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香港
顾艳
我喜欢夜晚无比奇特的香港,它阡陌纵横的灯海烁烁地流淌,风驰电掣的地铁穿越着黑暗的隧道;而尖沙咀一带人潮涌动,不同肤色的人在共同呼吸和雀跃。半岛酒店、YMCA青年会、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环一带给人以美好视觉享受的各具特色的高楼大厦,和那赋予城市灵气的海水,都在夜晚闪闪发光。
夜晚是美好的。当缆车沿着陡峭的山壁行走,林立的大厦排山倒海般倾来,窗外的灯火如流星般划过,缆车便渐渐爬上了山顶。这是太平山顶,都说不登夜间的太平山顶,就等于没到过香港。我是带着朦胧睡意来的,却被灯火照得神清气爽。这里是天上吗?亮晶晶的水柱,流光溢彩的灯海世界,我仿佛看见当年的张保仔,在这里扯旗。
白光是车来,红光是车去。车队川流不息,车厢里有紫荆花的芬芳,还有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人。大家都站在山顶,山顶的风很狂野地吹着,挟裹着海的啸声和腥咸的气息。从前这里是穷村荒岛,如今老早变成国际大都市。一百多年的屈辱,并不防碍它挺拔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
铜锣湾的百货大楼灯光闪烁,购物者如潮水般不夜地奔腾在长街与短街。而此刻的海正隐匿着无数座阴谋的暗礁,然后展向无际的海面,连接着繁星闪烁的天空。于是我们从深水湾来到浅水湾,浅水湾有我仰慕的女子,她的幽魂在这里,海面波光粼粼点点沙鸥中,曾经有过她多少美丽的梦想?然而命运多舛,这里竟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香港的夜晚是美好的。我们在海景道上走着,许多菲律宾女佣簇拥着休憩。她们一周中,只有周日是她们的休息日。她们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本真,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乐趣。知足者长乐,很明显地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她们并不在乎自己在繁华的香港,在高楼大厦最顶尖的高贵和奢华的白领面前,属于比较没有地位的一族。她们的快乐如同弥漫在夜空中闪烁的霓虹灯,拥有自己的相好,也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因此,我相信每一个在香港的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世界和快乐。
二、 购物天堂
我住在香港姨妈家,一周中起码有两天在香港街头游逛。走在中环的人行天桥上,恐怕就我一个人是悠闲的。因为这里是亚洲最长的连接数栋办公大楼的室内天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大多是脚步如风的白领,他们暗示着这个城市的节奏。这个城市的节奏,也许就是资本的体现。而体现资本的过程,就是鞭策他们心平气和、努力工作的力量。
我喜欢香港,尽管香港是一个很现实的资本城市,空气中也飘缀着觊觎你口袋里的钱包,然而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来购物。香港购物区大致可分为“香港岛”和“九龙”两个地段。九龙以地铁线上的“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4个为重点;香港岛以地铁线上的“中环”,“北角”、“金钟”、“铜锣湾”4处为重点,还有反映香港独特文化的上环。这里各店铺售卖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而且货品价钱合理,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两个地段。九龙以地铁线上的“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4个为重点;香港岛以地铁线上的“中环”,“北角”、“金钟”、“铜锣湾”4处为重点,还有反映香港独特文化的上环。这里各店铺售卖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而且货品价钱合理,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路边的小摊,也是香港购物中的一道风景。中环一带聚集了一些服饰市场和专业街,此外还有油麻地的女人街、庙街夜市、玉器市场、上海街、新填地街的露天市场,旺角的花园街与园圃街,铜锣湾的渣甸坊、渣甸街以及赤柱市场等等。在香港购物,国际信用卡、以及中国银行长城卡都能使用。我手头攥着的是中国银行长城卡,刷卡购物不知不觉已满载而归。
三、 在香港大学的日子里
香港大学在港岛市中心,其古典的西式建筑颇有英国贵族风格。香港大学的校园是美丽的。亚热带植物与典雅的建筑透出一股神秘气息,在闹市的喧嚣中显得诡异莫测。这里的教师几乎都有美国或英国学位,英文是校园里最具优势的语言。这里的教师,工资是全世界最高的。他们生活优裕、地位高,似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然而过于优裕的生活,进取心和研究的动力都明显不足。倒是学生会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演戏、郊游、慈善活动等等,把学生的业余生活塞得很满。香港大学的学制为三年,三年后学生们就要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了。
我的姨妈是港大老师,她告诉我港大的学生在读书方面,显得很实用主义。他们通常不会去浪费时间看对自己没用的书,其实多读闲书是有好处的。香港街头莫说报摊随处可见,书店也是到处都有。尽管许多书店面积不大,但销售的图书品种却不少,从流行小说、学术著作到花花绿绿的儿童读物,中文的、英文的,样样都有。大一点的图书公司,当数商务印书馆了。它开在尖沙咀星光行的书店,除了售卖各种图书、音像制品外,还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举办与读书有关的讲座,很是吸引读者。香港大学是西化的,仍然保留着英国式的传统。
四、新界道风山
去年夏天,我从台湾转道香港,拜望十年前为我出版一部诗集和一部散文集的诗人兼出版家蓝海文老师。蓝海文老师住在香港新界,距香港中文大学不远的一栋三层楼公寓里。他的公寓非常简陋,但墨香满屋。厅堂里挂着十几幅水墨画,都是老师近几年的杰作。老师喜欢绘画和诗歌,工作之余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精神道场里,或者去道风山遐思和漫步。
那天,蓝海文老师迫不及待地引领我攀登道风山。道风山是一座孤独寂寞的山,它草木葱茏、烟云缭绕,横亘在现代都市之中。让都市人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之间,不用过渡便可直接进入山野。这是一座真正的山野,它就像一个农妇,质朴率真,带着几分野性。应该说,道风山是一座可以让人思想的山,而思想之于每一个诗人、作家、画家都是多么重要。海德格尔说:“走你的孤独之路,去担当追问和缺席。”
山上有一个基督教圣地,那里有一组中国风格的建筑群,相传挪威宣教士艾香德牧师于三十年代所建。蓝海文老师不信基督教,信神学。神学是比哲学更孤独寂寞的学问,它不仅需要一种大智慧,更需要勇气和毅力。于是我们走进道风山那座神学图书馆,在图书馆里读着深奥的神学时,我忽然觉得神离我很近。
现在我明白蓝海文老师喜欢道风山,其实是与孤独、与繁华热闹的香港都市抗衡。这是一种生命超越,就像瓦尔登湖之于梭罗、柯尼斯堡之于康德一样,道风山之于蓝海文老师是一种神圣的、灵魂的气息。
2000年1月写于杭州天水斋
发表于2004年香港文汇报
收入顾艳散文集《一个人的岁月》2007年学林出版社
顾艳,国家一级作家。1981年3月,在《北方文学》发表处女作。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人民文学》《作家》《大家》《钟山》《花城》《上海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有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诗歌选刊》等刊物选载。出版长篇小说《杭州女人》《夜上海》《灵魂的舞蹈》《辛亥风云》,小说集《无家可归》《艺术生涯》,传记《译界奇人——林纾传》,《陈思和评传》;诗集《火的雕像》《顾艳短诗选》,散文集《岁月繁花》,以及译著《程砚秋与现代京剧发展研究》等29部著作。曾获多种文学奖,现居美国华盛顿特区。