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替时刻
——读《海德格尔传》
顾艳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尽头,时间毫不留情地流淌过去。在新旧交替时刻,人们心里难免感慨。谁不进入中年后眼角眉梢多几道皱纹,笑容深处藏几缕沧桑?但想以晴朗的心空跨年,调整自己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阅读。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支撑和力量。
我曾读过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的《海德格尔传》,只记得里面讲到了海德格尔与汉娜・阿伦特的关系;至于书中讨论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不少章节令我一知半解。如今重读海德格尔,我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实在是辞旧迎新中的一大收获。
海德格尔是个复杂的人物,集哲学智慧、弱智的政治意识,以及不堪的个人品质于一身。但无论如何他的经典著作《存在与时间》,奠定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之所以享誉于世,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意义进行了追问。的确,人的一生不都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吗?
在《存在与时间》出版前,海德格尔也和卢梭、萨特,托尔斯泰、罗素等思想大师们一样拥有情人。他的情人就是他的学生汉娜・阿伦特。汉娜・阿伦特崇拜老师海德格尔的哲学智慧,以致爱得是非不分、忍辱负重。在18岁那年,她就把纯真的初恋献给了年龄比她大一倍的老师;并且容忍老师的全部人性弱点,绝不为老师的家庭和名誉带来麻烦。
而海德格尔呢,在给汉娜的信中说:“亲爱的汉娜,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冬天,我的旅程是精彩、愉快的。所有的一切使我的灵魂远离了一切不专一、不恒定的存在。你承载着我的爱。”海德格尔的情书,无疑是任何情窦初开的女孩都无法抗拒的。当然对一个有家室,且在乎个人名誉的海德格尔来说,外遇的浪漫也只能是偷情而已,无法正大光明地公开,这就苦了汉娜。不过在汉娜心中,这爱情是她终生的秘密,直到晚年仍然主宰着她的生活。
1927年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出版,海德格尔声誉鹊起,获得了弗莱堡大学哲学专业胡塞尔教席。胡塞尔是海德格尔的老师,以胡塞尔的名字命名的教席,自然是这所大学最重要的哲学教席。不过,当海德格尔名利双收时,他和汉娜的师生恋也由此落幕。汉娜随即以闪电般的速度,与曾是海德格尔学生的冈瑟•斯特恩结婚,并随丈夫搬到了法兰克福。
后来海德格尔提出继续与她约会的要求,称她为“我的缪斯”和“我思想的激情”,还说:“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存在与时间》。”汉娜经不住这样的诱惑竟然应允了,并与丈夫在1930年拜访了海德格尔。只是这次见面后,她清楚地意识到与海德格尔的恋情是悲剧,与斯特恩结婚也是悲剧。为了彻底摆脱他们,她毅然去了美国。这才有了后来的著名教授、律师、政治哲学家和反纳粹、反极权的思想斗士汉娜・阿伦特。那时光,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和《人的条件》,已成为同类著作中的经典。
女人大多是爱的奉献者、牺牲者和最终高贵者。女人真正爱上一个人,总是一往情深的,汉娜・阿伦特也不例外,她始终忘不掉海德格尔。二十年后,她从美国回到了弗莱堡,虽然与海德格尔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但只要海德格尔谈到哲学,她依然崇拜他,被他的思想魅力所征服。于是他们旧情复燃,她重新投入到他的怀抱里,并在大学课堂上亲自讲述海德格尔哲学,为他的著作在美国出版东奔西忙,帮助他拍卖《存在与时间》的手稿。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功成名就的汉娜・阿伦特,在海德格尔的蛮横要求下,竟然能做到在他面前不承认自己的思想成就;还能在海德格尔的胁迫下,与他的妻子和睦相处,成为他们家庭的一员。或许,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吧,因为爱而爱,闪烁着人性中的光辉。
重读《海德格尔传》,汉娜・阿伦特,之所以成为与海德格尔捆绑在一起的哲学家,除了她能容忍他的全部人性弱点和人格缺陷,还有就是女人的忍耐,才使他们走到了最后。我似乎更加理解和喜欢汉娜・阿伦特了。大部分人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么人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说,汉娜・阿伦特以她犹太人的身份,杰出的智慧,研究极权主义的锐利眼光和深邃洞见,按常人的观念,绝对不应该回到海德格尔身边;那么她还是汉娜・阿伦特吗?!
2022年12月18日写于华盛顿特区
发表于《今晚报》副刊2023年1月4日
顾艳在斯坦福大学
顾艳,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著作30部。1980年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90年代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获浙江省“五十位杰出作家”称号。2009年至2012年,访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并被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邀请做以《历史叙事与文学虚构——辛亥革命的前世今生》为题的文学系列讲座。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杭州女人》《疼痛的飞翔》《夜上海》《辛亥风云》;小说集《无家可归》《九堡》;诗集《风和裙裾穿过苍穹》《火的雕像》《顾艳短诗选》;散文集《欲望的火焰》《岁月繁花》;人物传记《让苦难变成海与森林:陈思和评传》《译界奇人——林纾传》;以及译著《程砚秋与现代京剧发展研究》等。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花城》《大家》《作家》《上海文学》等重要刊物发表作品,有作品被选入多种选本和年选,也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和出版。曾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入围奖(长篇小说),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首届孟姜美散文奖,浙江省优秀短篇小说奖等数十种奖项。曾是浙江文学院合同制专业作家,后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现居美国华盛顿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