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要经历的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
"优生"不全是老师教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做好家庭教育,比一切都重要。
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父母再忙也要看一看。
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良好品质,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老师说了他就会学好,而是根植于日复一日对父母的模仿与学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内向,极易产生自卑情绪。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父母让孩子能感知爱学会爱。
毕淑敏曾说:
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更是从阅读中体会人生。
教育专家认为,不同学龄期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阅读量要求。
一至二年级,每年起码读100万字;
三至四年级,每年起码读200万字;
五至六年级,每年起码读300万字。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然后才会有成绩。
如果孩子只学习教科书,只应付做作业,那么他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知识。
通过海量阅读,涉猎百科,博览群书,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理性、平和、乐观?"除了读书,别无他法。"
在家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很重要,可以为孩子置办一个小书柜,选择他所在的年龄段必须阅读的和他感兴趣的书籍。合理利用家里的其他地方,比如书桌,沙发甚至洗手间的都可以放置书本或杂志。让阅读无处不在,让孩子能随时随地阅读。
孩子成绩的好坏,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受到平时习惯的影响。
好习惯,才是支撑一个孩子走得更远的根本。
孩子之间成绩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外,本质上是习惯的差别。好习惯决定好成绩,教育孩子,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培养孩子这5个好习惯,是每个父母都应做好的事情。
1.自觉学习的习惯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根据计划执行学习任务,学得更有条理。
2.珍惜时间的习惯
孩子之间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智力,不在于努力程度,而在于时间管理。
3.认真负责的习惯
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批评,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学会承担责任。放手让孩子做决定,提高孩子的抉择能力,培养责任感,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希望父母能真正执行起来。
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大家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