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找到内心想要的东西,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

文摘   文化   2024-12-10 20:08   北京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慕慕朗读音频

本篇对谈嘉宾:费勇,中国提倡生活方式研究第一人,是院长,是教授,是博导是书店创始人,也是传媒公司的 CE0。70年代时,他15岁读大学。直到现在,他都坚持每年写一本书,每天发布一篇文章。他的《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曾创下每 77 秒售出一本的夺金记录。他不是出家人,但在连接佛教哲学和日常生活方面,他可能是相当有见解的一位。



Q:我是在认识你十年之后,才修改了对你的称呼。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叫你“费台”,然后突然有一天变成了“费老师”,因为那一天你告诉我,你不再当台长了,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如今六年过去了,回看当时,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感受吗?


A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很多自我,但是其中一定存在一个最本质的自我。人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个最本质的自我,然后获得跟这个自我相匹配的社会角色,或者说某一个职业。


我们可能会做很多“假象自我”的事情,有时候也能很快乐,但是最终还是会纠结,或者不平衡。我有过很多社会角色,但是最终发现在这些角色里,我最本质的角色其实是老师,因为只有这个角色让我感到心安。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王阳明?因为最让他感到自在的角色也是当老师。他虽然当官了,但实际上当官的时候他是不舒服的,靠什么调节?当老师。


所以他被贬谪到贵州龙场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龙岗书院。那时候当地人帮他盖房子,他马上想到的是用这个房子开办书院。所以你看他在贵州那么艰难,但是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电视台辞职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此之前我也犹豫过,但是现在回头再看,我觉得当时那些担忧很可笑!实际上你一出来就会发现,原来天地不止那么大。


而且人一旦找到内心想要的东西,真的很奇妙,好像是一下子豁然开朗,身体也变好了,做事情也顺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地。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很多人把它片面地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事实上不是的——“知行合一”最深刻的意思就是,你内心想的事情跟你做的事情要高度一致。


当这个一致性达成的时候,那了不得了,他说会产生一种力量,我自己已经体会到了。




Q过去这二三十年来,教育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身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你作为身处其中的人,教学生也好,著书立作也好,从你自身体会出发,你怎么看今天的教育和教师身份?


A近代以来教育体制化,教师成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我讲到老师,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缅怀孔子、柏拉图那个时代。


那时候的老师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人生导师,但是他不单单是跟你讲道理的——他本人的言行是一致的,他的生活方式就已经是一种示范。


比如孔子的学生,从孔子身上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思维方法和做人的一些东西。


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已经不是最本源意义上的老师了,现代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单纯的职业。我意识到自己最本质的角色是老师,实际上是想成为能够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那类老师,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追求。


本文摘自《三点一刻:人生旅程中的那些选择》



作者:蜜思鲁,本名鲁宁馨,唐宁书店创始人。生于江南,长于羊城,求学于北京、伦敦两地。从金融、互联网,再到聚焦文化与生活领域,十多年的创业历程,既是商业的修行,也是人生的探索。深感从良师益友的分享中受益匪浅,2018年开始创办人物深度专访栏目《三点一刻》。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活法  加
星标


你若喜欢,点个哦 

活法
人活在世的差距是人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活法️!也就是你怀有了美好的心灵还是丑陋的心灵!稻盛和夫说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培育美好的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