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节气
立
冬
历
史
渊
源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藏。
立冬
气候
注意保暖
Light Snow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对于小朋友们来说,立冬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他们不了解立冬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们有义务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让同学们们知道立冬是一个怎么样的节气,立冬有着怎样的气候,有着怎样的风俗,要让同学们们真真切切的理解立冬并且真正认识立冬。
立
冬
注意保暖
Light Snow
天文意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天文角度看,立冬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25°,此时北半球日照减少,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南移。这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天气将逐渐变得寒冷,白天时间越来越短,夜晚时间逐渐延长。
气候特征
01
气温变化
立冬后,冷空气加强,气温下降趋势逐渐加快。不过,在立冬初期,由于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一般在冬至之后。
02
降水情况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也渐趋干燥。
03
地域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立冬后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常在此时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往往已是大雪纷飞;而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立冬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的一种错误认知)。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立冬后自然界的变化。
农事活动
立冬时节正是秋季作物收晒储存之际。比如东北地区的人们将选留的作物种子精心保护,等待来年开春播种;将粮食装袋贮藏,将白菜、萝卜、土豆等采收存入菜窖。同时,各地也开始根据天气变化陆续开展农作物寒害、冻害的防御工作以及大棚搭建工作。在粮油方面,开展收获及贮藏工作,播种大小麦和蚕豌豆等。
传统习俗
01
饮食习俗
北方有吃饺子的风俗,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而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在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地区,羊肉大葱是常见的饺子馅儿;靠海的大连和青岛,鲅鱼饺子则是立冬时节的特色。鲁西南和山西、陕西的关中平原,在立冬之日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具有补元助阳、御寒益气的功效。
02
迎冬仪式
古时立冬日同立春、立夏、立秋一样,要举行迎接仪式。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士大夫到北郊迎冬,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03
其他习俗
部分地区还有观风向、祭祖祭天、“扫疥”(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以求治愈疾病)等习俗。
水始冰;
水始冰;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
诗词
注意保暖
Light Snow
《立冬》——唐·李白
原文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闲适与惬意。天气寒冷,墨笔冻结,诗人便偷懒不写新诗,而是在寒炉上温着美酒。微醉中看着月光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了山村,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冬日的宁静氛围。
《立冬日作》——宋·陆游
原文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自己立冬时节的生活状况,居住的屋子狭小,院墙低矮,炭火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被子也很单薄。但即便生活如此艰辛,他依然以颜回为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体现出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
撰稿:徐雨婷
编辑:徐雨婷
初审:王 登
终审:蔡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