,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行事如人无人之境,胜物而不伤,这便是“绝学”的境界所在!
他活泼泼地立在百姓日用之中的洞察力,在饱含温与柔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万物之理,使之在自自然然之中,上升为哲学之智。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群经之首、中国哲学的代表作《易经》,邵雍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可贵的践行者!
他的生命,在《易经》格物智慧“三十二字窍诀”里浸润和游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事事相关,物物相应;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成为他生命不断成长的源泉和气象。
要知道,对中国文化而言,若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三十二个字,却想葆有中国文化的功夫,那就如同旱地行船一样,徒劳一生。
而邵雍,却无时无刻不在为此表法!他为中国文化而生,他为中国智慧而来——他抱道一生,循理而行,不断地迸发出哲思的火花,并通过他那一首首简约平易的诗作,一展中国哲学之风采。
本文摘自《一代传奇:邵雍的智慧》
作者:米鸿宾,字贞观,又字妙隐,号十翼。1972年出生于中国鞍山,籍居北京;创有十翼书院(中国北京、湖南,日本大阪),共学遍布海内外,栋梁济济绵绵。襄助共学者创有东巴书院(云南丽江)、慧胤书院(广东深圳)、德锦书院(山东济南)、昭明书院(贵州织金)、慧田书院(浙江龙游)等数家书院。秉承中国文化最优良的传承——学际天人,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擅六壬,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略通古今之变。海内外问世有:《会心》《传心》《盈心》《名词中国》《解密中国智慧》《一代神奇:邵雍的智慧》《一生感动:日本匠人精神与家训》等二十余部著作;亦为喜马拉雅(音频)签约名家(代表作《中国文化的传家智慧》)。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