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你把孩子养的太“乖”?无数家长看完都沉默了

教育   2024-08-30 08:30   河北  
孩子乖好还是不乖好?

孩子越乖越好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探讨的问题。背后蕴含的是对孩子成长路径、个性发展以及教育方式的深刻思考。

如今社会,“乖”,在很多人眼中,是听话、顺从、不惹事生非。

孩子太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了自我。意味着孩子只有乖才能在家里生存下去,才能得到认可。大多数孩子的乖本质上是对父母的一种讨好。

这样的孩子往往让家长省心不少,他们似乎总能按照大人的期望行事,学习成绩优异,行为举止得体。

乖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变成一个"好人"。

因为小时候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成年以后也只会通过讨好和付出和人构建关系。但是通过讨好建立的关系,基本上都是不平等关系。而且过于讨好或付出,很容易教会别人鄙视或剥削自己。

乖孩子会觉得人际关系很累。有的人则干脆和别人保持距离,这样才会感觉轻松一些。他们和领导的关系主要是两种,一是老想反抗或不服管,就是无意识的老想和领导对抗。二是讨好或很害怕领导。反正就是很难和领导正常沟通,就事论事。

因为害怕冲突、害怕竞争。结果往往挣钱能力比较差或者只能做一个好员工,害怕独当一面。总的来说,就是在涉及到实质性利益时,都和自己不沾边。

还有一些乖孩子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时学习很好,但是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或毕业以后需要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人就崩了,没有一点积极性。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事人从小一直积累的绝望感爆发了,觉得活着没意思,积极性、长远打算和自律一下子就丧失了。

总之,乖孩子有时候乖的让人心疼。

相反,“不乖”的孩子,他们可能更加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时不时会做出一些让大人头疼的事情。但正是这些“不乖”的行为,往往成为了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新知、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轻言放弃。这样的孩子,虽然让父母操碎了心,但他们的成长之路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眼前的成绩和表现,却忽略了他们长远的发展。其实,教育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恒心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格、能力和习惯。一个“乖”的孩子,如果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个“不乖”的孩子,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自律、责任和担当,那么他们未来的路将会更加宽广。

要学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人,而不是把"听话"当成口头禅说给孩子。在家里被父母搞定的孩子,在外面也容易被别人搞定。父母的责任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独立自我的人。

无论孩子乖与不乖,他们最需要的都是来自父母和家人的爱。这份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包容的、鼓励的。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和惩罚,而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力量。在爱的滋养下,孩子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善良。

大禾小棕成长日记
家有俩娃,大禾和小棕。解决问题,不是解决孩子。作为育儿路上踩坑无数的新手麻麻,只分享,不收费,不带货,不建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